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强水源涵养 坚持绿色发展
——我市坚决扛起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责任
文章字数:2641
   本报记者 李小龙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我市地处秦岭腹地,是全省唯一全域处于秦岭保护区的市,特别是我市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和水质保障区,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守护好中央水塔,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牢这一政治责任,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倒逼产业转型,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长效防治 守好丹江流域
  初夏的丹江口水库波光粼粼,清澈的丹江水穿过水闸滚滚流入南水北调中线长渠,一路向北……问渠哪得清如许,离不开“源头”的保护与付出。
  丹江发源于我市,共有264公里在商洛境内,占丹江流域总面积的44.5%。丹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这既是商洛革命老区报效国家、服务京津的重大机遇,也是对我市生态保护工作的政治考验。“河道中间,得拿这个钩,人下不去。”5月13日,丹凤县棣花镇棣花社区村级河长赵伟手持自制工具,正在丹江棣花段巡河,只见他一会下到河道里,一会又走上河堤,将垃圾一一捡拾起来。
  赵伟守护着上下长约3公里的丹江河道,每周巡河两次,捡拾垃圾、阻止非法采砂和非法捕鱼,是他的主要任务。自从他上任“河长”以后,彻底改变了以前河道乱采乱挖、垃圾随意倾倒等现象,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经常有不知名的水鸟来此觅食、嬉戏。
  赵伟是我市2044名“河长”中的普通一员,从他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我市在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
  河长制是我市镇安县在守护丹江流域水质安全的过程中探索开创的举措,目前已在全省推广,2018年我市代表全省通过了水利部河长制第三方评估。
  而“河长制”只是我市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积极做好水污染防治的创新举措之一。
  我市率先在陕南三市实施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制定印发了《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6年)》《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四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及年度实施方案,制定了丹江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建立了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出境断面水质月监测通报制、治污项目进展月评比排名通报公示制及季度暗访、媒体曝光、约谈问责、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机制措施,为全面加强丹江等流域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合整治 确保水质安全
  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王家坡组依托5A级景区金丝峡,大力发展乡村游,民宿、农家乐生意非常好,但环境也经受了严峻考验。
  “村上专门给开农家乐的人家装了污水处理设备。”村民李民州指着家门口安装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直夸方便,“以前用了水就直接排河里了,现在净化后的水还可以再次利用。”
  近年来,为了彻底消除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商南县在这里试点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安装了13套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公园,确保了汇入丹江的水流清澈干净,村民们深切感受到了环境治理带来的好处。
  同样,我市在商南县金丝峡镇秋木沟、商州区腰市镇、洛南县古城镇、山阳县天竺山镇、镇安县青铜关镇等地建成垃圾焚烧、热解气化、低温碳化等垃圾集中处理工程,避免了这些垃圾污染水环境。
  2015年我市就对农村环境整治做出了系统安排部署,逐步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全市98个镇办挂牌成立了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所,共配备县、镇、村三级网格员3577名、农村保洁员8115名,全市上下积极联动、密切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从2013年至今,我市深入实施了工业废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城市环保基础设施、饮用水源保护、镇村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8大类污染防治项目473个,完成投资52余亿元,确保了全市水质的安全稳定。
  保持水土 建设生态文明
  去年11月23日,桃花谷被命名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像这样的“国字号”,在我市还有商州仙娥湖、丹凤龙驹寨和商南金丝峡、柞水牛背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另外,还有商州江山、山阳漫川关等“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
  近年来,为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履行好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我市不断加快推进丹江百里生态长廊、贫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水利风景区改造提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项目建设。
  据了解,我市先后实施水源涵养区内生态移民搬迁6.9万户26.6万人,减少人为对水源地生态破坏;造林绿化10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3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5%,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4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6平方公里,新修改造基本农田11.71万亩,水源涵养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丹江、洛河、银花河、金钱河、乾佑河等10条主要河流20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丹江出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9个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100%达标,城市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确保了一江清水永续北上。
  转型升级 绿色循环发展
  商洛市金川封幸公司,原是一家要被国家环保部门封杀的黄姜生产企业,就是因为高污染。面临这一困境,我市一方面坚决落实环保要求,将其关停,另一方面引导企业牵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开展了皂素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科学研究,通过大量试验和科研攻关,引进提升了国内最先进的清洁化生产新工艺,一跃成为陕南循环发展示范企业,创造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企业循环发展的奇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以前我们经营比较粗放,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为了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安全,我们先后花费2500多万元,实施了锌粉冲渣水循环利用系统、污水站生物制剂深度处理技术升级改造、排水人工湿地等一系列工程,实现了工业‘三废’的零排放。”陕西锌业有限公司环保科科长王红军感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实现了变废为宝,使企业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
  为了涵养水源、改善水质,我市始终坚守“保护一江清水、呵护最美蓝天、守护秦岭绿肺”的理念,切实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水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累计关闭化工、矿山、食品等企业90多家,工业产值每年减少约50亿元,财政减收4亿元至5亿元。
  但也正是因为我市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育动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擦亮了“秦岭最美是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金字招牌,聚力打造了大旅游、大健康、新材料三大产业增长极,真正把商洛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