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板栗大丰收 群众乐悠悠
白志鑫
文章字数:1398
  “我家板栗卖了6000多元,今年收入太好了!”近日,记者在市区东关菜市场上见到卖完最后一袋板栗的商州区刘湾街道办事处十五里铺村村民李六畜时,他高兴地说道。
  金秋时节,板栗飘香,丰收的喜悦溢满乡村田野。9月29日,记者来到商州区刘湾街道办事处十五里铺村,感受板栗收获季村民的农忙幸福。走在平坦的通村水泥路上,两边及房前屋后的山上,很远就能听见用毛竹敲打板栗树“哗啦哗啦”的声音,还有板栗“扑通扑通”从树上落地的声音。走近看去,三四米高的栗子树迎风摇曳,青绿泛黄的板栗蒲在枝头开裂,露出饱满的果实,六七位手持长竹竿的村民正在打板栗。从山上到农家小院,很多村民们都在忙着打板栗、剥壳,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沿着通村路往上走,记者来到村民崔建喜家。院子里堆着一堆刚打下来的板栗蒲,崔建喜用耙子将板栗蒲外面那层壳轻轻敲散开,妻子刘晓会戴着手套坐在蒲堆边,左手抓起一个板栗蒲,右手顺着果实与果壳之间的缝隙,快速地剥开板栗蒲,取出棕褐色的板栗,扔进一旁的箩筐。刘晓会说,剥板栗虽然累,但是看着这一颗颗饱满的果实,心里美滋滋的。崔建喜从箩筐里取出一粒板栗剥开,鹅黄色的板栗肉吃起来口感爽脆,透着一股清甜。“这个板栗是改良嫁接后的品种,口感香甜。”崔建喜告诉记者,经过科管后的板栗品质好口感佳,不愁销路,不少外地客商都会在成熟季专门到村里收购。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山上的野果子,如今却变成我们村的‘致富果’,真是太高兴了。”正在自家院子里剥板栗蒲的李六畜回忆以前山上的板栗树的生长情况时,感慨道:“以前我家的板栗树都是自生自灭,结几个就打几个,没了也就不当事,谁知道一科管,竟然结得这么好!”说起今年的收成他很兴奋,他告诉记者,自家的板栗树都分散在屋后的山上,没有连片种植,管理起来有点费劲,今年打了近900斤板栗,收成比去年提高了20%。“今年板栗收成不错,卖价也好,拿到东关菜市场上六七块钱一斤,也有上门来收购的。科管之后就是不一样,品质好、产量大,根本就不愁销路,我拿到市场上不一会儿就卖光了,还是咱们的扶贫政策好呀,我家认领了光伏、食用菌,还种了菊芋、中药材,这不板栗丰收又多了一项收入。”李六畜笑着,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李六畜笑着向记者介绍,今年板栗产量大,自己和妻子一个人打板栗,一个人去壳,有点忙不过来,特意将女儿叫回来帮忙去壳。“打板栗这几天可把人累坏啦,每天忙出忙进的,还要及时晾晒以免受潮坏掉,但是能增加一份收入,再累也值。”院子里晾晒着的一颗颗乌黑油亮的板栗,仿佛一颗颗“致富果”,让他们一家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据驻村第一书记关阳介绍,十五里铺村地处偏隅、山大沟深,因板栗具有一年种、多年收、管理简便等特点,村里素有种植板栗的传统,但由于种植分散、技术制约等因素,板栗树产量低、质量差,种植户对板栗树的管理也不重视,板栗树沦为名副其实“养老树”,村民改种、丢荒的现象时有发生。自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为了使这一传统产业得以发展壮大,包扶单位商州区农房局邀请技术人员为种植户传授技术,开展板栗修剪、嫁接等培训。他们帮助农民分析市场行情,并积极联系对接外地客商收购,保障板栗销路畅通,以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目前,全村共分散种植板栗树600多棵,今年产量约1.5万斤。除此之外,光伏产业、养殖产业、订单种植菊芋、中药材种植等各项主导产业把村民牢牢绑在了产业链上,如今漫山遍野的板栗树更是为村民增收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