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感动是因为倾注了真情
杨克江
文章字数:1569
   
  读邹小芳的作品,体会最深的是作者在文字里倾注的真情,是那阳光和水一样澄澈透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一个作者最大的幸运莫过于苍天赐给他的直觉、想象和感悟。一旦唤醒了这份灵性,他就找到了无穷无尽的创造源泉。邹小芳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
  《土地上的亲人》系列亲情作品由三篇构成,所选择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仔细阅读《嘎婆》你会为作者所选择的写作视角所叹服,作为家族里的外祖母,在作者的童年时就去世了。作者是透过岁月的烟云去缅怀去追忆外祖母的,文章的第一句话:“我对嘎婆的念想全在一张老照片里”,从此嘎婆的依稀往事、经历在作者的深情怀念里一一展开。
  她的作品是来自瞬间的灵感,然后在一番星火燎原的弥漫扩张中形成了一篇文章。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作者特别善于捕捉人物身上那撼动人心的细节,那些不经意的,隐含在心灵深处,那来自感觉皱褶缝隙里的细节才让人刻骨铭心、过目不忘。闭上眼睛,你能感受到嘎婆的慈悲、勤劳,那把烤烟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大伯,还有那楸木沟村孤苦伶仃、命运多舛的哑巴爹。使一个人成为作家的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在一瞬间构思一个故事的才能。一篇作品往往诞生于一个意味深长的场景细节,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乃至一缕炊烟、一声蛙鸣、一盏黄昏里暗淡的灯。比如川端康成通过希尔顿酒店餐厅里的阳光照射下的玻璃杯反射的光芒,发现了美,感受了美,创造了美,最后他感慨道:“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第一次接触邹小芳的作品是2016年,觉得她的文字里透着浓浓的诗意,像草叶上的露珠,像黎明的一声鸟鸣、一溪清泉,短短的5年,她的创作像热带雨林里的植物,在蓬勃生长,尤其被商洛日报社评为2018年度新锐作家后,她的作品开始被更多的读者熟悉了解。
  一次和小芳谈文学,我问她,你为什么能把文学文字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她说要想让文字活起来,先得让万事万物在自己心里“活”起来。她说,小时候在河里抓鱼时,鱼在水里鳞光闪闪、摇曳多姿,漂亮极了,可一旦把它抓出水面,放在沙滩上,它一下就失去了在水里的灵动鲜活、盎然生机。我一直想写出纯天然的、未经雕琢的原生态的文字。一位哲学教授在讲《道德经》时说诠释了“朴素”一词的含义,他说“朴”指未经加工的原木,“素”是指没被染色的布。正是因为选用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才让她的文字达到“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境界。
  生命本身就是由命运、遭遇、诞生、死亡、变异、历史等因素组成。一个好的作家总会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用自己的内在心性去构建自己的作品。好的艺术品是一种唤醒,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发现。一个真正的作家,不在于去描绘已有的现实,而是把眼光放在对生活的“发现—表现”上,发现发掘那些被隐匿的、被人忽视的空白地带,发现生命的根本途径,发现历史不曾呈现的奇异或神秘的关联,发现生命那绚丽、繁复、微妙的表象下隐含的真相。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人生体验的深厚,小芳笔下的文字,也由原来的小桥流水、杨柳岸春暖花开的光鲜明丽转变为中年后的醇厚、静穆、祥和。读《土地上的亲人》,整篇文字里流淌着一份真情,一种对至爱亲人的缅怀眷恋和不舍,对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它唤起了我对亲人的怀念,尤其是看到被生存折磨挣扎,却苦苦把四个孩子哺育成人的嘎婆突然像风雨里的灯熄灭时,我不禁悲从心来,这时我才懂得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叹:“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邹小芳的《土地上的亲人》是写亲情的,那血浓于水、一脉相承的至爱亲情,是维系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磐石。把人情、人情味看得很重的华夏民族,血液里早已融入了儒家思想的仁慈、慈爱和慈悲。愿邹小芳这些充满亲情的文字,能给你的饭后茶余带来一股温暖、一丝慰藉,让你更懂得珍惜自己的挚爱手足,珍惜眼前的一切,“天庭上有一双温暖的眼睛在看着你”,愿我们每天都能在这种期待、呵护和幸福的天庭里逗留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