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生意失利败走他乡谋生计 发掘大山密码东山再起——
落魄过客 转眼成贫困村致富领路人
文章字数:2532
徐锁劳的香菇基地渔场养着中华鲟、金鳟等鱼类
  于志兵 谢非 费翔 
  9年前,徐锁劳生意失利,欠债130万,远走高寒边远山村黄柏岔,寻找零活贴补生计。
  世事如棋,出乎所有人的想象——9年后,这位年近五旬的中年人,不仅在他乡顽强地东山再起,还在深度贫困村商州区杨斜镇黄柏岔建起了庞大的产业,帮助深度贫困村群众一起脱贫。
  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徐锁劳就是抓住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转换密码的人。他用颇有建设性的眼光和巧妙的操作手法,快速创立了规模庞大的产业。
  1  生意失败 他远走陌生的贫困山村
  46岁的徐锁劳是商州区黑山镇人,在此之前,他已在商海沉浮半辈子了。
  2000年,他在城区经营海鲜酒楼,2003年一场席卷全国的非典让他损失惨重,苦撑至2005年,酒楼关门,他也背上了130多万元债务。
  为了还债,他干起了建筑工程。2009年,他接到一个小工程——为一个陌生的小山村修建一个党员活动室,这是徐锁劳第一次来到深度贫困村黄柏岔村。
  工程快要结束时,通村路边的一池鱼引起了他的兴趣。这是村里4个年轻人合伙办的渔场,专养中华鲟。因想法不统一,渔场经营得很差。
  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徐锁劳成了小渔场的新主人,接手了剩余的3000多尾鱼。
  刚接手,2010年一场山洪就把渔场冲毁殆尽,只剩下低于路面的鱼池保留下来。第二年,徐锁劳执拗地加大投资,修缮了原有的几个池子,还加盖了办公室和新的鱼池。
  徐锁劳之所以在这个小渔场倾尽全力,是因为他明白中华鲟的市场情况——他发现,这里自然资源优越,所产的中华鲟品质上佳,只要生产出来,不仅以后再开饭店时可以用,还可以卖给别的酒店。
  2016年,他在市区重新开了一家饭店,饲养的中华鲟不但供自己用,别的酒店也经常上门求购。目前,这座占地3200平方米的渔场共养殖中华鲟3万多尾,可实现年产值180多万元。
  今年,徐锁劳还有更大的计划:他预备投放一万尾娃娃鱼,使养殖场的效益再扩大,设施都已经到位,预计整个养殖场年产值可达310万元。
  2 东山再起 贫困村建起千万元产业
  黄柏岔村位于海拔1400多米的半高寒山区,离城45公里,山高沟深人贫困,内部资源没有明显特色。徐锁劳深知,要想发展,眼睛只能往外看,并且思路要新。
  2016年,徐锁劳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请农业专家对黄柏岔村进行全面的考察,希望能通过科学技术加山水资源的方式,找到另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最后,他们确定了发展反季节香菇种植。
  2017年,徐锁劳在村里流转土地68亩,投资800万,建成了拥有180个标准化大棚,总共可容纳80万袋香菇菌棒的生产基地。
  当年11月,80万袋菌棒全部进入大棚,经过漫长的8个月的等待,今年7月份,第一茬秋菇已经破袋而出,上市销售了。之后的6个月都将是反季节香菇的出菇期,每天带动村民务工人数在20人至60人左右,人均每天的收入在80元。除了让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外,全村还有160户贫困户在基地认领了香菇,每户认领5000袋,之后6年内,每户贫困户可以得到总共13000元的分红。
  3 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转换密码
  在商洛,青山绿水到处都是,然而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的转换接口在哪里?徐锁劳恰恰是掌握了这个秘密的人。
  冷水鱼的养殖,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水质上佳,第二是水温低。比如中华鲟养殖,水温必须在22℃以下。
  山水清澈在商洛遍地可见,水冷则不然,它有明确的地理地形条件限制:即便同一座大山,出山水温低,离山水温高,低温净水并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么多,这就是生产商机所在,也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徐锁劳没有看错:因为适合养殖中华鲟的水源有限,本身属于稀缺资源,所以其产量也难以大幅波动,价格也相对稳定可控。正是看中了这些不太容易复制的核心资源,徐锁劳才敢在中华鲟和大鲵养殖上重点押宝。同样,在香菇项目上,徐锁劳也并非跟风行为。早在项目准备阶段,徐锁劳就邀请了菌菇专家考察,最终确立了反季节代料香菇产业。
  商洛大部分香菇种植户都以种植冬菇为主,产菇期在每年的8月至来年的4月,夏季市面上很少能买到新鲜的香菇。此项目之所以能反季出菇,一个重要原因是黄柏岔村的气候条件——这里的海拔和气候利于香菇提前生长,这种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也属较难复制的核心要素。
  半个月的提前,回报丰厚——冬季香菇盛产期时每公斤香菇的价格在10至12元,夏季市场上,每公斤香菇价格在18至20元。   
  4 2018年要实现百万元劳务费支付
  随着村中产业的扩大,村中的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也在急剧增加,给小村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59岁的贫困户陈文俊已于去年顺利脱贫,而能早早摆脱贫困户的帽子,正是得益于他和妻子两人在渔场打工。
  十年前,陈文俊夫妻俩和四个孩子远赴新疆,妻子和两个女儿开早餐店,他和两个儿子进工厂打工。4年后,儿女各自成家立业,他们老两口又回到了黄柏岔村,由于没有营生,在家里种地、养猪,每年人均收入才1000元左右,“有时候没钱用,还要向儿女开口要一些。”陈文俊说。
  2009年,徐锁劳的渔场办起来了,他们夫妻被雇佣为饲养员,每天的工作除了给鱼投料2次,清理鱼池外,陈文俊还要仔细观察鱼的状态,防止因进水口堵塞导致鱼缺氧。
  现在,陈军文两口子每人每个月有2600元的工资,他把养鱼当作自家的事一样,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看管。“我盼着这鱼越养越好,要不然哪天办不下去了,我的饭碗也落空了。”陈文俊笑着说。
  在徐锁劳的香菇大棚里,最近每天还有20—60人务工。他表示,今年要实现公司支付劳务费100万元的目标。
  5 服务型政府对企业促进作用明显
  黄柏岔村全村卡内贫困户259户766人,贫困发生率为39%,因残因病致贫比例很高,全村基础条件落后,群众居住分散,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十分突出。
  2009年开始,徐锁劳的陕西千牛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在这里建起了冷水养鱼、土猪育肥、食用菌种植项目,利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了贫困户232户一起发展。
  2016年,商州区政协副主席杨忠厚带领区医疗合作办和区农检中心进驻黄柏岔。杨忠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更知道这几个企业对于贫困村的意义,所以不遗余力地进行服务,工作队进驻的时间也是徐锁劳的公司几大产业快速推进的时间。
  除了发展思路,团队还提供了包括争取扶持项目资金在内的众多的政府内容服务,服务型政府对山村企业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发展产业的同时,村中的其他层面也在同步推进,新建通组路2.4公里,建设便民桥两座,生产路两公里,落实公益岗位就业76人,开展技能培训8次,确保每户贫困户有一人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村医还针对259户贫困户开展了多次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