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护血液 共同战“疫”
南玺 宋雨萌
文章字数:3563

  张永发正在献血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血型检测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酶免检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来临时,举国上下无数抗疫战士义无反顾地奋战在一线,舍生忘死,无怨无悔。在我市,也有一批献血者和工作人员,为了心中的责任和使命,无私地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据了解,从2月1日到3月22日,我市累计献血3544人,其中有57家单位2406名职工参与了团体献血,还有无数名无偿献血的志愿者,用他们的血液表达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对同胞的爱心。
  职责所在,毫无怨言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无偿献血奉献点点滴滴,做更好的自己。”这是商洛市中心血站王艳艳的座右铭。45岁的她,已经从事采供血工作20多年,说起过往的峥嵘岁月,她淡淡一笑,只是告诉我们:“职责所在。”
  早上7点,北新街上的行人还寥寥无几,但血站的体采科里面已经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外采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准备着给无偿献血者的小礼品,整理采血袋、试管等采血所需物品。做完这些工作以后,还要严格对献血场所(采血车)的操作台、地面、贮血冰箱等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各个环节的记录、交接,主动打电话联系、动员献血者献血。
  谈起自己的工作,王艳艳说:“我们这个工作一年365天基本天天无休,特别是疫情期间还不能请假。”问起缘由,她笑着解释道:“你想想,医院是天天无休的单位,每天都有需要血液治疗的病患,作为为医院提供血液保障的单位,采集血液是第一道关卡。我们是血液的守护者,更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献血车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作为采血人员,面对每个前来献血的热心市民,都要进行健康征询、填写登记表、初筛化验、采血等一系列过程。有的市民已经有过三五次的献血经历,问起献血的初衷,他们都说出了一个朴实的想法:“当我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多去帮助他人,说不定在我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帮助我,说白了我是在帮助自己呀。”说完后,他们哈哈一笑,继续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献血车上,记者听见了两个工作人员的一番对话:“小黄,多喝水,提高免疫力才能更好地工作。”“王姐,我知道,现在还是不喝了,喝多了要上厕所。”看似简单日常的话语,但听在外人耳中,却有着难以言说的辛酸。整个2月疫情期间,这也是所有体采科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各大商场、小区、社区都采取了严格的封闭措施,由于采血车上没有厕所,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工作人员只能以少喝水来减少上厕所的频率。中午12点,外面也没有买饭的地方,一桶桶泡面便成了他们的午餐,天天如此。说起这些,王艳艳也只是轻描淡写地略过:“比起奋战在武汉的同胞,我们的工作不算什么,而且体采科是一个团队,也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疫情防控期间,大家们都毫无怨言,有个同事住在商郡城的西边,要步行到单位上班,为此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保证不耽误工作。”
  市中心血站体采科副科长陈佳告诉我们,自从今年疫情暴发以来,不但需要大量血液去援助湖北,而且还要保障全市临床医疗用血,而血站本身的库存有限,这就需要更多的热心人士参与进来,共同献出一份爱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3月17日,记者来到商洛市中心血站机采科,一位中年男子戴着口罩在机器旁采血小板。经询问得知,他叫张永发,今年46岁,是市运输公司一名普通职工,同时也是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从2008年8月8日就开始捐献血小板。“今天我献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这个量相当于400毫升的全血。”张永发告诉记者。
  “2008年8月8日,是奥运会开幕式,我记得特别清晰。当时我得知有人需要血小板,便去捐献了,由于缺乏对献血知识的了解,也是第一次捐献血小板,自己还有些紧张,但是献完后感觉身体并无异常,就坚持捐献,一直至今。”张永发说。一旁的工作人员查了一下张永发的献血记录,原来他已经献了74次血,其中70次血小板、4次全血,总量达3.3万毫升。
  据机采科科长李书霞介绍,血小板对白血病以及血液中血小板含量较低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供不应求,十分感谢张永发还有无数个像他一样的志愿者,他们的爱心拯救了很多人。比起采集全血,采集血小板有着更加严格的程序,除常规体检外,病人需先在医院预约血小板,再由血站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最后进行血小板采集。对于献血者来说,血小板每隔14天就可采集一次。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回想起数年前在献血袋上看到的这句话,张永发依然感触很深。他告诉记者,献血不仅献的是一份爱心,帮助那些需要血液的人,而且通过献血还能更加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以及血液循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力。“我也是随着后来的学习才了解到这些,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献血志愿者队伍中来,我们一起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精准检测,保障安全
  “今天的标本交接核对无误了吗?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实验过程关键控制点都在控吗?报告都核对签发了没?可疑标本复检结果都出来没有?保证在检测时限内签发了没?”这是检验科科长闫晓娟工作时的五连问。对于已经工作好多年的她而言,每天进实验室之前除了做好自身防护外,还要检查、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是否规范,在保障每一份标本血液检测准确性的同时,还要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说起血液检测,她如数家珍,一项一项地给我们介绍着:“对于每个采集回来的血液,都会同源留取酶免常规检测和核酸检测两份标本,进入常规检测实验室和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传染病四项检测、血型检测、ALT检测以及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执行每一步检测,保障血液的安全性。从采血到检测报告发出,百分百保证72小时内签发报告。”当我们问她,每天几百份标本,都要一份一份地做吗?闫晓娟肯定地说道:“必须是每一份标本都经过严格的检测,将不合格的血液检测出来,以保证受血者的用血安全。”
  在实验室中,我们看到了两套不同的检测设备,她解释道:“一份标本,传染病检测项目酶免实验需要由不同的检测人员、不同的检测试剂和设备进行两遍检测,酶免合格后,再进行一遍核酸检测。所有检测项目合格,我们才能放心发放临床。血液安全重于泰山,从标本交接到检测报告签发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理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规程,由不得一点马虎!我们血站的领导高度重视实验室的血液检测安全,为保证检测准确性,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实验室硬件建设,实验室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检测。”
  血站实验室为保证血液检测在72小时内完成,每天都要进行检测。最近一段时间不但要供应临床用血,还要支援湖北,标本量大增,因此实验室每天早上7点多就开始酶免常规项目检测,下午1点开始核酸检测,每天检测报告签发都是晚上八九点左右。实验室也是和传染病病毒离得最近的科室,核酸检测更是工作量大、耗时长,可实验室工作人员都表示,虽然因为岗位不同,去不了一线,但能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便感到很充实。大家应该做的,就是保障血液安全和做好自身生物安全防护,无愧于医务工作者的称号。
  谈起工作,闫晓娟眼睛里闪着一种光,让人有一种不自觉的信任感。我们相信,每一份血液都经过了血站实验室严格地检测,他们用检测技术和责任保障着血液安全。
  舍小为大,无悔奉献
  记者来到成分科时,工作人员赵宇正在处理检验不合格需要报废的红细胞和脂肪血浆,其中有的献血者在献血前吃了油腻食物,最终导致血液不合格,在收到检验科的检验结果后,只能作报废处理,这些报废的血液会有专门的医用垃圾车来收取、转运及处理。
  赵宇今年45岁,已经在血站工作了15年。“采集的血液回来后进入待检库,所有血液先进行白细胞过滤,再经过几道严谨的工序后分离成血浆、红细胞以及冷沉淀这三种成分,对分离好的血浆还要进行病毒灭活。”对于这些程序,他早已烂熟于心,“今年情况特殊,科室里8名工作人员都十分辛苦,有时候洗涤血液一洗就是一个晚上,工作时间大多是早上6点至中午12点,或晚上12点至凌晨5点,还要随时应对一些突发状况,但是想到目前血站已经三次支援湖北,我们心中都是暖的。”
  “妈妈要去上班了,晚点回来陪你。你自己在家里待一会儿好不好?”面对着哇哇大哭的孩子,刘娟心中不忍,但也只能这样哄哄孩子,“绝情”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据刘娟介绍,科室里6名工作人员都比较年轻,家中孩子年纪尚小,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有的同事家中无人照看孩子,只能选择将孩子带到单位公共区域,更多的是将孩子一人留在家中。现在是特殊时期,本市也有大量的病人需要用血,面对职责,他们的选择果断利落。“比起孩子,他们更需要我们。”刘娟坚定地说。
  “突发性加班是经常的事,哪怕是礼拜天。有次病人需要Rh阴性血,也就是常说的熊猫血,我们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科室对血液进行处理。”赵宇告诉笔者,不管是在熟睡的深夜,还是正在陪同家人吃饭,只要一接到电话,他们会马上赶到科室工作。
  面对工作的压力,他们没有怨言;面对小家和大家的选择,他们毫不犹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让我们在疫情下更感觉到人心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