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刘高兴现象
文章字数:1699
  贾平凹先生已经是著作等身了,笔下人成百上千,唯独刘高兴从书中走进了现实世界。
  刘高兴是贾平凹的发小和老朋友,因为《高兴》这部小说而出名。刘高兴成为棣花古镇的活景观。刘高兴发挥能说会道的特长,自己因势而动,竟然引发了一个“到棣花古镇旅游,不见刘高兴,等于白来一趟”的刘高兴现象。
  农民文化人刘高兴这个“活景点”,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能说会谝,是来棣花古镇旅游者一定都要拜访的大活人。游客听他谝梆子说古今,让他写一副吉祥富顺的字,满着兴致来旅游,带着高兴回家去。有人会品评高兴的文章带着稚嫩,高兴写字没有章法,高兴卖书卖字来钱不眨眼。但精心想一想,刘高兴当了四十年农民,进城送煤球收破烂打工十年,坚持练字写作。
  刘高兴六十五六了,没有退休金,也没有争抢贫困户名额,靠自己能说会谝,给游客带来高兴快乐赚钱。
  刘高兴很羡慕城里人,也想有朝一日当个城里人。十年奋斗,城市还是没有吸纳他。虽然他获得过“中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城市化进程带给农民的痛苦让他无法耐受,只能选择逃避退缩回农村去。前几天他说,已经凑钱给儿子在西安买房居住了,听到我也很高兴。
  刘高兴,本名刘书征,是贾平凹18岁以前的玩伴兼同学。两个人从小到大,在一个院子里嬉戏成长,最后刘书征参军复原成了小农民,贾平凹上大学写作成了大作家。难能可贵的是,小农民与大作家没有因为地位变迁而疏远陌生,到老来仍然是好朋友。
  贾平凹每次回老家一定得见到刘高兴;刘高兴每次去西安,都想法儿见一见平凹,给谝乡下村里的家长里短,谁家老人过世了,谁家媳妇吵架啦,等等。
  刘高兴看着贾平凹写作,越来势越大,想着自己也是平凹同学一样读书学习过,就在农活忙里偷闲也舞匝起笔墨纸砚来。贾平凹听着刘高兴给他讲的村事,多多少少做了素材写进自己的作品,还把刘高兴做主角搞了个大的作品《高兴》。
  贾平凹没少帮刘高兴事情,其实帮助刘高兴最大的事情就是为他这样的农民写了一部小说。小说初出时候对刘高兴的生活影响还不太大,后来《高兴》电影全国热映,刘高兴一下子从一个老农民变成了名人。这个报纸来采访,那个电视台要录影,还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当然刘高兴有点飘飘然,原来写作的心更大了,虽然成不了像贾平凹那样的大作家,但当个农民作家也不错啊。
  平凹的一些朋友变成了刘高兴的朋友,就怂恿刘高兴继续农民作家梦,西安一家报社还帮助刘高兴参加了西安文理学院的作家培训班。刘高兴不专职做农民了,很少干地里活,也不拉煤球,也不打短工啦,稿子也是越积越厚实。他主要写些与贾平凹有关的少年时期故事,同学阶段趣闻,还有作家与农民朋友之间的各种交往。
  农民作家的文章要变成书只会增加点刘高兴的名气,也变不来钱。他几年间写的成十几万字的稿子堆了一蛇皮袋,没钱找出版社,出版社也不赔钱出这种书。就在《高兴》给他攒下的名气光环慢慢消退之时,棣花古镇借着平凹的老家名气一夜间发展起来了,当然棣花古镇少不了刘高兴这个主人公原型的景点。
  说是景点又不收门票,也没有哗啦啦的票子来。刘高兴是个精明的农民,嘴特别能说,也很有想法,那就卖字卖书做纪念品吧。把自家原来土坯小厦房拆掉,盖了个快乐斋书房,摆个大书案,笔墨纸砚齐全,成了高兴专卖部。看到来访的游客就吆喝上了:“平凹笔下的闰土”,“写不过贾平凹,说不过刘高兴”,“到棣花古镇,没见刘高兴等于白来”。为游客题写与高兴快乐吉利有关的书法条幅,收个50、100的。
  借着棣花古镇景区的东风,携带贾平凹作品《高兴》原型人物的光辉,刘高兴的书也出了,一本《我与平凹》50块钱。刘高兴钱也赚了,名气也越发见长,到棣花古镇旅游的大小人物都会来刘高兴家转一转看一看。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刘高兴对谁都是乐呵呵的,大家都说刘高兴是个有意思的人。
  刘高兴说自己还是个老小伙子,还要规划人生哩。的确也是,刘高兴除了每天开门迎客,写字照相谝古今以外,抽空会把当天见到的主要人物事件写上一篇文章,说争取再写十几万字出版成公开发行的书。还准备把自己家场院改建成文学爱好者吃住创作基地,做强做大“高兴文化传播发展中心”。
  刘高兴这个人物是独一无二的,到棣花古镇旅游除了挤挤热闹,看看风景,吃个小吃外,见了刘高兴,今儿个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