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珍惜幸福生活 永葆军人风范
——访抗美援朝老英雄董善秀
文章字数:1687
  本报记者 贾书章
  金秋十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之际,记者在丹凤县城一个普通的居民小院里,见到了董善秀老人。董老慈眉善眼,说话不紧不慢,精神矍铄,下楼上楼脚上都很有劲儿,让我不敢相信他已是92岁的鲐背老人。
  1928年农历十一月初八,董善秀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县大柴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家里的老大,下有5个弟弟和1个妹妹。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他们不仅生活艰难,而且备受欺凌。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家就有兄弟3人先后当兵入伍。
  1947年,19岁的董善秀在胶东早期共产党人宋竹庭、张静源等人的引导和感召下,为了革命理想,毅然决然地到海阳县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部受训处受训,因他表现突出,被任命为民兵排长,带领民兵参加爬障碍、越战壕、挖工事等军事训练。当年,董善秀带着他们民兵排12个骨干民兵一起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参加了多场解放山东的战役。
  董善秀第一次参加的战役,是在海阳县的一个海岛上,敌人的军舰就在海边,他们的部队在海边挖工事,挖完工事后接受命令撤兵。但在撤兵时,他们突然遭到敌人的包围,敌军炮火密集,董善秀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后撤,多人伤亡。董善秀眼看就要撤到安全地带了,回头发现一个战友不慎被挂在敌人的铁丝网上,他又快速匍匐返回,冒着敌人的火力将战友从铁丝网上拽下来,带着他一起撤退,连鞋子都跑掉了。后来,董善秀被部队送到青岛海军陆战队,系统学习武器装备和各种弹药的性能。
  1948年11月到1949年8月,董善秀在山东省华胶东军区警卫团任分队长。1950年9月,董善秀担任山东省华东警备五旅十六团军械股管理员。不久,他们的部队奉命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部队刚过鸭绿江,突然遇到敌机轰炸,他看见一个火车头被炸飞,火车钻进了山洞里,随之浓烟滚滚。朝鲜的积雪齐膝盖深,董善秀和战友们冒着敌机轰炸急速进发,后乘火车到达平壤,接命令分散执行任务。他们的连队参加了多次小规模的战斗,均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董善秀老人说:“志愿军之所以英勇无敌,是因为有铁一般的纪律。部队一切行动听指挥,才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由于敌机轰炸不停,我军后方供给线经常遭到破坏,部队给养跟不上来,志愿军就挖野菜吃,有时候连野菜也没有挖的,靠吃炒面和高粱米坚持战斗。“朝鲜的水好,喝了不拉肚子。”董老说。
  朝鲜的冬天特别寒冷,董善秀尽管穿着皮大衣、皮靴子和毛袜子,还是把脚冻伤了。他们部队主要负责保护桥梁、铁路,也和工兵部队一起冒着敌人的轰炸抢修铁路。在担负龟殷铁路和德(川)八(院面)铁路段抢修任务中,董善秀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他还参加过多次战斗,荣立三等功二次。
  1953年11月12日,董善秀和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师二十八团从朝鲜回国,乘坐火车历时7昼夜到达陕西咸阳。经过9个月修整,他接受组织安排,留下来支援大西北,于1954年9月转业到丹凤县商镇区木材组任组长,后来担任过县木材公司经理、县监察委员会干事、县城关供销社副主任、县电影站站长、县图书馆馆长等职务,1990年12月光荣离职休养,享受副处级待遇。
  2019年,董善秀老人收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志愿军老战士等抗美援朝参加者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丹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来到董老家里,为老人戴上了纪念章,让老人感到无比欣慰。
  现在,董老仍每天坚持走路锻炼两小时,保持着革命军人的风范。他的老伴今年88岁,身体也很硬朗。两位老人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董老每天都要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他记得最清楚的事情就是每月按时交纳党费。党和国家对老干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董老倍感温暖,他经常对儿孙们说:“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他还多次在清明节为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教育,为革命后继有人积极发挥余热。
  采访结束,董老执意要送我们下楼,我们挡也挡不住。在他家的院子里分别时,老人忽然给我们敬了个军礼,让我们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