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唐诗中的清明
文章字数:1197
  当明媚的阳光洗去冬日的荫翳时,清明,如一位唐朝丽人,款款而来。那明眸皓齿的神情,干净、明朗,而不失滋润,让人总有种透彻心扉的清爽。它携着春意,怀着诗情,让大江南北、天地万物,都殊同归路,神清气爽。
  肩负节日与节气的清明,起于周,盛于唐,并被作为国家法定假日列入礼制。虽然已经两千多年过去了,但是清明的丰富与兴盛依旧在唐诗里发酵,继续演绎。透过那些吟诵千年不衰的唐诗,我们便可以脉络清晰地找到佐证。
  最出名的当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贵如油的春雨,矜持的如一位大家闺秀,只到清明方敞开心怀。那雨飘在天地间,却洒在祭亡人的心头。雨水和着泪水,一并落下,湿的不仅是大地,还有肝肠寸断的阴阳相隔。那种悲切只因为爱的深沉,让人永世难忘。对此,白居易深有感触。“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面对爬满春草的坟茔,以及坟头树上呱噪的乌鸦灰鹊,诗人心头涌起的只有苍凉中的悲痛。“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虽然棠梨依旧花满枝头,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却是生死两茫茫。岁月无情,人生无常,让人在清明里更是悲从心生,痛至心扉。
  清明除了扫墓的悲伤之外,还有踏青出游的热闹与繁华。此时正值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大地一片清净明洁。在杜甫的《清明》中,踏青的人摩肩接踵。“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争相出游的人们络绎不绝,健壮的骏马蹄声,淹没了春日的宁静。慵懒一冬都快发霉的身体,在广阔的田野和温暖的春阳中得到尽情晾晒。这一踏青的美景和愉悦,被温庭筠在《清明日》里描述的更是丰富多彩。“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清明日的早晨,翩翩起舞的清蛾,犹如画扇上的一样,色彩斑斓。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田野。花瓣上的露水颤颤欲滴,让人兴致盎然地去踏青。当归来时,从柳丝中窜出的微风轻拂脸庞,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争先恐后的鸡群“咯咯咯”地叫着从刚打开的笼子里地窜出,不知是谁在用弹弓打鸟?吓得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温庭筠的笔下,乡村的清明,被渲染的诗情画意。而王维笔下的踏青,则是另一番景象。“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不管是蹴踘,还是荡秋千,出游的少年都将清明玩的出彩。
  虽然清明时节,正是一年好春色,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清澈的春光。“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和朋友小聚的贾岛,在春风和煦柳絮飞扬中,想的却是“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听着官路上的鸟啼,看着墙缝中盛放的野花,流落在外的张继,惆怅的却是不能为官。不同的境遇,有了不同的清明;不同的清明,又让人产生了不同的心境。
  清明,从意蕴深厚的唐朝风骨中走来,它带来的不仅是季节的清洁明净,还有心的清洁明净。因为只有这样,方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