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新时代诗歌的现代性
南书堂
文章字数:1240
  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中国诗歌,也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新时代。时代之变、时代之新,为诗歌的变与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诗人们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新时代,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新时代,就成为一个不尽的话题。
  我们常说,诗歌是文学的轻骑兵。诗歌文体短平快的特点和诗人的敏感特质共同作用,决定了诗歌总是会立于时代的潮头,去探风气之先,去独领风骚的。也就是说,诗歌的现代性意识总是那么强烈地融浸在诗歌创作之中,成为诗歌精神的重要体征。
  我们身处的这个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因子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各种新思维、新情绪,纷纷闯进了我们的书写视野。比如,大多数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景象以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焦影像已不复再现,取而代之的是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农民就地转产转业和进城务工等新景观,即使一些贫困地方,随着脱贫攻坚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所思所想也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那种定格化的一脸哀叹的愁云,也现出微笑的曙色,即便是还有愁云,也是曙色中的期许的愁云。比如,在城市,随着环境品位的提升、流动人口的增加、不同文化的交融,曾经被视作一个自私与冷漠的代名词的生存时空,已有了越来越多的包容与温情的质感。再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自然界许多秘密被揭开,人们从自然那里得到的物质馈赠和心灵慰藉,某种程度上成为人类修正精神缺失的要件。
  如果诗人们对之视而不见,还是一味地模式化地去写农村的苦难、城市的冷漠和对自然的浅薄认知,那么我们的诗歌写作就会陷入惰性经验的深渊,就背弃了对诗歌最突出的品质——现代性的秉持和追求。当然,我相信,被新时代的新气象反复碰撞和感染的诗人们,不会如此堕落,诗歌不会如此堕落。
  任何时代的诗歌,都不可能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不可能不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范和现代性特质。《诗经》如此,屈原的诗歌如此,李白杜甫的诗歌亦如此。即使进入新世纪以来诗人们更注重个体经验的挖掘,但也没有与时代脱节。至于多大程度上呈现了现代性,关键在于诗人们的能力。新时代诗歌的现代性,必须从这个时代的精神中获取,而新的时代精神又蕴含于这个时代纷繁复杂、波澜壮阔的现实当中。因此,诗人们应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感应认知这个时代,客观准确而不是主观臆想地把握这个时代的精神走向,以更博大的情怀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把业已习惯的个体私密经验言说与这个时代命运、情感的揭示对接起来,使其相得益彰;以更宽广的视野和途径从这个时代的肌体中汲取养分,让诗歌的思想根系更加发达,诗歌的枝叶更加繁茂,诗歌的茎秆更加挺拔。
  在从这个时代获得现代性的同时,诗人们还应自觉承袭而不是彻底抛弃诗歌传统,在弘扬诗歌传统特别是古典诗歌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去实现对传统的超越。这才是诗歌本质上的现代性意识。
  诗人们的这些功课做得好的话,新时代的诗歌就会有所作为,甚至出现既与这个伟大相匹配,又傲立于整个文学史的伟大作品。新时代已为这种伟大作品的出现留好了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