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用心守望那一片蓝天白云
——漫谈刘福明的散文
文章字数:1155
  鱼在洋
  春天的一个美好的夜晚,几个文友在新冠疫情之后第一次小坐,散文家李育善、诗人南书堂与刘福明,他们三个说话放得很开,好像多年兄弟一样的亲热。没等我好奇地发问,老刘先说,我们仨都是原来的行署办,如今叫市府办的老同事了,没想到因文学又走到一起,大家开玩笑说是红薯办。人家俩弄出了名堂,成了大红薯,我还是个新兵呢,只是个小红薯。大家一起大笑,笑声大得屋顶的灯都晃了晃。
  大作家贾平凹多次说,他是商洛品种,是山地里的红薯。文学是商洛的特产,就像商洛的红薯一样稀松平常,作家像红薯一样众多。个子不高却目光有神的刘福明出生在仓颉造字的洛水之畔,血管里流淌着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尽管他近几年才开始写作,却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写出一篇篇从心中流出的有温度的文章。
  他的散文一类是写亲情的,如《我想回家看娘》《父亲的那把镢头》等作品,充满着对亲人那种血浓于水的深情。二类是写故乡的,如《洛水悠悠》《槐香十里》,文字间流动着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游子情。我常说,只有离开故乡,才能发现自己是多么的热爱故乡。距离产生美,不出门不知道家乡好呀。他的第三类作品便是对人生、对外面世界的发现,从商洛到外地,从国内到国外,从人到自然,从“小我”到“大我”,眼界在开阔,文字也在变化,在不断地思考和写作中完成着“小红薯向大红薯”的蜕变。
  贾平凹还说过,商洛的空气好得能卖钱。好多人不知道能卖钱的空气与刘福明有关,且功劳大大的。他的微信名叫商洛蓝,他是商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一干就是七八年。在蓝天保卫战中,空气质量连续七年位列全省第一,成为全省连续三年唯一进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在他的文章中,作者没写他们的努力和汗水,但商洛人能在外地朋友们的赞美声中挺直腰杆,谁都知道该感谢谁。
  刘福明有两套笔墨,一支笔在大地上书写,担当着环保人的担当,带领着他的同志们守护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让商洛天更蓝水更绿,成为国家康养之都。另一只笔在纸上书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洛南古城林场种下的文学种子,从林场技术员到县政府,到行署办到发改委到环境局,终于在这些年长出小树,让文学圈看到了纸上的蓝天白云,认识了文学的刘福明。
  巴金老人当年说过,把心交给读者。说的就是要说真话,写有温度的文章。刘福明的散文尽管还有好多值得提高的地方,比如说放不开,比如说闲笔太少,比如说趣味性不足,但的确如他的工作一样付出的是真情,写出了对亲人、对故乡、对世界的看法,这就够了。散文没有规则,感动自己又感动读者的一定是好作品,相信看了老刘文章的朋友不会失望。
  商洛文学的红薯地一天比一天大,就是因为在商洛人眼里文学是正事。不管是农民还是官员,都有当作家的梦想。刘福明在守望大地上的蓝天白云之外,也用心守望着纸上的白云蓝天,还都守出了好收成,向他祝贺,也祝愿商洛文学的大小红薯们在蓝天白云下快快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