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读《大清相国》札记
若 白
文章字数:1522
   
  轩堂推荐我一本小说,肯定地说“值得一读”。对于小说,年轻时确实很热心,古今中外读过不少。但人到中年就没多少兴趣了,一是觉得太费时间;二是也有一些偏见,觉得看小说如喝稀饭,总是汤多米少,于是兴趣转移到理论和历史学上了。
  他推荐的这本书叫《大清相国》,是湖南作家王跃文著。王跃文的书我刚退休时看过一本他的长篇《国画》,内容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文笔还清爽干净。这本《大清相国》是一部历史小说,看书的版权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48万字,到2014年5月,不到两年竟然印了19次,发行46.6万册,足以说明它是一部颇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
  书装帧印刷很漂亮,有一个时下流行的腰封,书中主人公是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的大臣陈廷敬。腰封底上有四句对陈廷敬的评价:“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个评价可是不同凡响。
  为了确信这是一部比较可靠的历史小说,我先查阅了一番《清史》,《清史·列传》卷54,确有陈廷敬、张英传,卷36有索尼、鳌拜传,卷56有明珠、索额图传,卷58有高士奇等人传记,这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清朝顺治、康熙朝的重要大臣。小说难免有细节虚构,但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可以理解的了。于是我用了10天下午时间读了这部书,也感慨多多。
  陈廷敬,山西泽州人,手工业商人家庭出身,原名陈敬,顺治十五年进士及第,因同科有两个叫陈敬的,重名,顺治皇帝就赐他一个“廷”字,从此就以陈廷敬名世。他在顺治朝仅4年,顺治大概因患“天花”仅24岁就死了,于是8岁的康熙登基。他在康熙朝从皇帝侍讲一直做到官至吏、户、礼、工四部尚书,也就是宰相级了,历时49年,大约74岁致仕,78岁去世。
  陈廷敬的仕宦人生虽有坎坷,但大体上还较顺畅。人常说“伴君如伴虎”,在皇权绝对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不难理解的。陈廷敬确实清廉正直,公忠许国。他曾奉命出巡山东、山西、云南,整顿“宝泉局”(相当于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曾为康熙南巡打前站巡察江南杭州。他既有明察也有暗访。他一生为官处事,一是对皇帝认真例行礼节性说话奏事,不做拍马奉承;二是坚持客观如实报告社会、官员情况功过;三是评说同僚和下级官吏,不虚功,不隐过,自有主见,不随风逐流;四是对下属、亲友,既有警示也有劝勉帮助,但绝不无原则说情袒护。他总结了为官处事的三字原则:“等、忍、稳”。所谓“等”,如查处贪官办理案件,等待时机、条件成熟,不会操之过急。所谓“忍”,即对于一些官场“陈规陋习”“不良风气”,只要不碍大局,就容忍不过多计较,正如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一点他把握得很到位。所谓“稳”,就是大案要案、关键人物的案件,总是“稳健”处之,思虑周密,讲求最佳方法,不草率行事。这些特点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书腰封上讲的那四句话吧!
  陈廷敬还有一个特点,反对大臣对皇帝写“密奏”。为什么?他没说。但想来这和一生光明磊落的为人和为官一致,不打“小报告”“告黑状”。但书中说他仍写了一次他给康熙的“密奏”,因事关一位皇子阿哥之事,另当别论。
  在陈廷敬巡察云南后,提出一个一般人不会想到的问题:就是他说有一种贪官,他并不贪钱财,但贪功贪名。这种官员往往在上司甚至社会上“赢得清名”,步步高升。他们只做面子工程,甚至克扣百姓,枉耗国库银子。这种贪官往往是过了很久才会被发现,但已成历史。他说云贵总督“王继文便是这样的大贪”。因为这个王继文却是康熙皇帝亲点的云贵总督。在云南执政隐瞒了平息吴三桂留下的数千万两白银和大批物资,弄虚作假建造昆明滇池的“大观楼”,讨好康熙。
  陈廷敬是忠臣是好官,他查处了一批大小贪官,却能全身而终,确有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