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陈祁《 商州杂诗二十首》浅析 (四)
刘毅
文章字数:4262
  其十六
  名山推地肺,秀色独超群。老树根连石,奇峰顶插云。清溪自环绕,明月会平分。萧寺藏何处?钟声天际闻。“地肺”为商山之别称。“秀色”指优美的景色。南朝宋王僧达《答颜延年》诗云:“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
  “平分”,平均分配;对半分。唐白居易《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诗曰:“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萧寺”即佛寺。明清时期,商州境内多佛寺。其时,商山有商山寺、四皓庙等古刹。唐代刘禹锡《海门潮别浩初师》诗曰:“前日过萧寺,看师上讲筵。”
  “天际”即天边。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有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商州重峦叠嶂,群山连绵,而最知名者首推商山。它景色秀美,俊逸出群,老树盘根错节,扎根岩坡,主峰巍峨耸立,直入云端,清澈的溪流曲折环绕,皎洁的月光流泻山间。不知山中的名寺古刹究竟藏身何处?那圣洁的钟声响彻云霄,直达天际,隔老远就听到了。
  其十七
  鸟声喧树影,花气动峦光。雨久苔侵石,风摇竹亚墙。山青围老屋,草绿上公堂。静听官衙鼓,愁心怯夜长。
  “花气”指花的香味。唐代李商隐《赠子直花下》诗有:“池光忽隐墙,花气乱侵房。”
  “苔”即苔藓类植物,也叫水衣、地衣。南宋陆游《闲居》诗云:“乱苔侵石磴,疏竹映花梢。”
  “亚”指低垂的样子,通“压”。宋代施枢《墙外竹》诗即有:“森森新竹亚墙屏,箨解余斑粉泪零。”
  “公堂”即官署,衙门。唐代贾岛《酬姚合校书》诗曰:“公堂朝共到,私第夜相留。”
  “官衙”为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在此指商州知州衙署。
  “鼓”本为乐器。旧时在官衙大门左侧设鼓,谓之“堂鼓”,用以定更报时。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百鸟在树上欢鸣喧闹,花香弥漫在山峦之间。阴雨连绵,庭前石阶生出了青苔,风吹竹动,枝叶都压到了墙上。青山如屏环绕着老屋,绿草葱郁漫上了公堂。作者躺在床上静听州衙前不时响起的更鼓之声,辗转难眠,忧愁不已,这漫漫长夜何时才能等到天明啊?
  其十八
  地僻人烟杳,林深鸟雀归。村墟多冷落,山水少清辉。那更凋残地,时看羽檄飞。终南千万叠,到处耀兵威。
  “人烟”指住户的炊烟,泛指人家。三国魏曹植《送应氏·其一》:“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杳”指深远,高远。引申为不见踪影。
  “村墟”指村庄,乡村。唐代杜甫《草堂》诗曰:“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冷落”指萧条孤寂。唐白居易《琵琶引》云:“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清辉”谓清澈明亮的光辉。北宋欧阳修《琅琊山六题·班春亭》即曰:“信马寻春踏雪泥,醉中山水弄清辉。”
  “那更”意即况且,兼之,加上。北宋苏轼《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词云:“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凋残”指衰落,残损。唐代戴叔伦《赠徐山人》诗曰:“乱余山水半凋残,江上逢君春正阑。”
  “羽檄”即羽书。《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曰:“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集解:“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晋左思《咏史八首·其一》诗云:“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终南”为山峰名,秦岭山峰之一,在今西安市南。又泛称秦岭。“耀兵威”指清廷军队与白莲教起义军在秦岭山区一带交战。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由于连年战乱,商州人烟稀少,民生凋敝,山大林深,鸟兽出没,村落破败,门可罗雀,连山水都失去了往日的清辉。而这片本已萧条衰败的土地,如今又不时遭受白莲教战事的兵燹之祸。你看那茫茫秦岭,重峦叠嶂,也是处处刀光剑影、兵戈相击,老百姓哪里有安宁的日子?
  其十九
  楚蜀兵戈扰,频歌行路难。壮心犹未已,清泪几曾干。为怯绵衣薄,遥怜铁甲寒。问谁能制胜?老将独登坛。“楚蜀”指湖北、四川两省。“兵戈”代指战争,战事。在此指与白莲教起义军的战事。清代白莲教起义兴起于湖北、四川一带,又称川楚教乱或川楚白莲教起义,故曰“楚蜀兵戈扰”。
  “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南朝宋鲍照《行路难》十九首及唐代李白所作《行路难》三首较著名。唐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诗云:“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唐骆宾王《早发诸暨》诗也有:“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
  “壮心”指宏大的志向。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未已”指不止,未毕。《诗经·秦风·蒹葭》云:“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清泪”即眼泪。元张逊《挽盛季文》曰:“欲吊孤坟烟浪隔,一襟清泪几时干。”“几曾”指何曾,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词云:“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绵衣”指衬有棉絮的厚衣服。绵,通“棉”。唐代白居易《闲出》诗有:“春寒游正好,稳马薄绵衣。”“遥怜”指怜惜远方的亲友。唐杜甫《月夜》诗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铁甲”即铁制的铠甲。南宋李曾伯《甲辰送淮东黎漕趋朝二首·其一》诗云:“端门待漏东风峭,尚忆屯边铁甲寒。”
  “制胜”指制服对方以取胜。《孙子·虚实》云:“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老将”谓久经战阵的将领。南宋陆游《记梦》诗曰:“何许老将拥弓刀,遇敌可使空壁逃。”“登坛”指升登坛台。古时帝王即位、祭祀、会盟、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在此指拜将。《史记·淮阴侯传》云:“相国深荐,策拜登坛。”今汉中市区即有汉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之拜将坛。明代柳应芳《送李临淮上公出镇金陵》诗即云:“百战山河重作镇,三朝剑履独登坛。”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清军与白莲教起义军连年交战,战事殃及邻近的商州,时世日益艰难。作者一腔安民济世的壮志无以施展,为此而泪流不已。隆冬时节,自己身穿棉衣犹嫌衣薄不暖,可怜前方的将士身披铠甲,该是何等凉寒?谁有把握能打赢这场战争呢?恐怕只有那久经战阵的沙场老将才能做到了。
  其二十
  风景今如此,遨游意可知。兴衰寻燕子,荣落问莺儿。感旧怀仙侣,题诗傍墨池。初心惭未遂,情寄向南枝。
  “遨游”指漫游,游历。犹言奔走周旋。晋陆机《拟青青陵上柏》云:“遨游放情愿,慷慨为谁叹?”
  唐刘禹锡怀古诗《乌衣巷》有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作为社会盛衰兴亡的见证,作者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寓意深刻。
  “荣落”指荣盛与衰落。荣,草木繁盛,引申为兴盛。落,掉落、凋谢,引申为衰败。有成语“春荣秋落”。唐代谢观有《招李夫人魂赋》,以“所思逝魂,伤春荣落”为韵。李商隐《春日寄怀》诗曰:“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南宋范成大《秋日杂兴·其三》诗云:“春秋无终穷,荣落殊未央!”“莺儿”即黄莺,燕雀类鸟。又名仓庚、黄鸟、黄鹂。初春始鸣,故又称告春鸟。北宋王安石《清平乐·留春不住》词云:“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金元好问《渔家傲·千醉醒来春欲去》词有:“千醉醒来春欲去,莺儿燕子都无语。”
  “感旧”谓怀念旧情。明代杨基《句容送蔡惟中》诗有:“岂徒戚戚儿女态,感旧怀古增悲伤。”“仙侣”,《后汉书·郭太传》:“林宗(郭太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因用“仙侣”比喻高逸不凡的朋友。唐杜甫《秋兴·其八》诗曰:“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题诗”指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南宋孙应时《和简叔游张园》诗曰:“赋归堂上忆春山,点笔题诗傍石栏。”“墨池”一般指洗笔砚的池子。汉张芝、晋王羲之等著名书法家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也用以泛指学书写字的地方。唐代裴说《怀素台歌》即有:“永州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迹在。”
  “初心”谓起初的心愿。唐代吴融《和杨侍郎》诗曰:“烟霄惭暮齿,麋鹿愧初心。”“遂”指成功,完成。《墨子著名书法家修身》有:“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南枝”指南向的树枝,多借指思念的家乡、故土。《古诗十九首著名书法家行行重行行》有名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唐储嗣宗《早春》诗也有:“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由于连年战乱,商州的风景大不如昔,四境奔走其情自知。家国的兴亡更替,只能问那梁上的燕子,四时花木盛衰枯荣,只能问那树上的莺儿。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十分怀念昔日与好友一起在墨池旁题诗唱和的场景。而今为官羁留此地,心中的夙愿未能实现,自觉惭愧不已,只能把这份情思寄托在对故乡的思念里。
  统而论之,陈祁《商州杂诗二十首》皆为五律。律诗一般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五律即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通常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十字,比五言绝句四句二十字内涵更丰富,格律更严谨。一般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五律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形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盛唐最能代表五律成就的是杜甫的作品,可谓五律之高峰,对后世影响极大。明代著名学者、诗论家胡应麟在其诗论专著《诗薮》中说:“唯工部诸作,气象巍峨,规模巨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工部”即指杜甫,而《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杜诗中的精华之作。
  陈祁的《商州杂诗二十首》用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韵,韵脚字完全吻合。用他人诗韵作诗受格律、韵脚字等限制,难度很高。著名诗人闻一多曾说:“文学创作应该像是戴着镣铐跳舞,镣铐是格律,我们要跟着格律走,却不受其拘束,要戴着镣铐舞出自己的舞步。”陈祁本组诗在格律、韵脚字的限制下,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一气贯通,浑然天成。整组诗内容聚焦于商州一地,或记地域风物,或叙游踪观感,或写战乱之苦,或发忧国之论,多侧面地反映了商於古道重镇商州的山川形胜和当时烽火连天、动荡不安的生活状况,抒发了作者伤时感乱、忧郁悲愤之情,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地域色彩,堪称清嘉庆年间的商州“诗史”。
  这组诗在表现手法上富于变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常常借景抒情,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或怀古伤今,借史慨时,抒写“壮心犹未已”的情怀及“半生无建树”的苦恼,或比兴寄托,含意深婉,令人回味遐思,妙不可言。
  总之,陈祁作为地方官,由于白莲教起义军战事的影响,在商任职期间无暇多顾知州政务,不能很好地实现经世济民之抱负,更不能回归江南故乡,终老林泉,故而慨叹“一官空束缚,三载此羁留”。情非得已,伤时感世,触景生情,皆寓于诗。或忧于国,或系于民,或悲于己,愁从中来,纵出横飞,涵今茹古,激荡悲壮,不愧是其咏商诗中的精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