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洋芋——百姓餐桌上的美食经典
章 骥
文章字数:1501
 
  洋芋,学名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在粮食作物中,它的地位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在商洛山区,洋芋容易栽种,产量高,且品质极佳。许多地方至今还流传着一句俗语:“粮食不够,洋芋来凑。”可见商洛人在饥馑的年月与洋芋建立起的深厚情感。
  四围的群山和丹江丰沛的水汽形成了小河独有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冷夏凉,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勤劳的小河人经过无数次劳作,逐渐摸索出适合小河独特地理环境的洋芋品种,将红、黄、紫三色洋芋优中选优,根据不同的品质制作出各色菜肴,招待着四海宾朋。童年的清晨,外婆会早起搅上一锅洋芋糊汤,炒一盘洋芋丝,那曾是我儿时最依恋的味道。
  每年洋芋归仓,母亲都会仔细分拣,将完整的分类保管,将破损的变成餐桌上的美味。关中求学之前我从未走出过大山,更不知道薯条、薯片这些洋快餐的美味,但我却深谙洋芋丝饼的妙处。母亲将洋芋切丝,搅入面糊,拍入葱姜蒜,加入食盐、五香粉调味。父亲将柴锅起火,倒入花生油,升温至八成热。母亲站在锅台背后,一手扶盆,一手拿筷子,将裹有面糊的洋芋丝贴向锅边。刹那间,洋芋丝就变成了一块块薄薄的洋芋丝饼。火力将洋芋丝饼逐渐定型,“飕”的一下滑落油锅,瞬间泛起热闹的油花。花生油的煎炸,让洋芋丝饼渐渐变得焦黄,洋芋丝的浓香弥漫着整个厨房。看着孩子们吃着洋芋丝饼时满足的神情,母亲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吃惯了荤腥之后,一道猛火烹炒的酸辣洋芋丝定能让你胃口顿开。大姐将紫洋芋刮皮,快刀切丝,在清水中简单浸泡,去除多余的淀粉。柴锅起火,铁锅飞红,花生油升温至七成热,葱姜蒜爆香,趁势倒入浸泡过的洋芋丝;简单翻炒,火候拿捏到好处,再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青红两色彩椒丝翻炒。大姐有自己的诀窍,恰到好处地倒入香醋,起锅前再用食盐、五香粉调味,让酸辣洋芋丝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酸辣爽脆的特点。一盘洋芋丝,一碗米饭,小侄子吃得津津有味,让我们在他酣畅淋漓的演绎里,似乎看到了儿时的自己。
  每次烹炒酸辣洋芋丝,浸泡洋芋丝的清水经过简单沉淀,倒去上层清水,盆底会留下薄薄的一层洋芋粉。大姐将其仔细收藏,聚少成多,变化成另一种美食——洋芋煎饼炒腊肉。洋芋淀粉和面粉按3:7的比例混合,盆中加清水搅拌成面糊,在柴锅中摊成煎饼备用。加入洋芋粉的面糊摊出的煎饼细腻,容易成型,巧妇都深谙这一诀窍。老腊肉煮熟切片,洋芋煎饼切块,蒜苗切段,大蒜切蒜粒备用。花生油在柴锅中煎至有青烟冒出,煸炒老腊肉,待煎出油脂,腊肉焦香,倒入蒜粒、蒜苗断生,趁势倒入煎饼翻炒。煎饼吸去多余的油脂,在中火的煸炒下变得焦软适中。加食盐、五香粉调味后起锅,腊肉的酱红、煎饼的焦黄、蒜苗的油绿,既是一盘家常饭菜,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黄洋芋适合炖煮,软面可口;红洋芋、紫洋芋适合切丝清炒。不同的洋芋在母亲的精心安排下,有序地出现在家人的餐桌上,黄洋芋炖大盘鸡,紫洋芋炒土豆丝,红洋芋打碎取粉,只有真正品尝过的人才能说尽其中的妙处。
  大姐家的菜园里,四季豆即将收完最后一茬。小大将她们仔细择洗,土豆刮皮。大姐轧制出一大盆细面条,准备吃一顿洋芋蒸面。洋芋、豆角、腊肉混炒,加入清水垫底。锅中放入篦子,篦子上铺上面条。大火猛蒸,历时20分钟,面条的焦香开始在空气中弥漫,下层的混炒也煮干了水分。大姐将面条撕碎反扣入铁锅中,在面条上撒上五香粉,放入藿香叶、小茴,淋上熟制过的香油,简单翻拌,一锅厚实、焦黄、浓香、可口的洋芋蒸面就可以品尝了。小大从菜园摘回青线椒,就着锅洞里的炉灰简单烧制,洗净后配以大蒜、食盐、香醋,这一碟烧线椒将是吃洋芋蒸面的绝配。吃过许多地方的炒面,都敌不过柴锅猛火烹制的洋芋蒸面诱人,那种味道经久不息,一直回荡在我味蕾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