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八旬老人的书法人生
本报记者 方方
文章字数:1534
李敬民展示他的书法作品

李敬民的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学习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家住商州区沙河子镇张村一组的李敬民,从教师岗位退休后爱上了书法,如今已经81岁高龄,仍步履矫健,满面红光。同时,他的书法作品还先后获得2019年“迎春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三等奖、商州首届民间文化艺术书画类金奖等。
  走进李敬民的家中,一股墨香扑鼻而来,房间里摆满了他的作品,《海纳百川》《求索》《云鹤》等一幅幅书法形神兼备。书房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大桌子,桌上铺着一层沾满墨迹的毡子,笔墨纸砚摆放其上,这是李敬民的心灵栖息地,一有时间,他便在这里看书、写字。“我从小喜欢练字,退休后不断学习书法,不知不觉写得屋子都堆不下了。”
  1962年,李敬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丹凤县铁峪铺小学教语文和数学。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对自己也不放松,为了让学生看懂看清习题,每节课堂上他都认真书写板书,渐渐地成了学校有名的“神笔老师”,不但教学能力强,字也写得很漂亮。1980年,他被调到老家的张村中学,直至1998年退休。退休后李敬民没有闲着,一边养家一边研究书法作品,可他的这一做法却遭到了妻子的极力反对。“虽然我是老师,但是工作期间没能照顾好儿女,耽误了他们的学习,退休后我要手把手照看几个孙子,帮助他们成材,但是学费生活费的支出很大,没什么钱买笔墨。”当年,李敬民的退休工资只有500多元,一家十几口人的衣食住行都落在他的肩上。
  李敬民不想放弃自己的爱好,便跟着一个学医的学生打杂实习,学成后在乡里当起了兽医。谁家猪病了,他就跑去看病,别人收费8块,他只收4块,只想给自己攒个纸笔钱。慢慢地钱攒够了,他兴冲冲地跑到城里买了一套笔墨纸砚。回家后,李敬民把二楼的一间卧室布置成了书房,从此开始学习书法。看着丈夫那么热爱书法,妻子郭录群最终选择默默支持,帮着丈夫下田种地补贴家用。“我们那个年代条件艰苦,能买到的临摹字帖有限,在别处看到书画作品,我就记在心里,回家后认真揣摩学习。这些年,我学习了隶书、草书、楷书等字体,最喜欢的就是草书。”李敬民说,草书虽然看着潦草,但有章可循,可化繁为简,字里行间相互联系,创作出的作品令人心旷神怡。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研究,李敬民自成一种风格,创作了《猴寿图》《鹤寿》等作品。“我和李叔认识几十年了,他是我见过的最热心的人,村里人知道他字写得好,都让他帮忙写字。”张村二组的郭天定经常上门向李敬民求教,李敬民都有求必应,他除了给别人教书法,还义务给村里帮忙写标语、广告牌等。
  逢年过节是李敬民最忙碌的时候,为了给乡亲写对联,他常常吃不上一口热乎饭。有些人走亲访友,都嚷着要带走他的一幅字才行。就这样,李敬民成了村里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作品也随着大家的推广传到了五湖四海。“说来奇怪,我的字一拿出去,很多人都拿不回来了。”李敬民笑着说。一个邻居的亲戚在新疆结婚,带着他的字赴宴,结果新疆那边的人都抢着要。一次,中国诗书画家网的左宏向无意间发现了李敬民的书法作品,极为欣赏。“其所创书法,守柔显刚,文笔骚雅,博览烟霞,书人合一。仿古而不泥古,尽得古人神髓,更能以己之意出脱得淋漓尽致。”这是左宏向对李敬民书法的评价。不仅如此,左宏向将李敬民的部分作品送往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地,供世界各地的书法爱好者欣赏,并鼓励他安心创作,积淀更多不朽佳作。左宏向的鼓励,给了李敬民很大的创作动力,他结合动物特点创作出了形象的“鹤”“寿”书法,其作品《云鹤》在中央电视台展播并被收藏。
  “我从事文化工作半辈子,很骄傲老来还能与书法做伴,这是何其幸福的事情呀!”李敬民说,学习书法不但可以磨炼意志,还能培养恬静的性格,提高审美素质,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书法创作中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