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武关镇四条措施发展特色产业
文章字数:972
  本报讯 (李 冲) 丹凤县武关镇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突出农村增收主线,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精准落实各项工作,发展特色产业,2018年实现了5个村出列2647人脱贫的预期目标。
  按照全镇“北药南菌中园区”的产业布局思路,北片区各村以发展天麻1000万窝,南片各村以发展袋料香菇1000万袋为长线产业,国道沿线各村依托民乐现代设施农业省级示范园区和毛坪茶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基础,大力发展茶叶、肉鸡、中华蜂、双孢菇、葡萄酒及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带动1695人增收;持续做好南京餐饮、温州捕捞等一批劳务品牌,带动298户914人增收,实现了长短产业结合、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以“支部引领、集体主导、股份合作、三产融合、多元增收”的“集体经济带动型”毛坪模式为模板,产业脱贫取得明显效果。毛坪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鼓励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入股分红、入园打工、茶叶收购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把贫困户牢牢吸附在产业链上。梅庄村以“支部引领+村集体+贫困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引领,栽植茶叶1000亩,建设50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实现贫困户、经营者、集体经济等多线收入。段湾村以土地入股企业的发展模式,集聚优势资源发展香菇、肉鸡、双孢菇、葡萄种植等产业,收到良好效果。持续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精准扶贫模式,将全镇442户贫困户镶嵌在产业上,5个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
  依托原丹凤县秦凤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产业在环境整治中的生态转型契机,业主合作新建20万袋香菇产业基地,建设20个香菇大棚,目前场地已平整到位,管理用房已经建成,大棚主体正在建设,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集体经济三赢的效果。
  推行“扶志基金”模式,鼓励广大群众自愿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成立精神脱贫互助组,刷写标语、制作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开展走访帮扶活动。评选脱贫致富标兵16名、产业发展带头人18名、好媳妇7名、好公婆6名、十星级文明户27名、红榜10名、巾帼脱贫先锋1名、生态环保美丽家园示范户14名等,并对各类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传承家风,大兴业风。毛坪村以杨松梅艰苦奋斗精神和“老杨工作室”为载体,带动党员干部群众远学刘西有、近看杨松梅,发展产业,自主创收,加快全镇早日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