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木雕技艺在创新中传承
文章字数:2663



  本报记者 余婷 肖云
  大肚弥勒佛手持金元宝,满面和善,双目微笑,妙趣横生;供桌边缘的花鸟祥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根雕恐龙伸起前爪,似有腾空之势……在洛南小伙范晓涛的家里和厂房,随处可见各种造型雅致、工艺细腻的根雕、木雕和仿古家具。
  年仅33岁的范晓涛,从事根雕和仿古家具这一行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早已声名远播。他继承了爷爷、父亲传下来的老木匠手艺,将南方根雕、仿古家具的优点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实现南北融合,并将传统根雕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作品生动形象、古朴典雅,极富创造性。
  木工手艺传承五代
  33岁的范晓涛出生在洛南县城关街办唐村的一个木匠世家。从范晓涛记事起,爷爷在当地就是颇有名气的木匠,他打出的家具做工细腻,造型精巧,结实耐用。那个时候家里一年到头都有学徒跟着爷爷学手艺,一拨出师又来一拨。“听我爷爷讲,我爷爷的爷爷就是木匠出身,我的太爷爷继承了自己父亲的手艺也成了木匠,到了爷爷这一辈,弟兄三人中两个都是木匠。”范晓涛说,到自己这一代,木工手艺已经传承了五代。
  范晓涛的父亲初中毕业后,便跟着两个爷爷学手艺。父亲特别能吃苦,做事情细心、有耐心,做出的活儿细腻。“在洛南县城,只要说起做家具的老范,没有人不知道。”范晓涛自豪地说。
  2007年,范晓涛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和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向往着做一番事业,于是独自在外闯荡,在全国各地做销售,但事与愿违,两年下来,他并没有闯出自己的天地。父母觉得他大学毕业好几年了,到了该成家的时候了,于是隔三岔五催促他回家结婚。2009年,范晓涛回洛南成了家。成家之后,范晓涛静下心认真思考自己的出路,想靠一己之力承担起家庭责任。细细回顾毕业后打拼的经历,他对自己很不满意。此时,父亲多次找他谈心,希望他能继承祖业,将祖辈流传下来的木工手艺继续传承。带着父亲的殷切期望,看着眼前这一件件家具、一个个小摆件,以及那一把把被摩挲的光滑油亮的木匠工具,他认真考虑起父亲的建议。
  范晓涛打小便在两个爷爷和父亲的木工房里长大,长期的耳濡目染,对根雕、木工活儿有深厚的感情,他也曾专门跟父亲学习过木工手艺。另外,因为父亲是做仿古家具和根雕的,他平时对这一行业也比较关注,在全国各地跑的做销售的两年间,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转转当地的仿古家具和根雕市场,看看人家的工艺、式样。
  经过了一番认真思考后,范晓涛决定采纳父亲的建议,继承祖辈留下来的手艺,并决心要发扬光大。
  积极探索创新工艺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我父亲2004年开始做根雕,到2007年开始大量做仿古家具。”范晓涛说,他家共四个孩子,父亲要供给他们上学,什么家具挣钱就做什么。因此,根雕和仿古家具都是从父亲手中开始的。父亲从做传统家具、盖房子等木工活,转型到根雕、仿古家具这一工艺性极强的木工雕刻,这一转型是成功的,也为他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范晓涛介绍,如果不转型,继续延续老一辈手艺,那么父亲可能和大多数老木匠一样,进入建筑行业。
  范晓涛跟着父亲一边干活一边学技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按照当时的状况,一年辛苦下来挣不了多少钱。因为不论是做仿古家具还是根雕,工序都特别复杂,完成一件作品,仅要用到的刀具就有80多种,加工作品需要进行相应的艺术性创作,很考验匠人的想象力和刀工技能,有时一件大的作品,没有个把月都完不成,而且纯手工做活实在是太慢了,来下订单的客人很多,积压下来的活儿日夜加班都干不完,许多活儿都不敢接。
  看到这种情况,范晓涛到浙江、福建实地考察,于2010年在苏州购买了一台雕刻机,并利用半个月时间参加辅导班,学会雕刻软件、雕刻机操作、塑性等内容。用雕刻机雕刻时,他先在电脑上将要雕刻的人物、图案、花型等设计好,雕刻机就能自行雕刻,雕刻好后,再将细节处进行手工打磨,一件家具就大功告成。用上雕刻机后,除了一些特殊部位,比如桌子腿、太师椅扶手上的雕花,需要手工雕外,一般的刻画、割角,机器都可以完成。原来一张两面雕花的小书桌,像父亲那样技术相当娴熟的木匠手工雕刻,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而用机器雕刻一天就可以完成。他这样将传统手工雕刻与现代化机械雕刻完美结合,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使做出来的家具、根雕更加精美,范晓涛在技术上不断钻研探索。他发现北方的仿古家具、根雕等式样笨重,做工上也略显粗糙,整体感觉粗犷。而南方的家具、根雕做工精巧细腻,花纹、图案活灵活现。如果将南北方的优点相互融合,做出的家具、根雕会更完美。2010年,范晓涛以每天260元的工资,从东阳请来了一位姓薛的根雕师傅,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2014年,他又以每天500元的工资从东阳请来擅长仿古家具的杨师傅,在工作室里,他和几个帮工每天与薛师傅、杨师傅一同工作,相互交流,将南方雕工的灵秀融入北方的粗犷之中,实现南北工艺的相互融合,大大提升了家具、根雕的艺术性。
  兴业有苦也有甜
  范晓涛做家具用的木料大都从四川、河南购回,根雕的树根买回来需要放置两三年才能用。所以,范晓涛的生意非常压本钱,经常会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
  2013年是范晓涛最艰难的一年。那年,家里发生变故,前后花了二十多万元,几乎花光这些年积攒的所有积蓄。范晓涛手里没有一点买原材料的钱,长期合作的生意伙伴给他材料赊欠时间很短,而他那时做家具的规模很小,没有抵押无法贷款。顾客送上门的订单,他只能无奈拒绝。7月份的一天,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一位顾客来找他做十件套家具,他将自己没钱买原料的情况告诉顾客,并拒绝接顾客的活儿。“当时,这位顾客问我他要做的十件套需要多钱,我告诉他得2.4万元,顾客立即掏出钱,说他付全款,让我给他做。我当时还有顾虑,以前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也担心家具做出来顾客不满意,但是这位顾客说他见过我做的家具,非常满意,这才找上门来,他相信我的手艺。”范晓涛回忆道,顾客还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当时国家有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通过申请就能贷到十万元贷款,两年内免息。听到这个消息,范晓涛欣喜异常,接了这位客人的订单,再加上贷到了10万元贷款,终于渡过了这次的难关。
  随着技艺不断娴熟,他的名气也越传越远,一个个订单接踵而来,范晓涛不断扩大规模,购置机器,招纳技术工人。目前,他的工作室厂房已经扩大到三个,请了5个木工师傅,每年除了成本和二十万元的师傅工资,纯收入十多万元。范晓涛还扩大了经营种类,他还接新农村建设的古建筑、牌楼等活计。他说,近几年人们对根雕的追捧热度已去,根雕市场不太景气,而仿古家具一直不乏喜好者,相比现代家具,仿古家具的工艺性、观赏性更强,只要材料足、做工好,市场前景很好。他将会在这一行继续钻研,精益求精,把祖辈流传下来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