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二十五载饺子情
刘丹影
文章字数:4264


  在国人的眼里,饺子是幸福团圆的象征,“出门饺子进门面”“好吃莫过于饺子”等溢美之词,足以说明人们对饺子赋予的厚望与期盼。
  笔者在这里讲述的,却是有关饺子的一个凄美的故事。
  一
  1995年9月,作家鱼在洋在《税收与社会》杂志上发表了纪实文学《大于生命的承诺》,首次讲述了父亲屈超耘年轻时在丹凤乡下一个叫马炉的地方采访,期间因打抱不平,将还未出生的我许给当地的支书刘西有做养子,从而谱写了一个干部作家与一个农民劳模的大爱故事。文章刊出后,一下子在全国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轰动,数十家报刊纷纷转载,一些熟悉父亲的省内外作家朋友随之来电来函,对父亲表达钦佩之情。
  一天晚上,父亲刚从外边散步回来,坐在客厅看电视的母亲用商量的口气说:“在洋的文章写得太好了,全国有那么多的报刊转载,也算是给咱商洛扬了名。哪天你把娃叫来,我给包顿饺子吃。”
  “好呀,我还说哪天把在洋喊来喝酒哩。”
  个把月后的一天早上,退休在家的母亲早早地起了床,一边收拾一边给父亲说:“今中午让在洋来吃饺子吧!”父亲说:“我一会去办公室给他打电话。”
  刚一上班,父亲就在办公室拨通了在洋的电话:“你姨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叫你中午来家里吃饺子。”
  正在报社编稿子的鱼在洋,赶完了手上的活路,满心欢喜地带着刚完成的姊妹篇《面对长辈的承诺》草稿,敲开了位于商州西关的我家的门。
  因为要请在洋吃饺子,父亲那天也从单位早早地回到家,正坐在书房里等着他。
  在洋一进门,径直来到书房,一番寒暄后掏出稿子,要念给父亲听听,然后提意见。这时,父亲喊来了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让她一块听听在洋的新作。
  母亲听说在洋又写了篇新作,就放下厨房里的活,坐在书房沙发的一角,听在洋绘声绘色地念稿子。在洋声情并茂地念着,根本没有在意母亲的表情,哪里知道母亲早已被他的文字刺痛了内心,那段往事又浮现在她的眼前,于是,随着在洋文章的不断渲染,母亲心里的大堤再也无法坚守,压抑了多年的情绪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让父亲和在洋始料不及。
  父亲先是安慰了几句,可母亲的哭声越来越大,哭声里既有对父亲的责备,又有对我日后生活的担忧。那凄惨的哭声,让一大一小两个男人无所适从。在洋木讷地收起了稿子,走也不是守也不是,最后还是父亲对他说:“看来今天的饺子是吃不成了,你先走吧,让你姨把心里的郁闷好好释放一下。”
  在洋惴惴不安地走出了我家,离老远还能听到母亲的哭声,一时,心里五味杂陈。他原本是兴冲冲地来吃饺子的,却没料到自己的一篇新作,竟然让老宫姨号啕大哭,一顿饺子也泡了汤,不由得戏谑道:“看来文章不能写得太好,写得太好了就吃不上饺子。”
  二
  对于母亲的哭声,我有切肤之痛。作为作家的鱼在洋,自然能够理解天下的母亲,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亲生骨肉?况且,我的人生命运就因父亲的一句承诺,而被轻易地改变了,不但从城市来到了农村,而且患上了小儿麻痹后遗症,成了一个残疾人,不要说母亲一直不能释怀,就是我在慢慢长大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后,也曾想不通,姊妹4个为啥我偏偏是多余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做了父亲之后,我不但理解了我的父亲,更理解了我的养父养母,尽管我与哥、弟、妹妹相比,生活得不是很好,可我却拥有着另一种无法替代的幸福,两个家庭、两种爱和两种生活方式,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母亲对父亲当年的做法一直耿耿于怀,只要看到我一瘸一拐的样子,就会内疚,就会情不自禁地抹眼泪。在洋的《大于生命的承诺》发表后,她只要一拿起杂志,眼泪就会不由自主地恣意流淌。尽管如此,她还是要用包饺子的方式向在洋表达谢意,却没料到自己竟一时把控不住,以致给在洋许诺的饺子没能兑现。为此,她在事后不久多次和父亲商量说:“啥时你再把在洋叫来,给人家娃说好了吃饺子,我却一时难过没让娃吃成,咱大人大事的不能说话不算话。”
  父亲说:“这好办,来日方长,啥时候都行。”
  没想到,父亲说的这个“来日”,一晃竟是25年。
  25年里,父母的老年生活中发生了许多说平常亦不平常的事情。
  1996年,年过60岁的父亲终于熬到了退休的一天,仿佛一头卸了套的老牛,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用他的话说,则是“一只飞出笼子的鸟,开始有了自由飞翔的天空”。回到了自己的“田园”,父亲比没退时更忙,整天有写不完的话题开不完的笔会,一年到头,山南海北地开会领奖,不舍昼夜地笔耕不辍,把饺子的事早已忘到了“爪哇国”了,母亲每提起一次,他都说不急不急,咱如今有的是时间,只要诚心在,还怕把牛赶不到山上。直到有一天,身体向他亮起了红灯,一场突发的心脏病差点把他绊倒,好在有高科技的医疗技术,让他逃过了一劫。等他装了两次心脏支架从医院回来,才幡然省悟来日并不方长。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养,父亲的身体渐渐地恢复,但腿脚明显的力不从心,原来根本不知道累的双腿,如今就像灌了铅似的沉重,每出一趟门,都要有人陪着,否则的话就寸步难行。原来的时间是自己支配,而现在的时间要由我们做儿女的来掌握,这样以来,兑现鱼在洋饺子的事只能一拖再拖。
  2017年秋冬时节,父母都是过了80多岁的耄耋老人。看着父亲渐渐衰老的容颜,母亲觉得父亲是心脏病人,随时都有风险,说不定将来要走在自己的前面,为了不留遗憾,她再次提起了饺子的事,于是商定在来年的春暖花开时节,两人专程从古都长安回商洛山兑现承诺,以了却那桩心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父母商量之后不到两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把母亲从人间请到了天堂,让我们一家人始料不及,任凭我们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母亲却再也听不到了。看着整天以泪洗面的老父亲,我们只能克制住内心的悲痛,尽量在他面前强装着笑容,给他讲有关生死的苍白道理,让他尽快从失去母亲的悲伤中解脱出来。
  然而,父亲太过于思念母亲,精神极度虚弱,原本那张笑靥如花的面孔,时常笼罩着阴郁的愁绪,这种愁绪一直延续到去年年底。尽管时间在不断地冲淡着过往的一切,但父亲的心情一直高兴不起来,我们想尽一切办法,陪父亲游山玩水,先后去了丹凤的庾家河红军纪念亭、峦庄河口、武关胜塞、孙家山、竹林关桃花谷、土门公社、马炉梯田、棣花景区、核桃主题公园、万湾农家乐以及山阳的漫川、老家户县的美陂湖、余下火车站遗址等,让这些优美的环境来愉悦他感染他。我们以为他把饺子的事情早已忘记了,不曾想在去年冬季,他突然提出在今年春季,无论如何都要回商洛兑现承诺。我们都劝他:“不就是一顿饺子吗,人家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还在乎你一顿饺子,有那个必要吗?”
  他说:“这不是一顿饺子的事,是你妈和我共同的心愿,尽管你妈不在了,我要代表她把心愿还了,否则的话,将来我去了天堂无法给你妈交代。”
  父亲的一番话,说得我们心悦诚服,只盼着今年春天快快来临。
  三
  谁也没有料到,今年的春天是个极不寻常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不得不囚在家里,也让父亲的愿望难以实现。
  疫情渐渐减弱后,父亲兑现饺子的承诺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
  入夏后,妻子携着儿媳、孙女从西安回丹凤休假,临走时,她询问父亲愿不愿一块回丹凤?父亲不经考虑便一口答应道:“愿意!愿意!”
  自从父亲回到了丹凤,他就反复地唠叨:“这次说啥都要兑现承诺,否则的话又要失去机会而终生遗憾。”他还说:“什么来日方长,人老了一旦身有不测,想做的事情没做,想见的人没见,想实现的愿望没等到实现,只能是抱恨终生与遗憾无限了。”由此他还构思了一篇《趁“活者”说》的随笔,洋洋洒洒地写了3000多字,文章写成后不久的一天,父亲的几个忘年交朋友——商洛市群艺馆的王海青、芦芙荭、张文华、杨建平、邵静石一行5人,得知他从西安回到了丹凤,突然来到我家看望。他们之所以要突然来访,就是要给老人一个惊喜。
  果然,几个朋友的突然出现,让父亲乐不可支,兴奋得像个孩子。自从母亲走后,他难得有这样的好心境,与知己相见,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拍不完的照,其乐融融。此情此景,让我恨不得欲将时间拽住,把父亲的笑容永远留在脸庞上。
  也就在那天的相聚中,父亲当着这些忘年交朋友,再次提出了要给鱼在洋兑现25年前那顿饺子的承诺一事,还特别给杨建平交代,要他负责联系地方和人员,地方要选得环境优美一些,主食必须是饺子;人员除了主客鱼在洋和他夫人外,陪客人员除了在场的人员,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再请上郝忠慧夫妇就行了,时间就定在7月18日中午。
  一切准备停当后,只等着18日这一天快快来临。
  7月18日,因为头天晚上下了场透雨,让烦闷的伏里天气变得特别清新凉爽。一大早起来,父亲就催促我的妻子早点做饭,打电话催孙女婿早点起床,把车油加满,又吩咐我准备好烟酒。不到10点,我和妻子、女婿就陪着父亲向商州出发。
  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张峪沟的辛家大院,这时杨建平和邵静石同时到了,原来他俩早已等候在路口,紧接着王海青、芦芙荭、鱼在洋、郝忠慧夫妇相继到来。坐在院内凉亭下乘凉的86岁的父亲,竟能从数丈远的公路旁辨认出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令我们几个对他的视力敬佩不已。
  除了张文华人在西安,其他人都来了,大伙欢聚一堂,一场长达25年的饺子承诺,今天终于得以兑现。看着桌上凉菜已经上齐,酒已斟满,父亲和鱼在洋一老一少两个作家朋友,即兴发表了感言。
  父亲说:“光阴催人老,万事要趁早,我今天特地从丹凤赶到商州,代表天堂里的你姨,一起来兑现25年前的那顿饺子,祝在洋和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
  父亲的话音刚落,鱼在洋就无限深情地说:“25年前,都怪自己年轻,只顾着自己的兴奋而忽视了我姨的感受,因而错失了一顿饺子,今天想来,我姨的哭是极为正常的,如果我姨还健在的话,我会向他深深地道一声对不起!只可惜她不在了,我只能向天堂里的她默默地祈祷保重!”说着将酒杯里的酒恭恭敬敬地洒在地上,算是敬母亲的酒。随之大伙端起酒杯碰在了一起,25年的饺子情被浓缩成酒的醇香而弥漫开来。
  酒过三巡,父亲的话多了起来,自从母亲走后,他还没这么兴奋过,在洋、芙荭、海青、忠慧等轮番给他敬酒,我担心他身体不支,而他不但没醉,头脑也异常清醒,且记忆力惊人,他对每个人的过往都记忆犹新……
  酒不醉人人自醉,情到深处自然浓。大伙边吃边喝边聊,不觉已过了两个多小时。不知是谁提议去外边拍照,于是,大伙来到院子和父亲拍照留念,把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定格在2020的7月18日这一天。
  从商州回到丹凤的家里,父亲直直走到母亲的照片前,对着满脸微笑的母亲深情地说:“他妈,我今天带娃去了商州,代你把欠在洋的饺子还了,我知道你是守信誉重承诺的人,这下你就安息吧!”说完他凄然泪下。
  扶父亲在书房的沙发坐下后,我不敢与父亲对视,将泪眼移向窗外的鸡冠山。这时,天地早已连在了一起,密集的雨滴正在纷纷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