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旷如望羊
刘少鸿
文章字数:1308

  风和日丽之际,出门散步,自然就上了北坡。商州城北的金凤山顶,旷如台上,是个可以思古观今、寄兴抒怀的高地。
  柳宗元曰:“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虽增以茂树丛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这里的“旷如”,是一种寥廓悠长、空旷高远、开敞疏朗的景物空间。登高望远,可以远离尘嚣,视野开阔,上可以环视星辰,下可以俯看风雨,乃是一种高瞻远瞩、俯仰天地的大气象。“奥如”则是一种狭窄曲折、幽静深邃、较为隐蔽的景物空间。奥如之行,在于探幽索微。置身于灌木野草丛生的境地,行走在迂回曲折的小路,获得深幽静谧的感受,关照的是内心深处的思维。相比之下,旷如之望,高远宏大,心胸开阔,故《孔子家语》亦有“旷如望羊,奄有四方”之赞。王肃有注:“旷,用志广远。望羊,远视也。”旷如望羊,德掩天下,是大境界。
  商州城北金凤山之旷如台,我想应是取意于此。旷如台起码在明成化年间就已存在了。《续修商志》录有成化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的石阶一首诗,题为《登商山书院旷如台》:
  “城上葳蕤树色苍,城边流水亦沧浪。
  乾坤万古台相对,名利一生人自忙。
  积雨乍催秋气到,野烟轻窣午阴长。
  商山迥与恒山隔,怅望孤云意渺茫。”
  此诗当为石阶巡视商州时所作。其登临旷如台,观望四野景色,思量世态炎凉,自然会产生无尽的感慨与怅然之情。
  金凤山俗称上寺坡,商山书院即建于山麓原大云上寺旧址。后书院曾迁至东龙山,此处便有点萧瑟荒凉了。一百多年后的万历年间,福建人苏浚任商州抚治,恢复商州书院于原址。旷如台建于书院之前,筑土而成,台高2米有余,面积不足一亩,俗称讲书台,想来就如今时的露天论坛广场。苏抚治政声极佳,在任期间常登临旷如台,敞望四皓庙,感高士情怀,抒胸中志向。《续修商志》曾录诗数首,其《登旷如台兼望四皓庙》云:
  “久客悲双鬓,凭虚且自宽。
  幽栖多鸟语,苍翠郁龙蟠。
  云净千峰出,亭空一水寒。
  重来应不厌,偏恨见时难。”
  到了明末崇祯十六年,闯王李自成部将袁宗第攻商州时,地方官军以书院为城北据点,负隅顽抗,终不敌,商山书院遂被烧毁。
  清顺治二年,河南人许宸抚治商洛道,“诺诸生公论,改建文昌阁。前置坊,额曰启秀阁。”这文昌祠、启秀阁,也是于大云上寺旧址基础上改建的。就此,读书人又有了研习功课、切磋文章、吟诵诗文的胜地。“秀阁书声”遂成商州八景十观之一大景观。
  而今,所有这些都已成为历史陈迹。陈迹之上,坐落着商洛档案馆。历史的陈迹也只能在档案卷宗间去查寻了。
  唯有旷如台有了新址。10多年前整修金凤山公园时,于山顶原壑口之处重辟平台,树石碑铭之。而这新的旷如台,才真正应了居高望远、游目澄怀之意也。
  而今商州人出门散步,晚间多沿江滨公园,倚水而行,白天则喜上金凤山,直至旷如台。古人有诗云:“心以端居静,目从旷望宽。”仰山知峻,临水怀情,皆为修身养性之道。无论是忙累一天的工作者,还是休闲多时的老人们,锻炼身体,养怡心性,乐观向上,达观致远,山魂水韵所赋予的,正是我商洛山人朴实沉稳的性质,透明灵动的悟性,胸怀天下的大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