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三带四联”成为镇安“三变”改革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强力引擎
—镇安县“三变”改革典型经验
文章字数:3832






   
  在学习借鉴贵州“三变”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镇安县采取裁弯取直走新路的办法,创新以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和联产、联业、联股、联营为主要内容的“三带四联”脱贫思路,把贫困户牢牢地捆绑在产业链上,把产业链牢牢地捆绑在经济组织上,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镇安县情实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的路子。
  镇安以“人”为中心、以“股”为关键,以“变”为重点,以“业”为目标,出台了“三带四联”1个《细则》6个《办法》以及《农业特色产业三年振兴计划》《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组建村产业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在回龙镇和坪村、达仁镇农光村等19村先行试点。目前丰收村、岩湾村被列入省级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村,宏丰等3个村被纳入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栗园等8个村被纳入市级“三变”改革示范村。
  盘清家底明产权
  镇安县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全野外多点精准实测”组合法,对全县15个镇办148个行政村的土地、林地进行全覆盖网络测绘。一是盘清集体资产。对村集体的土地、林地、山岭、荒地、滩涂、水面、自然风光等经营性资源,以及基础设施、房屋等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按照“三权分置”的办法,分别核实,逐一计量、盘点、登记、造册,全县共确权集体耕地1.54万亩,林地15.7万亩。二是盘清农户资产。先登记核实“五保户”的土地、林地,再登记核实一般贫困户的土地、林地、房屋产权,最后登记核实其他农户的资源资产。全县共为6.7万农户颁发了房屋不动产权证,确权颁证耕地44.6万亩,林地398.7万亩。三是盘清财政投资。清查财政资金,如产业发展示范村每个村80万元的奖励资金、“三变”和集体产权改革50万元的政策支持资金、“三带四联”50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信贷资金等;清查财政投资固定资产,如财政投资建设的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和在建工程,采取“原始成本+合理折旧”的办法,进行折价登记。
  “三带四联”促“三变”
  坚持把“三带四联”作为推进“三变”改革的载体和抓手,抓点示范、梯次推进。一是建班子,明确谁来主导“变”。按照“支部引领抓推进,支委领办拓市场,党员示范作表率”的思路,扎实推进“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引进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三变”改革基层带头人,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任务落实到人。二是搭架子,明确谁来具体“变”。按照“社带户、企带村”和“股份+合作”的模式,在每个村民小组成立1个专业合作社,将农户的土地、林地、房屋折价量化,入股到合作社中,再由合作社组建村级产业发展公司,对入股资产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结合实施“三带四联”,面向县内外选择优势企业作为“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对申请参与的企业、专业合作社,按照申请、审核、确定、公示等程序,进行择优认定扶持,最终通过专业评估认定了71家企业、156家合作社作为“三变”改革经营主体。三是定路子,明确“三资”如何“变”的问题。在清产核资、明确产权的基础上,根据实情将农户持有的股份分为四类。第一类优先股,主要是针对贫困户,依托脱贫攻坚金融扶持政策,对有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按照“5321”小额信贷模式,发放贫困户自主贷款4.05亿元;对没有承贷条件的,由村产业公司利用贫困户入股的土地、林地、房屋等资产作担保,在县农商行进行统一承贷,为每户贫困户配发5万元的优先股,全县共贷款融资7亿元,全部投放到“三变”改革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按8%的比例分配收益,贫困户每年可稳定收益4000元。第二类协议股,针对所有农户,在19个试点村将政府划拨易权到村和村集体自有的资产,进行折价入股,规定按不低于2:8的比例进行分红,在企业5年成长期内,按协议进行固定收益分红,20%作为村集体积累,80%面向全村所有群众进行分红;五年成长期满后,按企业实际利润的30%分配收益,村集体预留20%后再进行分配。第三类成员股,主要针对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村产业公司自主经营产生的收益,按村产业公司章程,40%用于扩大再生产,60%用于村集体分红。第四类资源股,主要针对部分拥有优势资源的群众。对他们的林山、土地、房屋、耕地等资源,通过村产权交易中心入股到有关企业、景区和合作社,由农户与企业、合作社自行商议收益分配。
  架设防线控风险
  县上设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筹措5000万元的呆坏账准备金、1亿元的贷款筹备金,出现呆坏账由政府与农商行按照3:7的比例分担责任,政府承担的责任用呆坏账筹备金支付。第二道防线,所有参与“三变”的“三带四联”企业和合作社都为银行提供了反担保,签订了担保合同,对带联贫困户的贷款承担偿还责任。第三道防线,每季度由县扶贫局牵头,县财政、审计、市监、经贸、人行、国投公司参与,对带联企业、合作社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如发现违规使用有风险的,立即解除合同,收回资金。
  “三变”改革显成效
  “三带四联”为镇安“三变”改革暨壮大集体经济贴上了新标签、赋予了新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产业扶贫是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无“业”不兴,无“业”不富,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镇安县依据贫困户的发展能力和条件,将识别入库的2.05万户贫困户精准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自主发展型,把4200户发展能力强、发展条件好、有项目的贫困户确定为自主发展型,对这一类贫困户主要是产业引导、技术服务,促其脱贫。第二类是社会兜底型,把3300户五保户确定为社会兜底型,对这一类主要是落实政策,强化保障,保其脱贫。第三类是“三带四联”型,把1.3万户发展能力低、发展基础差的贫困户确定为“三带四联”型,并把这一类作为主攻点、关键点进行帮扶,主要是选优企业、合作社,做好联结,带其脱贫。
  二是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巧借金融之手,帮扶贫困户敲开脱贫门、走上幸福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安县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扶贫资金,从涉农整合资金当中,提取1.05亿元在县农商行设立贷款储备金,由银行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把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难”问题,让贫困户发展产业“有钱投”。对具备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按照“5321”小额信贷模式,每户5万元,共发放自主贷款4.05亿元;对不具备贷款条件的贫困户,由村产业发展公司作为贷款平台,以贫困户入股资源作抵押,按照每户5万元额度统一在农商行承贷,全县共发放贷款7亿元。通过这两种途径,目前全县发放贷款11.05亿元,实现了贫困户贷款全覆盖。
  三是解决了资金怎么用的问题。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要把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保证每一笔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据农商行统计,在2016年6月底前,全县发放的3.8亿元小额扶贫贷款中,只有9%的贫困户将贷款资金用于发展产业;91%的贫困户没有把贷款资金用到产业发展上,而是用于建房、人情消费、生活支出等方面。为了引导贫困户用好这部分资金,镇安县对有发展项目的贫困户,加大扶持力度,促其通过自主经营,增收脱贫;对没有发展项目的贫困户,通过“三带四联”利益联结,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将资金、资源入股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当中,进行合作经营,每年按照投入资金8%的比例固定分配收益,每户贫困户每年净收益4000元。以此解决了贫困户资金不会用,短期增收难的问题。
  四是解决了风险怎么防范的问题。为了有效防控资金风险,镇安县设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筹措5000万元的呆坏账准备金,若出现呆坏账由农商行与政府按照3:7的比例分担责任,政府承担的责任用呆坏账筹备金支付。第二道防线是认定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都为银行提供了反担保,签订了担保合同,对带联贫困户的贷款承担偿还连带责任。第三道防线是每季度由县扶贫局牵头,县财政、审计、农业、市监、经贸、人行、国投公司等部门参与,对入股企业、合作社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风险苗头,立即解除合同,收回资金。
  五是解决了集体经济怎么发展的问题。通过实施“三带四联”,推进“三变”改革,全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镇安县在清产核资、明确产权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根据实际情况将“三资”充分激活,量化折算为四类股:第一类是优先股,主要针对贫困户,依托脱贫攻坚金融扶持政策,由村产业公司利用贫困户入股的土地、林地、房屋等资产作担保,在县农商行进行统一承贷,为每户贫困户配发5万元的优先股,全部投放到“三变”改革龙头企业、合作社,由龙头企业、合作社按8%的固定比例分配收益,贫困户每年仅此一项可增收4000元。第二类是协议股,针对所有农户,目前在19个试点村,将政府投资划拨易权到村和村集体自有的资产资金,量化入股到相关企业,在企业5年成长期内,协议确定固定收益分红,分红的20%作为村集体积累,80%面向全村所有群众进行分配,五年后,按企业实际利润分配收益。第三类是成员股,主要针对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村产业公司自主经营产生的收益,按村产业公司章程,40%用于扩大再生产,60%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分红。第四类是资源股,主要针对部分拥有可集中交易资源资产的群众,在每个村产业公司都建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引导群众将林山、土地、房屋等资源资产,通过交易中心入股到有关企业、景区、合作社,按照谁入股谁受益的原则,由农户与经营主体商议收益分配。目前,通过以上“三资”变“四股”,全县每村集体经济收入最低达到50万元,最高达到200万元左右,除贫困户分红外,村集体收益平均都在10万元左右,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镇安县扶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