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公粮”与“口粮”
鱼在洋
文章字数:1130
  过年的时候,二妹的孩子要出国去。爸妈忙着筹钱,孩子忙着选学校。我说,这一去山高水远的,娃顾不上照看你们了,得自己把自己当事,多运动,先有个好身体。他父亲说,一出去就成了国家的娃,我说,不对,应该叫世界娃。我俩争论半天得出结论,优秀的娃是送给国家乃至世界的,全是尽义务。平凡的娃才是家里的,自己的。如同小时候在农村,打下粮食,最好的都交了公粮,留给自己的口粮都是二茬。这叫爱国,这叫奉献精神。
  我丈人家四个孩子,两儿两女,一儿一女在美国,成了世界娃。一个儿子在上海,成了中国娃。我老婆是老大,待在丹江边,自然就成了受苦受累的自己娃。老丈人两口子当了一辈子老师,最大成就就是先把自己的娃教成了。退休后,要么去美国,在儿子女儿家种花钓鱼;要么去上海,在黄埔江边吹吹风……回到故乡,还有女儿路前路后,买好吃的,扶着逛公园……老人们幸福是肯定的,能当谈资让别人羡慕的是世界娃中国娃,陪伴的只能是身边的自己娃。鸟儿大了要飞走,人长大要走出家门。远了有个事够不着,近了一招呼就来了。近也有近的好处。
  好花开一树,烂船靠一湾。有个我熟悉的领导说,他儿子在北漂,他叫了几回不回来,他以断绝父子关系为要挟才叫了回来。他的理由是娃不在身边,连想吵架都没人跟你吵。他的话背后还有意思,他快退休了,没人听他讲话了,儿子回来还能听他讲话训话。天不遂人愿,儿子倒是不情愿地回来了,他却一场心梗早早走了,没来得及美美吵上一架。
  地球是个大村子,老大老看不惯老二,生怕老二盖过他,动不动就一哭二骂三上吊,搅得村子的人不安宁,天天都想着站队,老大牛皮,老二也人多势众,哪个都惹不起。倒是吃瓜群众忙着微信视频,隔着太平洋,也能看清你碗里的肉,脸上多了几道皱纹。世界娃在那边眺望故乡,好像在身边嘘寒问暖。
  世界太大,娃也走得太远。中国也大,娃在江尾你在江头。用报上话说,他们是理想。用玩笑话说,他们是形象工程,看着好看不太实用。身边的娃是现实,如臭豆腐,看着不美味道甚好,实用方便却让人心有不甘。
  龙应台在《目送》里有几句名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每读一次就让为人父母者内心百味杂陈,几多无奈,几多感慨,空添几根白发。
  理想的人生应该生四个孩子,两个献给世界、国家,两个留给自己。这样既交了“公粮”,又有“口粮”也不至于让自己饿肚子。双保险,两不误。
  优秀孩子就是“公粮”,谁像我们这些60后,只有一个娃,交了“公粮”,自己就得挨饿。只图自己吃饱,一不爱国,二是剪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手心手背都是肉,左不得来右不得,岂是一个难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