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六盘水市水城县民政局挂职锻炼纪事
文章字数:2348
  

孙娟娟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17年5月到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民政局挂职锻炼,半年多的学习锻炼,感受颇深,收益良多。
  初到贵州水城,青山绿水、干净卫生、山歌此起彼伏……到处都呈现出生态祥和、岁月静好的景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和了解,我了解到水城在五六年前,也是贫困人口居多,环境卫生也处于脏乱,民生保障水平处于中等,用他们的话来说,“那时候,干部根本不敢穿白衬衣,因为不到天黑,那衣服就会脏的很难看,群众也不会安逸的坐在草地上对山歌,因为穷呀……”穷则思变,变则通达!他们通过“三变”改革使水城在六盘水市的改革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看到水城人们的环保观念很强,就连挑着担子卖水果的商贩和上学放学路上的学生也会随手带着垃圾袋子,随时随地拣拾并提醒路人不要随意丢垃圾……这些让我感触很深,作为远道而来学习取经,我感到震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水城县和洛南县同处西部山区,并且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一个民政干部,我关注最多的还是他们的民生保障措施和亲民爱民路径,水城县民政工作中有很多创新点值得我们借鉴。
  从“想”到“学”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事业的大发展。水城县民政局正是这样让民政干部把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和思考通过多层次的学习“解放”出来,完成从“想”到“学”的转变。让民政干部尤其是基层民政干部走出去,解放思想,取长补短,丰富知识,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力。坚持每周一次的党组中心组学习讨论从不“间断”,重点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同时围绕工作短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周周为大脑“充电”,这种决策层的学习,使班子成员从思路上、方法上、效率上取得不断地突破,从而不断破除民政工作发展中的各种瓶颈制约,这也是他们长期民生保障工作和短期民生救助工作相互促进让群众满意的法宝。定期派员外出学习培训从不“吝啬”,单位长期组织职工轮流分期分批到外地民政部门或者高等院校参加学习培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每月一次的民政办主任和乡镇分管领导业务培训从不“马虎”,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的下午,对分管乡镇长和乡镇民政办主任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高民政干部对民政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通过强化落实层面的学习,解决了基层民政工作换人频繁,民政政策脱节、业务搁置、个别分管领导工作不力、重视不够的难题。
  从“传”到“变”转变。民政在保障基本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民政工作的职能和理念也在面临着新挑战,原来的老旧工作模式也要随之改变。“打破民政工作以文件传达文件、以政策落实政策,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僵硬经验模式,立足本域实际,根据群众需要开展工作”,完成从“传”到“变”的改变,这正是水城县民政局可资借鉴之处。他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践行“为民爱民”,研究惠民政策、整合资源、合理调度,织密织牢“兜底保障”民生网,帮助游离和边缘对象激发内生动力,不仅让民政对象脱贫不落后,还要小康路上不掉队。在依法行政中践行“为民爱民”,面对民政工作量大面广、涉及法律法规繁杂的实际,在常规的广播、电视、手机微信、印发宣传册等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设立法制宣传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从事法律法规把关,让民政执法、救灾救济物资采购等工作公平、公正、透明进行。
  从“肿”到“瘦”转变。低保救济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低收入者和无生活来源者的关爱,为低收入者和无生活来源者走出困境提供了安全保障。由于工作方法和监管力度的差异,这些救命钱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少数人的“养懒金”。强化低保监管力度,瘦身低保,全面加强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及时清理不该享受低保条件的人,随时完成从“肿”到“瘦”的转变,这是水城县民政局让低保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他们全面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按个人申请、集体评议、入户调查和张榜公示等程序把好“入口关”,做到“申保要评,入保必议”。加大核查力度,采用及时入户、邻里询问、不打招呼暗访等形式,准确掌握保障家庭的人口变动和经济变化,适时进行调整。认真对待群众反映,在局机关一楼醒目位置设立专门的群众工作室,24小时轮班在岗,确保每一位来访的群众随时都能得到接待,对待异议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应”。建立核查制度,让“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管理原则贯穿于动态管理的始终,让核查成为常态,让群众有公平、公正的获得感。
  从“救”到“防”转变。水城县多山,自然灾害点多,为了完成从“救”到“防”的转变,他们结合实际探索防灾减灾救灾统筹协调体制、属地管理体制,以及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改革路径,努力实现各种转变。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定期开展灾情隐患排查,尤其是恶劣天气或特殊时期,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尽可能减少灾情隐患。用全方位的预防措施看灾种的发展状况,最大限度控制灾情的发展,减少群众损失。
   从“无”到“有”转变。民政工作包罗万象,水城县民政局积极探索,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并且在经济发展中主动作为。他们积极培育养老服务,除完善敬老院服务设施外,更加推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社会化养老建设,让老年人有更多、更合适的养老保障和自我选择权。全面拓展社区服务,根据社区居住人员的总体素质、生活需求、精神状况,在社区原有的工作服务性能上再拓展,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树立社会新风尚,利用手机、电视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平台,采取鼓励、奖励等切实可行的方式,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文明婚丧嫁娶、理性祭奠、文明殡葬等,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行政效能,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的能动性,让群众在种种社会新风尚中获得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