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老刘书记
文章字数:1825
   

李冲

  老刘书记走的时候,是戴着红花,被村里的人敲锣打鼓地用手扶拖拉机送走的。
  说起这个老刘书记,其实也不是很老,约莫四十岁左右,是当时公社下派到村里的社教干部。那时候,村里对公社下派的社教干部特别重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村子都有社教干部,能将社教干部派往村里的,往往都是经济基础条件较好,村级组织健全,工作搞得相对好的村。
  大队支书特意找了个本村的“万元户”,又是最早盖起二层楼房的社员,给老刘书记安排了一间房子,作为办公的地方。随后,马上召集所有村组干部和社员开会,隆重地介绍了老刘书记,并下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老刘书记要挨家挨户地吃“派饭”。所谓的“派饭”,就是当时村上没有灶,社教干部每天的一日三餐由社员承担,社教干部适当缴纳一定的伙食费。
  当然了,老刘书记的第一顿“派饭”,一般人是争取不到的,非大队支书莫属了。当时,村里有大大小小7个自然组,不足300户人,分散居住在两个自然村。“派饭”先从大队支书开始,接着是村长、会计、民兵连长等村干部,再从一组开始,到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直至轮流完。细心的社员扳着指头算了一下,300户人,每户一天,除过周末和假期,也就意味着老刘书记一年的时间才能吃完全村的“派饭”。
  我当时还小,在我的记忆中,由于那个时候家庭人口多,粮食又很紧缺,基本上全家的粮食只够吃半年,另外半年就要靠买“销粮”救急了。吃上一顿白面,都是很奢侈的事情,平时就吃用黄豆、玉米磨成的粗粮,俗称“杂面”,对于小麦磨成的细粮,特别嘴馋,总是盼望着老刘书记能早日来家吃“派饭”。因为老刘书记来了,就自然有好吃的了。
  对老刘书记来家里吃饭,父亲母亲丝毫不敢马虎,借了点白面,打听好了老刘书记来的时间,早早地擀好面条。等老刘书记进了家门,给每个孩子一颗糖果的时候,我才发现,白面只是留给老刘书记吃的。我眼巴巴地看着老刘书记,老刘书记的筷头没有动一下,眼睛有点湿润了,飞快地将他碗里的白面条给我们几个扒拉着分了,父母呆呆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老刘书记揭开大锅,用勺子舀了一碗杂面,坐在桌子旁,有滋有味地吃起来。饭后,又详细地询问了家庭状况及收入情况。
  多年以后,父亲谈起这事,总是对老刘书记赞不绝口,说那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并经常告诫我说,老刘书记是干实事的人,要向老刘书记学习。
  当然了,社员们对老刘书记也是有一些期望的,那就是盼着他多在公社争取点项目,多为村上干点实事,让大家早日过上好日子。
  老刘书记没有让大家失望,在他的带领下,穿村河流的河堤得到了加固,川道三四百亩土地的灌溉渠被重新清理出来,还打了好几眼机井。
  “要想富,先修路。”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逐步改善,解决路的问题便摆在了村里人的面前。唯一的一条贯通前后村的道路,在经过村子打麦场的时候,被硬生生地折了一个近乎90度的大弯,还是一段上坡路,社员们怨气很大,可是却没有人敢出头。老刘书记多次同村组干部协商,多次跟社员沟通,甚至跟不讲理的少数社员红了脸,才把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
  路的问题解决了,老刘书记接着鼓励社员发展产业。那几年时兴养殖飞鼠,有人琢磨着搞一批来养殖,老刘书记当仁不让地牵线搭桥,购置了飞鼠。其他人有的养鸽子、蝎子,有的养猪、养羊、养鸡,可谓五花八门,都争着早日发家致富,成为人人羡慕的“万元户”。但在当时,美好的希望还是落了空,由于没有相关的养殖技术,家家都是家庭三五十只地养殖,种类很多,但数量却是一年比一年少。养殖业虽然没有让大家发家致富,但是家中的油盐酱醋等日常花销基本上都有了着落。
  父亲当时年轻,也不
  甘落后,购置了一批家兔,
  给院子垒了围墙,将兔子放养在院子里面,又在房根基的大皂角树下面垒了个棚窝。兔子繁殖得很快,一年以后,原先垒的棚窝已经住不下兔子了,结果废弃的胡萝卜窖被兔子霸占,不料夏季的一场大雨后,窖里的兔子全被淹死,父亲为此伤心了好久。见养兔没有效果,父亲又花血本买了一头秦川牛,这头秦川牛被父亲精心饲养,每年都有一头小牛犊出生,精心饲养一年半载后出售。那几年,我们的学费就是这些牛犊子换来的。
  见养殖效果不明显,老刘书记又将希望寄托在了核桃和板栗上。在老刘书记的带领下,优质的核桃和板栗树苗从外地拉了回来,种在了村后的荒山上。
  树苗一天天长大了,就要挂果了,老刘书记却被调走了。走的时候,全村的人都赶到打麦场,给老刘书记戴上红花,敲锣打鼓地用村上唯一的手扶拖拉机送到镇上。在当时,能享受戴红花、敲锣打鼓礼遇的,只有评选出的那些“万元户”才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