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笔架山上望故乡
文章字数:1301
  张书成
  每次回到故乡棣花,我总是喜欢独自一人爬上高高的笔架山,俯视故乡。笔架山位于棣花古镇的丹江南岸,山形为三山相连,中间高两侧低,很像文人书画家写字绘画的笔架,当地人起名为笔架山,寓意为出文人的风水山;笔架山为棣花境内最高的山峰,站在山顶,整个棣花古镇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常常坐在山顶上,静静地望着远处的山山水水,细细地体味它的变化。
  年轻时,棣花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棣花村的荷塘,陈家沟是银行,许家沟是粮仓,西三塬有作坊,巩家河尽是石匠,南沟人会看“阴阳”。话虽有些绝对,但基本概括了棣花乡各村古老的产业特点。棣花村那时除了丹江沿岸的稻田这个“米袋子”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鱼池荷塘,它们既是“菜篮子”,又是“钱袋子”;说陈家沟是“银行”,那是因为村里读书人多,在外工作的人多,能工巧匠多,家家都有“钱罐子”;说许家沟是“粮仓”,那是因为全村土地宽广,乡民勤劳,种地能手众多,困难时期,种的红薯挖回来要搭高梯子往上倒,远近的人常去村里买红薯、籴苞谷;相邻的西三塬村却是有名的“作坊”,全村人不是开油坊,就是办豆腐坊、挂面坊、磨面坊、醋坊,逢三六九棣花遇集,街上摆摊子多是西三塬的人;最西边的巩家河村,土地资源少,却依山而居,靠石致富,成了“石匠村”,一沟上下,家家户户都会破石凿料,打石狮子、门礅、猪槽、碾子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资源短缺的南沟村,看风水“阴阳”的,吹“龟兹”的,当兽医的,似乎都是“手艺人”,日子也过得挺滋润……
  前几年登山赏景,古镇上楼房林立,宁西铁路、沪陕高速和312国道穿镇而过,交通和通信的快速发展,使故乡逐渐调整了过去的传统产业结构。陈家沟、许家塬建起千亩葡萄生产基地和油菜生产基地;西三塬村后建成了核桃产业园和核桃观光园;巩家河人丢弃了铁锤钢凿,建起集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樱桃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采摘;而棣花村依托“宋金分界线”和“平凹故里”这两个“金字招牌”,将棣花街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南沟人早已从高山峻岭上搬迁到丹江南岸,建起一座座高大漂亮的小楼房,办起养鸡场、养羊场、养牛场,发展了甜杏、仙桃、猕猴桃等水杂果,产品销到西安、商州和丹凤县城,家家户户都买了小车、摩托车,男女老少都穿得格外光鲜……
  去年五月,商洛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院长贾栽凹先生邀请众作家、书法家、画家同登笔架山采风写生。大家兴高采烈、汗流满面地登上笔架山顶,吟诗作对,写生作画,合影留念,忙得不亦乐乎。我站在山顶的大栲树下,极目远眺,但见丹江北岸的腰山几朵白云环绕,新建的香菇厂、葡萄酒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千亩荷塘碧波荡漾,清风街、宋金街、二郎庙、平凹文学艺术馆游客如织;新修的“魁星楼”高大巍峨;脚下的丹江南岸,近处正新修着抽水站,将清清的丹江水送往高山的果园、养殖场;远处商山脚下的丹凤机场上,一架架“银燕”起起落落,展翅飞翔……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故乡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的发展令我感到震撼,感到骄傲和自豪!站在笔架山顶,望着故乡的一切,想赋诗、想绘画、亦想高歌一曲,抒发激动不已的心情……
  忽然觉得,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在心底升腾、弥漫、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