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教育扶贫斩穷根
——赴商洛市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侧记
文章字数:2107

郑斐 李炫桥


支教老师张伟(前中)和学生在一起

 支教老师王博在给学生上课 
   
  2011年以来,北京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支研究生支教团赴我市开展支教活动,126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研究生肩负着“扶智扶志”的使命,在山阳、丹凤、商南县进行着一场支教马拉松,通过他们的艰辛付出和青春接力,用爱心点燃了山区孩子的梦想,为一个个贫困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助力圆梦
让青春之光在山区闪耀

  清晨的商南县富水镇中学格外美丽,阳光透过山坳温暖着学校。一个“大男孩”匆匆穿过校园,来到他所带的班级,一阵清脆的点名声之后,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2018年9月,长安大学的研究生张伟怀揣“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支教梦想来到商南县支教,但这个身高1.9米的小伙子的支教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初到富水镇中学,宿舍里的蟑螂让他整夜提心吊胆;第一次吃酸菜面,让胃抗议一天;作为班主任,班级的卫生、纪律让他忙得晕头转向;作为英语老师,学生反映讲课太快、作业太多难以适应,曾经自信满满的他甚至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山区教师。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适应山区学校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每天坚持听其他老师的课,一有机会就向别的班主任讨教经验,仔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长时间,他便成了孩子们最愿意亲近、最敬重的老师。
  和张伟一样,长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行7人经常深入贫困家庭,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对帮扶5名贫困学生,开展家访慰问、心理辅导36次;利用课余时间为后进生辅导功课,开展“点亮微心愿,青春助扶贫”活动,收集355名贫困学生的心愿,筹集了2万多元的物资,为孩子们带来了温暖。由于支教事迹突出,张伟在全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被授予“商洛市青年五四奖章”。活动现场,他动情地说:“因为支教,我明白了奉献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奋斗才是生命最美妙的姿态。”

接续支教
师大精神代代传

 
  很多人对支教的质疑在于,为期一年的支教真的能改变山区儿童的命运吗?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刘炜用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完全有可能。
  与往常的回家探亲不同,这次回到山阳县的刘炜,是带着使命和决心来的。作为曾经被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帮扶过的学生,刘炜在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后,毅然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团队伍,并在2012年被派往自己的家乡山阳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
  “单从知识层面来说,并不能实现很大的改变,但励志、敦行、厚德、积学的校训是印刻在我们脑中的信念。我们能做的就是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立志高远。”在刘炜看来,支教一年真正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立志”。除了紧张的备课、教学,在具体支教中,刘炜更关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举办文体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做一个自信的人。
  在刘炜的影响下,支教那年所接触的学生中好多人都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并希冀能加入支教团的队伍。支教团近20年的传承,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支教点燃了山区孩子改变命运的希望,他们传递出的能量在潜移默化中成了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和延续的动力。
  “大山需要师大人。”自1998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05名青年志愿者相继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由于在研究生支教方面的突出贡献,他们作为全省唯一的教育系统代表,荣获第十六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打开窗口
让山乡孩子连接世界

  2019年元旦,丹凤县思源学校的孩子们开心地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来自北京交通大学魏芳宜的信和视频,以及随信附赠的一支铅笔和交大明信片。魏芳宜是北京交通大学第21届研支团团长,一年前曾与该校三年级三班的孩子们共同度过了短暂却难忘的支教时光。虽然支教结束了,但师生情谊犹存,在交大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现在思源学校三年级以上的班级都拥有了自己的“交大角”,每个班都有大哥哥或者大姐姐和他们保持着固定的书信往来。
  对于这些从未迈出过陕西的孩子们来说,见到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极其惊喜,能够与北京的大姐姐保持联系更是让他们新奇万分,“北京交通大学”“高铁”“明湖”……一个个原本很陌生的名词,现在经常被孩子们提及。书信成了他们和远在北京的大哥哥大姐姐的约定,同样也成了学习生活中的小小期待。
  在多方努力下,现在学校里还设立了一个“交大信箱”,小朋友对北京的好奇,对大学的向往,都可以写成书信投进信箱,一封封信笺会飞过大山,飞向北京交通大学所有关心他们的老师和哥哥姐姐的手中。
  “老师,我也想上北京交通大学!想去你的学校!”一年来,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夏天经常在孩子们写给他的信中读到这句话,让他充满欣慰。这一封封书信,承载着山区孩子对未来的憧憬,也承载着交大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期待。“我们真的希望这一封封信会是孩子们心中奋斗的种子,在未来能以校友的身份和他们在北京相遇,也真希望他们能走出大山来到比北京交通大学更好更大的平台。”北京交通大学研支团成员表示。
  研究生支教团像是一把把火炬,燃烧在需要他们的学校,用青春之火为孩子点亮一盏灯。新学期开始了,又一批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用实际行动“扶智立志”,引导落后地区的孩子们奋力奔跑,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后,用才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帮助乡亲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