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小鲜面坊
王向古
文章字数:1355

  鲜面店的门口挤满了顾客

  州城的西关老街中段87号,是一家“小”有名气的鲜面条作坊。所谓的“小”,是指作坊的场地实在是狭小。作坊的门脸,卡尺等寸地算下来勉强1.3米宽;屋子里窄窄的一溜儿进去,有4米多长,最里边整齐地堆放着10多袋面粉,中间摆放着和面机、压面机,靠门口的玻璃展柜中是各种形状的成品面条。年过50的苏永红夫妻二人就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不停地和面、压面、卖面,你来我往配合默契,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站在门口望进去,恰是一幅夫唱妇随和谐劳作的美好画面。
  说起有名气,那是这家鲜面坊多年来依靠质优价廉的经营方式在消费人群中积累起来的口碑。这里的鲜面有三个特点值得说道。一是采用的原料都是省内知名企业的优质产品,摆放在显眼位置,边和面边压制,让前来买面的顾客放心。二是面条制作过程用水量少,压制次数多,虽然格外费电费工,可煮出来的面条汤清面爽,吃着舒心。三是价格比大铺面低两三毛钱,买的人开心。天长日久,周边的人和远处的人都喜欢来这里买鲜面,家里遇到红白喜事的,就会打电话过来,早早地预定上百八十斤。
  鲜面条作坊的老板叫苏永红,几十年间一直在陕北油田当工人。尽管家里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孩子上学和全家生活都要花钱,可凭着他在油田较高的工资倒也能过得去。5年前,他按照特殊工种政策提前退休,收入立马减少了大半,两个孩子又相继上大学,花费很大,经济上很快就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窘境。他想出去打工,自己又缺乏技能。面对困难,老苏并没有气馁。一连几天,他跑市场收集信息,分析自身和家庭的实际条件,最终选中了压制鲜面这个行当。为了尽快掌握压面技术,他到好几家压面坊求师学艺,买来书籍认真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又忙着租房、买设备、反复试制,凭着油田工人的韧劲和实诚,硬是把这小小的鲜面坊像模像样的开办起来。
  压面是一件很苦的事,尽管老苏早有思想准备,可真正干起来也才品尝到这其中的滋味。每天早上6点开始,他和妻子就来到店里忙碌起来。面条是人吃的东西,干净卫生是第一要紧的事情,所用的机械和物件,全都要细心地擦拭一遍,还要看看电线、试试压面机是不是安全。完成准备工作,接着就是一整天不断重复着的和面、压面、摆面、卖面,手要不停地操作,腿要不停地走动,顾客多的时候,不停往返的那几步路走起来绝不比竞走运动员的速度差。等到下午店面打烊的时候,夫妻二人浑身已是散架一般的疲惫不堪。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老苏夫妻二人终于适应了这忙累的工作节奏,压制面食的花样也由过去单调的二细面条、宽面条发展到麻食、饺子皮、刀削面等10多个品种,每天销售量从过去的百八十斤增加到800多斤。在这辛苦的日子里,老苏也经常渴望着什么时候给自己放几天假,能带着老伴去天南海北地转转,好好歇上几天,可一年360多天,就没有空闲下来的时间,特别是逢年过节,熟悉的顾客们早早都把需要的东西预定了,他反倒更加忙活。
  红火的生意改变了老苏一家的生活状态,依靠鲜面坊的收入,他们供养着两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家里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全家人的脸上每天都是笑呵呵的。用老苏的话说,这叫累且快乐着。
  “眼下各行各业都竞争激烈,稍不努力就要落后,就会被淘汰。我会把大家伙儿的信任当成动力,千方百计地提高质量档次,增加品种花样,用优质的服务回报大家,我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开朗的老苏对鲜面坊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