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巧借东风 产业脱贫
通讯员 李煜 见习记 者张珍珍
文章字数:1297

    8月2日,山阳县西照川镇麻庄河尽头,一群精壮的藏香猪正在满目苍翠的山坡上吃草,一名30多岁的男子照看着这群藏香猪,脸上微微露出笑意。他就是山阳县西照川镇石佛寺社区致富能手兰新明,一个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愈挫愈勇,从而走出困境的人。
  兰新明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抚养姊妹几人,兰新明十几岁就担起家庭重担,由于他没有一技之长,只能跟着亲友去金矿打工。为了多挣点钱,在金矿6年他比别人更加拼命地工作。金矿的工作环境差,粉尘污染严重,渐渐的他总是咳嗽,越来越没力气,干不了重活。2014年在妻子的督促下,他到医院检查,查出已是尘肺。“当时我感到很绝望,三个孩子还在上学,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怎么能倒下呢?”兰新明说。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就跌入了更加穷困的境地,2016年兰新明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社区和帮扶干部了解到他家情况后,立即为他量身定制了产业脱贫计划,扶持他发展养殖业。兰新明家在麻庄河的尽头,他家院子后面有一块空地,连接着屋后的山坡,正是生态养猪的理想场地。兰新明通过考察,看准了养殖藏香猪这项产业。藏香猪是西藏原有肉型猪种,也是我国唯一的野外放牧类猪种,由于养殖周期长、长期生态放养,猪体格健壮、肉质脂肪含量低、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高,深受市场欢迎。一头肉猪只能出肉40公斤左右,但售价较高,在北京等发达城市一斤能卖100多元。兰新明一边学习养殖技术,一边摸清市场和销路,2016用筹借的20万元在自家院子里盖起了四间猪舍,购回了100头藏香猪崽开始养殖,并成立了济农养殖专业合作社。
  然而成功总是没那么容易,就在兰新明的第一批猪要出栏时,恰逢猪市行情不好,他不但没挣到钱,还欠下了不少外债。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社区包扶干部向他介绍了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政策,随后帮他申请了5万元扶贫贷款。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兰新明激动地说:“平时借钱都是我找别人,当时包扶干部主动帮我贷款,让我特别感动,一下就有了希望和动力。”随后,他扩建了猪场,引进了饲料加工设备,猪场的效益慢慢好转。
  由于兰新明身体不好,养猪场的大小活落在了妻子查海珍身上,她每天起早贪黑,除了喂饱几百头猪,每天还要清理猪舍。一向爱干净的她整日在猪舍里,身上常常沾满了臭味。到母猪产崽时,夫妻俩更是不分昼夜地守在猪舍内,给小猪注射疫苗,精心照料。为了让猪肉质和口味更好,夫妻俩在附近地里种了几亩草,天晴时就将猪赶到草场放养。他们还将闲散的土地种上了玉米、土豆、红薯,还有几亩地的苜蓿草作为藏香猪的饲料。如今兰新明的藏香猪养殖规模达200头,猪场已实现了饲料加工、自繁、自养、自销一条龙,去年兰新明的藏香猪纯收入达15万元。
  乡亲们看到兰新明养殖藏香猪有了收益,便向他了解情况,兰新明主动提出给周边贫困户提供仔猪,并给他们做技术指导,陆续带动15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目前户年均增收3000元。但由于缺乏宣传,目前他们的藏香猪销售渠道单一,每斤猪肉只能卖到50元。查海珍说:“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宣传,让外界更多的人知道并购买我们的藏香猪,创造更大的效益。”
  在今年全体村民代表会上,兰新明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扶贫干部的帮助,就没有我家今天的好日子,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