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片丹心育桃李
——记陕西省山阳县中学教师杨有文
文章字数:2630
  本报记者 王涛
  他深耕教坛30载,在三尺讲台上播种爱心和希望,在学生心目中,他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是长辈,是亲人。他立足岗位,与时俱进,不断钻研,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青涩的师专毕业生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一路走来一路歌;他甘为人梯,将全部心血倾注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努力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他就是山阳中学党办室主任、政治学科教师杨有文。
  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杨有文出身于山阳农村。1989年从商洛师专毕业后,在父老乡亲的殷切期盼下,回到了家乡,在山阳县职中做了一名教师,从此便与教育结了缘。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做人。”这是杨有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段时间,他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把照顾老人和女儿的担子全压在了爱人身上,面对亲人的抱怨,他说:“我出身农家,山区孩子内心的渴求,我感受至深。我很想用自己获取的知识去尽力引导改变学生,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正是抱着这样的感恩之心,他的教学经验得以迅速积累,在同行中崭露头角。
  1995年,杨有文通过公开招聘,进入了山阳县中学。从此,他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在这里,他教的是政治课。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是逢事问个为什么。”教学中,杨有文不拘泥于形式,不照本宣科,因地制宜,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如大到“朝鲜半岛之争”“延迟退休之我见”,小到“商洛蓝之幸”“西武高铁走何处”等热点、焦点话题,通过让学生们讲、评、辩,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既了解了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调动了他们参与时政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爱国家、爱家乡、学政治的热情。
  “注重分数,但不唯分数。”杨有文认为,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心理等还不成熟和稳定,苦闷、彷徨、迷茫是这个年龄段人的特征。为了让学生走好人生道路,他抓住学生心理脆弱、需要安慰的时机,坦诚与他们交流,谈自己的求学经历,谈自己的人生感受。渐渐地,他与学生的交流不仅限于课堂,有时像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愁、一起笑,有时像亲人一样和他们感受温情,有时又像师长一样客观地帮他们分析问题……渐渐地,师生的心慢慢贴近了,关系融洽了。
  “你真的是特别的老师,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方式。”今年高考前夕,高三毕业生郭潇阳在给杨有文的一封感谢信里这样写道。
  多年来,杨有文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逐渐形成了一套以爱心情感投入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目标、以开展民主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为突破口、以举办各种行之有效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学习成绩提高、班级文明意识养成及厚植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杨有文对“爱是教育的灵魂”感受至深。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杨有文先后遭遇了父母去世等诸多家庭困难,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影响他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的想法。当学生在情感出现波动时,他的心里会不安,总会主动及时与学生沟通,送上师长的温暖;当学生生病住院时,他的心里会难受,总会带着妻子女儿买礼品去看望;当学生因为困难而生活拮据之时,他的心里会难过,总会尽己所能捐助款项……
  2018年的一天,杨有文正在办公室忙着写材料,突然,一位女同学走进他办公室怯怯地问道:“杨老师,我可以用您的电脑填报一下志愿吗?”“当然可以!”他热情地帮她倒了杯水,又指导她填报了志愿。临走时,那位女生恭敬地给他鞠了一个躬。这一个小细节一下子感动了杨有文,也让他开始关注这个女生。在随后的交谈中,杨有文了解到,女生叫王林林,自小母亲出走,和父亲相依为命,属于单亲家庭。也许是因为缺乏关爱,因此对于帮助她的人,她格外感激。在随后的时间里,杨有文主动嘘寒问暖,隔三岔五地资助她,有时还邀请她到家里吃饭,和女儿一起学习。在王林林考上大学的那一天,他还拿钱给她做路费。“我能叫你一声爸爸吗?”感动之余,王林林对杨有文说出了憋在心里许久想说而又没敢说的话。直到现在,他们依旧以“父女”相称。
  “我出生农村,能深切体会农村孩子的艰辛。”杨有文说。多年前,他在求学时,曾为一本2毛钱的书刊而“望洋兴叹”,最后由他的老师冯新法垫钱代订,那时,他就在心里许下若言:有朝一日,若能做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去照顾、关注那些像他一样的贫苦学生。多年来,杨有文针对所带班级贫困学生较多的实际,积极联系县关工委、县慈善协会、社会贤达等为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在班上探索建立爱心求助制、“1+1”帮扶制度等,自己也尽最大能力帮助贫困学生。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长期的爱心教育的实践中,杨有文也收获了爱心的果实。至今,他保存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个笔记本。那是他曾带过的一个班的81名学生送给他的,上面有集体签名,还有写给他的祝福语。在他看来,这是他真心付出后最好的回报。
  把平凡的工作干得亮点纷呈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杨有文一边投身教学一线,一边不断探索,把平凡的工作干得亮点纷呈。
  在课堂中,杨有文通过举办时政辩论、时政沙龙、时政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爱国情怀。他以学生品德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利用“业余党校”教师这一平台,积极将优秀学生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先后培养出了全国最美孝心少年马佩瑶,省、市美德少年柴尚俞、严爱爱等优秀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在集体中学习生活的习惯。
  作为学校的党务工作者,杨有文好学善思,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他通过举办学习专栏、时事政治报告、党建微信平台等方式,对学校党员开展党的理论教育宣传。他根据学校要求,引领教师积极开展“双培双带”“三亮一比”等活动,坚持以党员的示范力量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提升。自1999年起,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何遐祥、王宝斌等30多名优秀同学加入党组织,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录取。而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员示范标兵、有突出贡献党员等。
  作为政治学科带头人,杨有文勤于思考,善于研究。他先后撰写的《三级三类骨干带动工程的实践反思》《大力创设思政课育人的保障体制机制》等文章,发表在《教育研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说课程序编制规律初探》《哲学常说复习有妙法》等在省、市报刊刊发。多次在市、县举办的优质课赛讲活动中获奖,被学校授予“教学名师”“首席教师”称号。
  丹心催桃李,芬芳满乾坤。杨有文的默默奉献,换来的是收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