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段光耀 李存玲
文章字数:3603
小麦病虫害防治

种子市场检疫检查

山阳县漫川关镇水稻

  麦飘香、玉米黄、薯满筐……最是丰收悦人心。据我市统计部门反馈,预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0.5万亩,比去年增长0.5%;总产51.3万吨,比去年增长4.4%,全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土地从不辜负辛勤的汗水。忙碌在田间的农民,服务一线的农技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专家……一份份努力,守护着春种秋收夏耘冬藏。今年,面对春耕备耕的“疫情关”,我市按照粮食生产“一稳两扩”发展思路,持续推进“两藏战略”落地,千方百计稳面积,多措并举提产能;农户及时下田备种育苗,确保了抗疫生产两不误。
  事实证明,耕地面积有限,技术进步无限;资源要素有限,创新潜力无限。
  扛起粮食安全责任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丰收是怎么得来的?商洛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阮斌说:“我们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完成了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控、农田建设三件大事,完成了‘保粮食’的重任,确保了全市粮食生产安全。”
  2020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自然灾害频发,加之野生动物危害,致使我市部分地区粮食减产。年初,全市紧急行动,先后召开三次粮食生产专题会议,印发系列文件,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21个,新建改造设施基地1710亩,对全市拥有承包经营权的种地农民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44亿元,做到了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两不误。
  5月的一天,天气已是骄阳似火,一位年近五旬的中年男子不停地擦拭着脸上的汗珠,但是他依然站在麦田中给围在身旁的群众耐心地讲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俗称‘黄疸病’,要选用抗病品种,全面落实‘带药侦察,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综合防治策略……”这位男子正是商洛市植保站站长、研究员文家富。
  今年以来,面对小麦条锈病为近30年来发生最重一年、玉米草地贪夜蛾偏重发生的实际,全市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加速新一轮农作物品种更新,加快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区域试验建设,持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高效施肥技术,及时划拨农业生产救灾专项资金190万元,启动以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为重点的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挽回粮食损失5.1万吨,努力将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想学什么教什么,不出门,农业技术直播到手机上,不会的问题在线提问就能解决,这种方式真是咱老百姓的福音!”这段肺腑之言,出自丹凤县武关镇武关村村民王国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四五月份,商洛市农科教中心直播间却热闹非凡,村民不用和农技专家接触,只需通过网络在线,就可以学到多项硬核农业技术。“商洛市高素质农民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直播课堂”播出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控技术》等课程,深受群众欢迎。
  今年,全市组建了由34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或技术骨干组成的市级专家服务团,开通“12316”农业咨询热线,编写小麦、玉米等作物栽培与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18项,发布农事手机短信3.8万条,制作技术指导等微视频276条、教学课件121个,培训农户23万人次,极大提升了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投资千万元保障粮食安全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这下我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更足了,带头致富的劲头更足了!”洛南县城关街办八里社区北沟组村民闫彩良欣喜地说。
  2020年,闫彩良共种植粮食作物42亩,其中租种撂荒地35亩,借洛南优惠政策和今年粮价、生猪价格高的东风,预计今年家庭收入15万元。闫彩良是洛南县普通的种植大户,更是洛南县众多从事种植业农户的缩影。种植粮食作物为什么能增收致富呢?这与洛南县出台的粮食生产奖补优惠政策有着密切联系。
  今年以来,洛南县先后印发了《洛南县2020年粮食生产奖补办法》《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奖励扶持办法》等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性文件,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每公斤补贴0.8元,玉米良种每公斤补贴12.5元。今年该县预计粮食播种面积51.9万亩,约6000亩撂荒地得到有效利用。
  洛南县副县长景建民说:“洛南县作为全省产粮大县,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率先在全市出台粮食生产奖补政策,在优化布局、选用良种、设立专款、强化服务、挖掘撂荒地等方面精准施策,各镇办涌现了许多好的典型作法,如城关街办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加强撂荒地处罚,积极兑现粮食奖补资金,全办种植玉米15803亩,种植马铃薯3440亩,兑现粮食生产奖补资金63.67万元,涉及32个村325个组10788户。景村镇抢抓马铃薯种植补贴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在下涧村建立200亩集中连片马铃薯种植示范点,亩产马铃薯4000斤,每亩收入3000元左右。巡检镇协调三元村11组、12组60多户农户集中连片种植地膜玉米102亩,预计全村马铃薯增产0.75万公斤,玉米增产0.6万公斤。”
  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
  怎样把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怎么克服粮食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和种粮比较效益低双重制约?这是各级领导关心和社会各界热议的问题。
  今年,丹凤县出台的《做好疫情防控增加农民收入防返贫政策支持办法》共27条措施,给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心剂”,特别是发展1亩马铃薯补助600元的好政策,给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增添了新动能,给农民群众种植粮食吃下了“定心丸。”
  丹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赵颖说:“我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制定各项农业生产通知、田间管理及粮食生产技术管理文件,兑现粮食产业奖补资金60多万元,预计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17万亩,总产量5.71万吨。”
  笔者随机走访了丹凤县蔡川镇。该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采取多项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开展春耕生产宣传引导,兑现粮食生产种植补贴16万元,开设网上技术指导直播10场次,配送种子1233公斤、化肥200多吨、农膜369公斤、农药557公斤,查处来历不明种子1000公斤,确保全镇种植马铃薯8100亩,以实际行动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在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方面,丹凤县武关镇汇聚源农业公司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农时不等人,怎么有效解决群众就近就业的难题,同时保障农业生产,汇聚源公司先后组织110多名群众种植马铃薯260亩,其中机械耕作110亩,人工种植150亩,带动群众每天收入100元,同时借助网络红人带货直播平台,销售鸡蛋、粉条、马铃薯、香菇等农产品8600公斤,有效缓解了农产品滞销难题。
  筑牢粮食安全绿色堤坝
  “你们是太平洋保险公司吗?我是铁厂镇新联村村民王涛,我种的小麦受冻了,你们快来看看……”同一时间,镇安县国寿、中华联、人保、太平洋、平安等5家保险公司连续接到群众报案电话。
  2020年5月13日是普通的一天,但却是从事种植业群众最不愿意面对的一天,镇安县部分镇办遭受霜冻天气,损失惨重。农业农村部门会同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经勘察、核实、赔付等工作流程,对西口镇3个合作社2500亩受灾马铃薯赔付40万元、对铁厂镇铁厂村村民柯娟13.5亩受灾小麦赔付2646元、对铁厂镇新联村村民王涛10.9亩受灾小麦赔付1983元……这是农业保险保障农民利益的真实案例,更是确保农户灾年不减收、平年有保障的缩影。
  怎么才能发挥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作用?年初,镇安县结合县情,开展了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15个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及创新的农业生产综合保险,2万多农户投保粮食作物9万多亩。全年玉米种植保险报案20起,“农综保”承保报案151起,预计赔款金额达449万元,受益农户5694户。正是有这样的有效举措,群众利益得到了保证,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得到了保障。
  镇安县副县长朱学彬说:“农业是一个最脆弱的产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侵袭,粮食生产一旦受损,事关国运民生和家庭生计。今年我县的举措是将镇安县农业农村局作为保险投保人,向承保机构投保,县财政局拨付保险费339万多元,6.48万户群众参加了农业保险,覆盖粮油作物、畜牧产业、农业设施等,对群众利益、农业生产进行了全方面风险保障。”
  今年以来,镇安县通过自媒体、散发宣传单、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在各镇办、村(社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公示栏,广泛向农户及贫困户宣传相关农业保险政策、保险项目、理赔标准及流程,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鼓励农户积极投保。
  镇安县还与承保机构、镇办、村(社区)共同联建四级服务平台,如承保“农综保”的中华财险在镇办设立“农业综合保险营销服务部”,在村(社区)设保险协管信息员,近距离服务保险投保群众,每人每年由保险承保机构支付600元工作补贴,打通了保险办理、保险服务、保险理赔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国省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了粮食播种面积、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考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些指示鼓舞和增强了我市做好粮食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清民表示,下一步,我市将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进一步加强冬季粮油作物田间管理,扎实做好病虫害防控及防灾减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好粮食安全这项保安全、保稳定、保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