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和煦春风满商洛
文章字数:8151

  本报记者 赵有良 方立 汪瑛 李小龙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这是4月20日,习近平在位于秦岭山脉东段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谷,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这里万重山,山间满眼绿。
  谷雨时节,秦岭腹地如同打开的壮锦卷轴,山青、水绿、春浓。
  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小岭镇金米村考察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为商洛发展“鼓劲”“开方”,指明方向。
  穿越巍巍秦岭,回荡大山之间……总书记的嘱托浸润着商洛儿女的心田。连日来,本报记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一路回访,重温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他对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亲切关怀和对乡村振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厚望重托。
  秦岭嘱托情殷切
  生态环境保护,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早在2013年,总书记就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
  秦岭,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是中华文明、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
  “秦岭的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一直以来,总书记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巍巍秦岭,思考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法则,谋划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十里不同天,一年绿四季,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的一颗绿色明珠。保护区总面积16418公顷,是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中国唯一以保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的第一站就圈选了这里。
  万木吐翠,溪流淙淙,浓荫匝地,古木参天。4月20日15时20分许,总书记步行进入羚牛谷察看这里的自然生态。
  “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能见到总书记,还能与他交流对话。”牛背梁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孟如意一直沉浸在激动与兴奋之中。“因为我的普通话比较标准吧,才得以给总书记作讲解。穿过检票通道,踏上人行步道,我向总书记介绍这里是秦岭东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南水北调水源供给区域,供给首都的丹江口水库的100吨水中,有7吨来自柞水,其中就有1吨出自牛背梁。总书记笑着回应‘在这里竟然还能看到我们喝的水。’”
  “沿着人行步道,总书记边走边说‘这里的空气的确挺好的。’我赶紧搭话:牛背梁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3%,常年平均气温17℃,夏季平均气温21℃,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5万个以上,有‘天然氧吧、城市绿肺’之称。听到‘肺’这个字眼,总书记随即问了一句‘这里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旁边的县上领导回答‘我们柞水没有出现一例病例,都挺好的。’”
  “经过玉镜潭、板栗园,又拐过几个弯道,来到一棵核桃树前,这里路窄,树又在路中间,我担心总书记不小心被蹭到,就说您看,前面这是一棵野生核桃树,树龄大约有四五十年,请您留意。总书记走近后饱含深情地看着,并用手抚摸那粗糙的树干,然后侧身凭栏远眺,凝视着山上的森林,仿佛是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又仿佛是在和秦岭对话。”徐行在栈道上,流水潺潺,山间鸟鸣,总书记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
  回忆起这一幕,孟如意颇为感动:“总书记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他的神情流露出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很爱惜。”
  “总书记问我峡谷还有多长,我告诉他还有3.6公里,还要走一个多小时。身边的工作人员提醒接下来还要去月亮垭,总书记便往回走,一转身,他指着路边的一棵树说‘这是红豆杉呀!’”孟如意说,自己被总书记的细心深深触动。
  作为“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牛背梁保留着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羚牛、红豆杉、太白红杉等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是物种遗传的基因库,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40个最优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
  “一路上,总书记问了这里的空气质量、气候情况,谈到了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三江源,可以看出总书记对生态保护方面理解的非常深刻。而且,总书记渊博的知识让我深为叹服——我指着步道旁的一排排栎树,告诉他这树在我们当地又被叫作柞树。总书记立刻说‘这不就是橡树吗?’”总书记在羚牛谷的一言一行都让孟如意记忆深刻:“我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悔和遗憾,感觉好多事情没有给总书记说清楚。”
  “临上车前,总书记跟我说‘生于斯,长于斯,一定要热爱它,保护好它。’总书记的这句叮咛,饱含了浓浓的家乡情结,于我而言,是最大的鼓励,更是最大的责任!”孟如意坚定地说:“我这一辈子都会记得这句话!”
  离开羚牛谷,总书记来到海拔1700米的月亮垭。“16时20分左右,总书记坐车来到这里。”柞水县县长崔孝栓还记得:“当时总书记倚着护栏,望着远处的牛背梁主峰,屏息凝思。‘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总书记一句话把秦岭重大的地理意义和历史人文影响概括的精辟透彻。”
  “在月亮垭,听取了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详细了解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整治等情况后,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总书记对我们今后工作的殷切期望和深刻要求。”崔孝栓郑重说道。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呵护最美蓝天、保护一江清水、守护秦岭绿肺已成为商洛人的共识。守护秦岭绿色屏障,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一场青山保卫战就此打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以实施,河长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改革全面推行,“商洛蓝”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2019年商洛荣获全国首个“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称号。
  在牛背梁,总书记看山看水看生态,问的多,问的专业,问的厚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也是党的执政宗旨、执政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息息相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

  4月23日,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村民正在大棚内采摘木耳。

 4月24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谷内游人众多。

  “要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陕西要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习近平总书记其言之切,其嘱之重,其爱之深!
  点赞木耳话脱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党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商洛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陕西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今年2月27日,商洛7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出色地完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份时代答卷。
  金米村,是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乍一听村名,人们会以为是一个富饶的地方。然而,十几年前的金米村还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吃水肩挑人抬、赶集翻山越岭”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21.85%,村民们大多外出在矿山上“刨食”,时间一长,很多人或在安全事故中致残或因病致残,村里残疾人占到贫困人口的20%。村名只是长期以来被贫穷、落后、封闭困扰的村民们的一个美好憧憬。
  然而,金米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战役下,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吃穿不愁,高速路穿过村口,通村通组路硬化入户,土坯房成为历史,看病费用政府给报销,娃们上学免费,地里种出木耳,银行里有存款……
  让金米人觉得更幸福的是——在这个鹧鸪欢唱的春天,他们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
  四月的金米村郁郁葱葱,白墙灰瓦的小楼错落有致,溪水村间流淌,木耳架、樱桃树、柿子园、金菊园随处可见。孩子们开心地在村前活动广场上嬉戏,身后墙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格外醒目。
  下午18时许,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金米村党群活动中心广场,一边观看展板,一边听取市委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随后,总书记沿着村道,察看村容村貌,了解村情实际,走访村里的木耳产业。
  秦岭多宝,木耳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为助推当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柞水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将木耳作为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稳固长效的产业脱贫路子。
  “在村培训中心的展厅里,总书记仔细询问了柞水木耳种类、木耳生产流程、科技研发过程、木耳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情况。听到我们介绍柞水县联合国内食用菌方面的工程院院士李玉研发的玉木耳、金木耳,比黑木耳营养价值更高、品相更好、价格更高时,总书记说‘这个好,以后就要发展这样的品种。’”小岭镇党委书记安怡谈起当天的情况,仍难掩兴奋地说:“有幸为总书记讲解村上的情况,开始的时候真的很激动、很紧张,但总书记的和蔼可亲让我很快就放松了下来!”
  “当时我们正在做直播前的准备,没想到总书记竟直接走了进来。‘把我录进去了没有?’总书记站在镜头前风趣地问到。我连忙回答没有,还没开始直播。”在培训中心西北角的秦岭天下电子商务公司主播李旭瑛回忆说:“听到总书记的问话,在场的人都笑了,我也不怎么紧张了。总书记又问‘网络销量怎么样?’我说还好,我们是从去年10月开始在这里直播的,今年‘3·15’一天就卖出去了700多单。总书记高兴地说‘好好干!’”
  “总书记对我们做农村电商给予了肯定,他说‘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这令我们大为感动、深受鼓舞。”秦岭天下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赵少康说起那天的情况,十分激动,眼眶微红。
  “现在一天的销量,抵得上之前半年多的。从20日下午到现在,我们卖的木耳已经超过了15万单,累计销售额400多万元。”赵少康说,由于没有预料到销量会井喷式猛增,包装、物流等环节跟不上,现在下单20天以后才能发货。
  在旁边的办公室,七八位客服正在电脑前接单,他们一边吃着盒饭,一边回答着顾客的问题、打印着订单。
  “柞水县近年建成木耳基地16个,发展木耳专业村42个,带动了全县6000多户两万多名群众,所产的木耳都由秦岭天下电子商务公司统一购销,我们一定会全力做好农产品电商直播,带动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赵少康补充到。
  这边直播马上开始,那边大棚里热火朝天,肖青松、李泽云等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有的穿梭在整齐的吊袋之间采摘木耳,有的将采好的木耳扛出大棚倒在晾晒架上,有的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处理问题菌袋……
  “那天总书记走进来的时候,我们正在摘木耳,总书记一进来就向我们打招呼‘乡亲们在采耳呀!’大家都激动地围了上去。”说起当天的情景,正在采耳的夏俭翠言语中流露着自豪。
  “我当时就站在总书记旁边,总书记从我提的笼子里拿起一个木耳,问我棚里的木耳一共能采几茬?我激动地都不会说话了,用手给总书记比画着能采4到5茬,总书记笑着说那挺好。”今年67岁的退伍军人李泽云说起见到总书记时的感受,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从来没想到过总书记会来到我们这小山沟里,我们家是脱贫攻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这都得感谢总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
  李泽云一家三口,老伴常年患病,儿子在外打工。前些年家里一贫如洗,住的是土房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儿媳妇因“穷”离家出走,李泽云心里那叫一个“愁”呀!
  “如今,老伴看病有合疗还有大病救助,基本上花不了多少钱;儿子在附近矿山上打工,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块;我有泥瓦工手艺,偶尔打打零工,也能挣些钱;年轻当兵时参与了襄渝铁路建设,现在政府每年还给发5000多元补贴;还有这两棚木耳一年下来就能挣4万多元。”李泽云心里的愁云终于散去。
  “搁到现在的话,那儿媳妇撵都撵不跑!”李泽云心生感慨,如今家里住的是三间两层的楼房,旁边建有灶房和车库,银行里有存款,正打算买一辆小汽车,最近还有人给儿子介绍了对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比起以前真是好的没法说。
  “我们两口子都见到了总书记,还和他说话了,大伙儿别提多羡慕我们家呢!”金米村二组组长肖青松高兴地说:“当时总书记问‘一天能采多少斤?’我说能采400斤湿耳,总书记又问‘能挣多少钱?’总书记还问‘你们都是贫困户吗?种植技术掌握了吗?’我们几个人争先恐后回答。”
  肖青松家有5口人,以前他长期在外打工,妻子何小燕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家境贫困,被村里确定为贫困户。母亲陈多秀是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当时村党支部鼓励党员和贫困户发展木耳产业时,肖青松在母亲和妻子的劝说下,回到村里第一个承包了两棚木耳,后来不仅脱了贫,还被推选为村民小组组长。
  “总书记心可细了,他问以前是咋栽植的?当得知我开始搞的是地栽木耳时,又问地栽与棚栽有啥不同?我说地栽靠天吃饭,现在是智能大棚,用手机就可控制湿度、温度,收入有了保障,总书记听了微笑点头。”陈庆海说。
  “总书记说话声很温和,与耳农拉起了家常。临走时还给我们打气鼓劲说‘继续努力,好好发展。’”小岭镇社保站站长、金米村包扶干部吴正超作为技术指导员,还回答了总书记询问的木耳种植方面的问题。
  “我当时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总书记和我们挥手告别,快要走出大棚时,我大声喊道‘欢迎总书记再来金米村!’后来村里人都说我胆子大,我说那有啥害怕的,总书记是咱们的恩人,让咱脱了贫,咱们当然要邀请他再来做客。”何小燕激动地说。
  去年以来,金米村利用省国资委系统脱贫攻坚合力团企业中铁一局援建的木耳大棚,按照柞水县推行的“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模式,免费向农户提供木耳大棚或木耳菌包,进行技术指导,农户自己打孔、挂袋、采耳、晾晒、交耳。
  小岭镇党委书记安怡介绍说,金米村成立有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以每斤30元的保底价收购木耳,扣除菌袋成本、大棚维修管护、水电费用和集体经济提留后,农户每斤干木耳可挣7元左右。一户借3.36万袋,一季可挣两万多元,每年春秋两季可挣4万多元。到今年春季,金米村栽植木耳185万袋,预计产干耳8万公斤,可实现产值464.4万元,产业户户均增收1.99万元。
  “柞水木耳很有名,是一个很好的脱贫产业,小木耳、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对柞水木耳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春风和如催奋进
  一步一履总关情,商洛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足迹,也留下了总书记的深情嘱托。那一个个微笑、一句句勉励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商洛人民,犹如春风化雨,让人们沉浸在激动喜悦之中,充满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当天,我们正从牛背梁入口往里走,一抬头看见了习近平总书记,当时还不敢相信,用手揉了揉眼睛,真的是总书记,意外、惊喜、激动一起涌上心头,不知该说什么好。”西安游客葛伟回忆起当天的偶遇,说自己太幸运了。“总书记问我们打哪来,又问我们有没有复产复工,路上交通怎么样,晚上走不走,像长辈一样关心我们的住、行。”直到现在,葛伟依然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他觉得总书记太和蔼可亲了。
  “总书记非常细心,走出木耳大棚,见天空飘起了蒙蒙春雨,他撑起手里的雨伞,察看了大棚边上晾晒架上的木耳,看到乡亲们打伞、戴口罩的人不多,他也立即合上雨伞,摘下了口罩,微笑着走过去打招呼。”安怡说,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动作让大家倍感亲切。
  3岁半的豆豆被妈妈程彩霞抱在怀里,她听着其他孩子喊“习爷爷好、习爷爷好”,也稚嫩地大声喊了起来。“当时,总书记都从我们面前走过去了,听到豆豆的喊声后,他转过身来,用手轻拍胸脯,笑着说‘爷爷在这儿呢!’”程彩霞说,当时周围的群众都笑了,高兴地直鼓掌。
  “看到有很多小朋友,总书记问‘学校都开学了吗?’在得到全市高三、初三都已开学,小学将于本月底开学的答复后,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嘱托一定要严密搞好疫情防控,保护好孩子们的健康。”回想起总书记对孩子们的关心关爱,安怡感动不已。
  74岁的陈衍福老人回想起当天的情景高兴地合不拢嘴:“这几天村里人谈论最多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村里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大家都沉浸在满满的幸福和自豪之中。”陈衍福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不时地向大家挥手,给人感觉就像是邻居和亲戚朋友一样。
  这一方山水有幸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这一方干部群众的精神也随之振奋。
  “我从总书记言语中对保护好大秦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保护秦岭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把每一项细微的工作都做好。”总书记的嘱托,在孟如意心中深深扎根:“我们要从最基本的保护动植物资源做起,计划引入高科技手段,实时监控珍稀动植物资源。还想搞一个展厅,对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绚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建设成就等进行全方位展示。”
  “看了新闻,跟随习大大的脚印,我们一路赶来牛背梁,来沾一下习大大带来的喜气福气。”4月24日,在羚牛谷,来自西安市碑林区的游客殷春玲兴高采烈地说:“我们来到这里实地看一看,才能感受到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人们追随着总书记的脚步,看山、看水、看林……感受生态之美,感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作为大山深处一名普通电商主播,自从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直播间后,李旭瑛一下子成了著名网红,她深深地记着当天总书记跟她说过的每一句话。总书记的鼓励,让她度过了直播以来最忙也最兴奋的一天——4月21日,她做了6小时直播,接受了媒体采访,与做客直播间的柞水县副县长张培携手向网友推介木耳,“超级网红”李佳琦和薇娅也同时在各自直播间里为他们带货,2000万网友几乎买空了店铺。“我将努力做好线上直播,带动更多的商洛农产品走出大山。”李旭瑛表示。
  金米村村民王炳龙和妻子在西安打工,虽然收入不错,家里也盖起了两层楼房,但远离老人和孩子,他们夫妇想着回到村里创业,但一直犹豫不决,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我们决定回来发展了,总书记都来到我们村了!”王炳龙开心地说:“现在村里越来越好了,建起了木耳产业园,修建了莲菜池、人工湖、河道休闲长廊、停车场,我们准备回来种植木耳,开办农家乐,和村里人一起把金米发展的更加美好,希望总书记再来时,看到一个更加不一样的金米村。”
  柞水县政府办干部周成全难掩激情,挥笔写下了《总书记来到咱家乡》的诗句:“谷雨时节好风光,山清水秀花芬芳。秦岭迎来喜庆事,领袖来到咱家乡。环境保护记心上,首站考察牛背梁。两山理论赋新意,生态文明指方向。金米村里看老乡,领袖点赞喜褒奖。小小木耳大产业,带动脱贫奔小康。老区人民感谢党,柞水美名天下扬。振兴乡村大发展,幸福生活万年长。”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每个困难群众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总书记的嘱托,深深铭刻在商洛干部群众的心坎里。
  “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嘱托,抓好脱贫攻坚,抓好木耳产业,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金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江百川信心满满地说。
  “这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该有的样子,山清水秀、产业兴旺,特别是总书记对柞水木耳的称赞,让人印象深刻,大为感动。”来自西安市未央区的徐沛全告诉记者,他觉得不虚此行,见识了秦岭山村的美丽,学到了很多木耳知识,还特意买了几袋木耳准备回去品尝一下。
  习近平总书记一路深切关怀,一路殷殷嘱托,一路亲民爱民。从他的足迹里,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夙夜在公、不忘初心的身影;从他的关切里,我们看到了同步小康梦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从他的嘱托里,我们感受到了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强大动力。
  万物生长,生机勃发。在这个春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250多万商洛儿女倍感温暖、倍受鼓舞,正全力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生动实践,以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气象新作为,回报总书记的厚爱与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