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岁月沧桑中的曾祖母
刘焕性
文章字数:1759
  在我童年能记事的时候,满头黑多白少浓发的曾祖母毛农有虽然背有些驼,但身高仍有一米六五左右,仪容依旧端庄,举止落落大方。与曾祖母相处的日子里,有两件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一件是,每年冬天农闲的时候,年届八十的曾祖母跟院子里的一些女长辈好些天都忙于纺线织布,我那时还没上小学,对纺线织布这些事情很是好奇,喜欢听纺车的嗡嗡声、喜欢观察织布机复杂而完美的构造,经常趴在纺车和织布机旁边一听、一盯就是半天。曾祖母看我那样入迷,就拿起棉花教我和姐姐坐在小板凳上纺线,姐姐倒是学得像模像样,可惜的是我从来都没有纺出过一根像样的棉线来。曾祖母笑着跟我说,纺线的力度和技巧一样重要,哪一个拿捏不好都纺不出棉线来。另一件是,每年夏天晚上在外乘凉的时候,曾祖母总要给我们几个挤在身边的重孙辈讲家族和村子里的旧事,讲那些因好逸恶劳而导致一贫如洗的浪荡子,讲那些因沾染赌博恶习导致家徒四壁的赌博子,讲那些因家庭不和而导致兄弟反目妯娌成仇的败家子等。每当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曾祖母那专注的神情、绘声绘色的表述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记,也是对童年时期的我们几个重孙辈进行的早期启蒙教育。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每天放学后,曾祖母总是踮着小脚过来坐在我和姐姐旁边,问我们在学校念书和学习的情况,讲述她小时候村子里几个念私塾的人是怎么不用心而导致学业无成的结局。曾祖母常讲,读书能明事理、长本事,咱们农村人家里穷,去念书就一定要念出个名堂来,书念好了才有机会奔向一个更好的前程。那时农村天冷,家里还有土炕,每当冬天放学后,我和姐姐总是帮着曾祖母收集门前屋后的落叶枯枝,在炕洞里烧起熊熊火焰,一边烤红薯一边听曾祖母讲乡村旧事:从民国初年土匪的猖獗与洗劫,到乡民的跑反和生活的艰辛;从红二十五军的一支小部队到家乡扩红,到祖父和其妹妹参加红军;从解放初的农田水利建设,到人民公社运动等,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在曾祖母的口中娓娓道来,还有那月宫的嫦娥吴刚、海底的龙王蟹将,我们一边听得如痴如醉,一边就着火焰畅想着外面世界的模糊模样,在静谧的乡村中度过了一个个充满儿时幻想的夜晚。
  曾祖母一生勤劳。年届喜寿之时,祖父、父亲和叔叔都要她安心养老,不要再参与乡间劳作。但曾祖母自小田间辛劳惯了,只是夏天坐在门前树荫下乘乘凉、冬天到户外晒晒太阳,便感觉浑身不舒服。她不愿意总是闲着,就开始帮叔叔家照看孩子,前后七年时间,我两位堂弟的童年便是在曾祖母的怀抱、儿歌和故事中长大。我那时已读小学,放学归来后也经常凑到曾祖母膝盖上听故事,问一些海阔天空、奇思妙想的问题,常常逗得曾祖母笑得合不拢嘴。曾祖母常跟我们这些重孙辈的孩子说:“小娃儿腿勤爱煞人,你们长大后要记住脚勤手勤不受贫,老天是不会亏待勤快人的。”
  曾祖母一生自强。八十多岁的时候,仍然耳聪目明、头脑清晰、生活完全自理,她能清晰地记得每位亲戚和邻居的家庭成员与生日以及多年前与他们交往的细节,甚至他们当时说话的神情,让家人和村民们惊叹不已。每天早晨一起床,曾祖母就忙着打扫门前卫生,然后坐在门前的石墩上,美滋滋地抽一锅旱烟。那是曾祖父过世后,她独立一人支撑家庭,生活压力过大时养成的习惯。烟叶是祖父自己种植和晾晒的,我小时候多次和姐姐一起帮祖父打过烟花、用烟绳串过烟叶。曾祖母是一个身体硬朗和独立自立意识很强的人,她经常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人生在世要自立自强”。在曾祖母的教诲下,从祖父到我们这些重孙辈的后人,都养成了凡事依靠自己、努力拼搏、负重而行的自立精神,至今仍影响着后辈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曾祖母一生横跨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经历了这期间从清帝退位到北洋军阀混战、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从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包产到户等所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乡村的变迁和村民的聚散离合,见证了农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的由弱变强,是千百万近现代中华民族优秀农村女性一生辛劳和拼搏的缩影。千帆过后归于平淡,曾祖母历经沧桑最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安静、自在的生活,朝霞明月、蝉鸣花香,享受安宁的天伦之乐。历史并不遥远,往事并不如烟,曾祖母的善行和美德,为后辈们留下了一尊善行和美德的丰碑,是后辈们需要秉承的人生品质,也是激励后辈们自强自立的精神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