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坐车
王璐
文章字数:1435
  去年九月,我陪儿子拖着行李箱乘坐汽车,前往西安一所高校报名。车拐上高速路,感觉刚眯了会儿眼就到了。一看时间,才跑了两小时多点儿。在我上学的上世纪90年代前后,从丹凤去趟省城,没有五个多小时恐怕是到不了的。
  那时,对于整个商洛来说,铁路和高速路都还是个梦。老312国道,是去西安的必经之路。经秦岭时,山下还没有隧道,汽车要在岭头的山道上蚂蚁一样吃力地攀爬好一阵子。车上的乘客,没有几个不被晃悠得晕头转向的,不少人把半夜里装在胃里的汤汤水水,不得不全吐在了路上。有人憋不住,喊着要大小便,遇到路边有住户,司机刚把车停稳,大家就急不可耐一窝蜂地涌出车外,或张大嘴透气,或蹲下就吐,或伺机在车背后、草丛里就近解决内急。
  凡此囧事种种,而今想起,恍如一梦!
  因事先没细问车在西安的停靠站点,我们被拉到了纺织城汽车站。而这地方,一打听离学校所在地北郊凤城四路还着实不近呢,若乘公交,似乎还没有直达的;而坐地铁,该怎么买票?怎么换乘?我和儿子都不熟悉。之前虽坐过几次,都是跟西安的朋友一起的,这些我都没有太多的留意。当然,不是说我们有多么笨拙,而是怕弄出岔子,在地铁站内或车上来回转圈儿,耽误了报名时间。
  纺织城地铁口,其实下了汽车就是。也许,是见站在地铁口的我们一脸的犹豫,一位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就主动上前询问我们。得知情况后,他热情地引导我们办好了乘车卡,并耐心告知换乘和下车站点。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很快上了地铁。车里虽然人多,而相对于外面,自然凉爽舒坦了许多。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二十岁上下的姑娘,还主动起身让座给我。我有些受宠若惊,心想:自己还不上五十呀……心里瞬间掠过一丝凄然。而再一想,大概是见在她身旁站着的我,头上已有些秃顶,而且沧桑满面吧……于是,就不客气地坐在了她让出的座位上。
  这时,我禁不住又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时,刚中学毕业青春年少、还四门没出过的我,拎着一大包行李,第一次离家独自远行——去千里之外的昆明,自费求学。那天下着小雨,从西安解放门汽车站下车后,眼前被茫茫雨雾笼罩着,几十米以外,除了那些闪烁的霓虹灯和发光的广告牌外,几乎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
  站在雨雾里,我简直完全发懵了,东南西北根本分不清。火车站又在哪儿?更是一无所知。身旁,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南腔北调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茶叶蛋,香烟,瓜子……还有蹬人力三轮车、骑拐的车夫,不断上前打招呼,有的还不问三七二十一,上来拿着你的行李就要往他车上装,一副强盗之势,弄得人格外烦躁,甚至于惊慌失措。
  为了不延误几小时后的火车班次,情急之下,我还是在说明去向后,搭上了一辆马达三轮车。三轮车轰轰隆隆地启动了,坐在帆布棚子里,感觉摇摇晃晃拐了好几个弯儿,大约七八分钟吧,车停了下来——到了,车夫说。我疑虑重重地付了几块钱的费用后,定神仔细一瞅,发觉对面不就是刚才的汽车站吗?——啊,火车站其实就在汽车站斜对面!两者相隔,最多也不过二百多米吧。而那个车夫,为了多赚钱,竟故意拉着我绕了那一大段路程……当恍然大悟的我再回过头时,他早已消失在阴冷的雨雾中……
  如今,古城西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人文环境优越舒适,城市交通井然有序;火车、高铁、飞机不说,就连长途汽车站,也由那时唯一的解放门车站,发展到了现在的好几个,四通八达……市民的生活水平、综合素质,也随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每当融入西安这座古老、历史文化厚重,而又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与时代气息的繁华都市,这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不能不使我深感喟叹,由衷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