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情系西窑村
记者 贾书章
文章字数:1540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心一意抓脱贫,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先后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他就是商州区金陵寺镇西窑村第一书记张杰。
  创新探索,一心一意抓扶贫
  张杰今年35岁,2000年11月参军入伍,在部队12年间荣立三等功3次,5次被评为优秀士官,3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曾参加汶川地震救灾抢险,在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跨境联合军演中被评为优秀班长。2013年8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从一名柜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管理干部。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张杰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创新探索精准扶贫“双承诺、双确认”工作模式和“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帮扶脱贫模式,确保帮扶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到人,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在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上,张杰精心组织,细心制定方案,反复考察论证,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都不放过。在他的积极争取下,金融部门给西窑村发放产业贷款100笔482万元,认领光伏115户,达到有光伏认领条件的全覆盖。张杰带头成立“互助资金协会”,带领贫困户种植菊芋320亩、药用牡丹245亩,发展连翘120亩、核桃200亩,发展养猪大户3户,养猪200头。截至目前,为600多户贫困户累计发放脱贫贷款2500多万元,信贷支持“绿康源”柿子醋260万元,吸收贫困户就业10多户,带动周边镇村1600多户贫困人口户均增收900元。他还协助村委会成立了西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
  张杰的真情帮扶和实际行动,得到了地方政府、驻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关注百姓,消除贫困勇担当
  张杰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特别关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在驻村工作中,他积极支持群众发展养殖和中药材产业,为老百姓找到了致富路子。
  贫困户赵保民家中有3口人,由于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打不了工,一家人只能靠几亩地维持生活。虽然赵保民有不服输的劲头,但苦于没有资金,想干事创业的想法无法实现。张杰了解到他有养猪的念头,就帮他申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赵保民用这些钱购买猪崽、饲料、养殖设备等,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赵保民说:“我是村上贷款头一家,办手续填那些表时啥也不懂,填不了,在张书记的耐心讲解下,我才填好了表。他还经常来看望我们一家,嘘寒问暖,帮助我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有了他的关心,我脱贫致富的信心很足。”
  在西窑村,搭上金融贷款致富快车的不只赵保民一家。任东升发展产业缺乏资金,张杰帮助他贷款5万元,发展连翘3亩、油用牡丹2亩、核桃3亩,认领光伏发电3千瓦,2018年收入15700多元,退出了贫困户。同时,张杰协调信用社给任东升的父亲任军奇扶持了5万元贴息贷款,并给他办理了手续。任军奇种植了连翘、核桃、牡丹,第一年就收入1万多元。他继续发展白芍、红芍、桔梗、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很快也脱了贫。
  再接再厉,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
  群众收入提高了,不再受贫困困扰了,这只是张杰为他们筹划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如何进一步提升当地百姓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直是张杰心中最大的愿景。张杰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努力,硬化了西窑村7个组5.2公里通组水泥路,新修0.8公里通组路,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治理了九组的滑坡体,消除了潜在危险;全村5户危房改造已竣工入住。同时,他还为63户贫困户争取陕南移民搬迁项目贴息贷款315万元,让他们住上了新房。
  在驻村对口帮扶过程中,张杰带领“四支队伍”成立爱心超市,宣传爱心传递,表彰奖励了一批“好公婆”“好儿媳”,为“四扶”打下基础。他还倡导、成立了爱心志愿者服务队,义务帮扶15户留守老人。
  张杰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贯彻中央、省扶贫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西窑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