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阳:农村年俗变化多
记者 张英
文章字数:1289
   
  年俗在不同时代承载着不同的记忆,祭灶、拜祖、扫房子、炖大肉、做豆腐、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发压岁钱、放鞭炮……每一项年俗都有约定俗成的方式,构成了过年的仪式感和团聚相守的节日氛围。进入新时代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村里许多人开上了汽车,住上了楼房。人们的需求在变化,过年的习俗、拜年的方式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这个古老节日蕴藏的真挚情感和传统理念从未走远,那份乡愁依旧。
  春节期间,记者回了一趟山阳老家,亲身感受了农村年俗的诸多变化。
  走亲戚、回娘家,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交流纽带。俗话说:“春节拜年赶个早,一拜身体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幸福绕。”拜年时的“伴手礼”在村里倍受重视,送礼要送得恰到好处,送到对方的心坎里。
  以前,山阳县大部分农村拜年流行送米、面、油及各种精美包装的水果和零食,到最后吃不了,造成了浪费。有一年,我们回老家拜年,临走时姑妈硬是把几袋大米塞进车的后备厢,让我们带回城里吃。她说,你们不带走我一年都吃不完,去年剩下的大米、牛奶到最后全坏了,只能喂猪,白白糟蹋粮食。我们才意识到,大老远送回来的礼品,不仅没送到他们的心坎里,反而给他们造成了负担。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将送礼品变成送现金,从一百至三五百不等,多到上千,还礼者则要在送礼者的基础上加一两百。送来送去,送穷了不少人家。
  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老家的风俗是主人必须陪酒,且要陪到客人喝倒为好,经常是喝倒了客人,自己也醉了,一个春节下来身体也喝透支了。有年正月初二,回老家拜年,亲戚都很热情,一上桌子就开始喝酒,划拳打关,几个回合下来,父亲已经晕了,被母亲搀扶到房间。家里人为了把客人陪好,继续和他们“拼酒”,最后桌上的人全都喝倒了,睡到第二天。拼酒的习俗让不少人过早患病,因酒打架,闹了不少不愉快,大家深知其害,但都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
  男主人在酒桌上拼酒,女主人则在厨房里忙。过年期间,大部分女主人几乎没有出过厨房,一顿饭光热菜都要热好几遍,早晨6点起床准备,经常忙到夜里12点,酒席散了,还要安排客人歇息,有时候她们也发牢骚,天天有人来拜年是挺热闹的,但是白天喝酒、晚上打牌让人根本没法休息。家里的餐桌从除夕夜起就没撤过,男主人天天坐在这里,招待亲戚朋友喝酒,很多女主人苦不堪言。
  这两年,大家年节有了新的认识,以往的“攀比”“拼酒”等习俗已很少见到,过年不再大送礼金,不再进行攀比,但礼尚往来依然继续。今年回到村里,大家送礼不再拘泥于食品类,礼品也越来越贴心。母亲给患有腰椎病的姑父买了按摩仪,给爱跳舞的姨妈买了老人跳舞机和血压计,他们特别高兴。二姨妈还告诉我们,今年儿子值班不能回家过年,但是儿子通过视频不但看到了她张罗的一桌年夜饭,还用微信给她发了一个大红包,全家人又说又笑,其乐融融。这要放在几年前,村里连个电话都没有,过年看不到儿子,估计她又要偷偷掉眼泪了。
  春节期间,亲戚们坐在一起,划拳、打关的少了,谈出门在外的见闻、说家乡的趣事、讨论孩子的婚姻和前途的多了,笑声也多了,不仅增进了感情,更让年味浓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