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制一品茶,养心如花
余显斌
文章字数:3071

  我爱喝茶,每天起来,必在炉子上坐一壶水,烧开,泡茶。一壶茶罢,浑身舒畅,吃罢饭,开始工作。当然,写作的时候,面前桌上也要放着一壶茶,写一会儿,喝上一口。
  有人开玩笑,说我的文字是茶沁润出来的,有水汽和灵气。
  这点,我不敢当。可是,爱喝茶却是真的。
  因为爱喝茶,我也想办法制茶。有时制出的不怎么样,自己喝了,尚且皱眉咋舌,更不好意思拿出待客。但是,成功的也有几品,甚至有的茶朋友喝了,惊叹叫好,走时还要特意带上一点儿回去。
  这些茶,制法都很简单。
  柳芽茶
  柳芽为茶,古人不太做。唐朝是一个好茶的社会,无论皇帝大臣、读书士子,还是陌上农夫、深巷小贩,都好饮茶,拿着一杯,细品满啜。宋人更是如此,皇帝无事,会和大臣一块儿谈论茶道,显示茶艺,用兔毫盏斟着青绿茶汤,品着其色香味形,写出平平仄仄的句子,记叙其事。《清明上河图》里,就有茶馆的招子迎风飘扬,一个个宽衣博袖的人款款走进,品上几盏,洗一洗身上的风尘,也洗涤一下心里的风尘。
  可是,竖行文字里很少见到柳芽茶。
  制造柳芽茶,方法如制茶一样。柳芽摘下,杀青,揉制,然后阴干。那茶,色鹅黄,犹如明缎一般,甚为养眼。茶芽之小,比米粒稍微大一点儿,很是精致,如精玉雕琢的玉件,放在手心,干净如一滴露。
  茶入水,当然要冲洗。冲洗罢,再注入开水泡茶。柳芽娇嫩,胜过茶芽,水不能太滚,太滚,会将柳芽煮烂。水温亦不能太低,否则,泡不出茶味。
  泡好,拿起杯子,放在鼻端嗅嗅,一种水木清华淡雅如诗,一时,人耳聪目明,身心一清。
  此茶入口,有一种山水田园的青鲜味,有一种山野水木味。
  但是,茶汤中也有一种涩味。
  这点,是柳芽茶的缺憾。
  至于饮此茶所用的茶具,最好为白瓷杯,汤色鹅黄一片,与白色辉映,极为洁净,让人见了,无端有一种冰心玉壶的感觉。另外,用玻璃杯盛茶更佳,因为,玻璃杯是透明的,那种鹅黄,透过玻璃沁在手心里,手心一片润泽,一片秀透。而柳芽,在茶汤里舒展开叶尖,升起,或者落下,如杨贵妃在音乐声中,轻舒广袖,跳着《霓裳羽衣舞》。
  可惜,采摘柳芽,柳则会不再发芽,等于将一个生命就此禁锢,将春天的一角禁锢。因此,制了几次后,我不再制了。草木一年一生,不容易,不能为个人口腹之欲,而将植物生存、美丽的权利剥夺。至于采茶呢,则不然,采过之后,茶芽重发,实无此虞。
  桃花茶
  桃花茶,可不是用桃花制成的茶;也不是将桃花摘下,阴干,放在茶中。桃花入茶,茶汤带着一种甜腻味,会坏掉茶的口感的。口感,是茶的第一紧要处,属于色香味形中的味。
  这样的茶,我制过,没成功。
  有一个邻居长辈知道了,告诉我,不用这样制。他教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到桃花绽苞、将开未开的时候,在桃树上去寻找,有上一年的干枯毛桃,将之摘下,放在茶叶里。然后,将茶叶和干毛桃一起放入一个瓷罐。瓷罐上蒙上布,再盖上石板,毫无缝隙。一个月后,打开石板,一种三月桃花的香味,伴着茶香,扑面而来。
  我试制了,很是成功。
  茶,还是原来的茶,青绿如蚁,入手如碧玉。挖一匙,放入杯中,注入一点水,冲洗摇荡,倒掉水。然后,再注水泡茶,拿着品一口,鼻端,一种三月的清新之气,一种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词韵味,慢慢荡漾着,一直流荡到心里,到灵魂里。此时,人在书房,心,却如行陌上,如走山原,只见繁花照眼,芳草蹁跹。
  此茶,真得桃花纯净之香,却又弃桃花入茶的缺憾了。
  制此茶,有数处得注意。
  毛桃入茶,必用布帛包着。否则,桃毛进入茶中,泡上一杯,品上一口,舌尖上痒酥酥的,沾着桃毛,难受之极,吐之不及,更别说品茶了。
  另外,在封闭瓷罐的时候,别用塑料纸。这样,塑料的气味会进入茶中,败了茶味。更不能用泥封,否则水汽渗入,茶芽发霉,色香味形俱受损了。茶是一种娇嫩之物,对之,就如对林妹妹,稍不注意,就会惹得她生气流泪,如此,岂非罪过?
  我们村是茶乡,两面山上都是茶林,绿缎子一样,从山尖翻滚着,一直铺到河边。一到三月,清明雨淅淅沥沥一下,茶园里,就有女孩唱着歌儿采茶,白的衣服花的衣服,如一朵朵茶花。此时,瞅一个星期天,我都会回去,抄一些茶,放在瓷罐中,然后,将院子里桃树上头年的干毛桃摘几个,用布包着,埋在茶芽里,封闭严实,带回单位。
  一个月后,打开罐盖,一缕三月桃花的气息,就荡漾在小城的家里。
  泡上一杯桃花茶,轻轻品一口,我的眼前又出现了故乡,出现了故乡的炊烟、山歌,还有向晚夕阳下的归人。当然,还有采茶女,还有我邻居那个长辈。
  这时,我就如回到了故乡一般。
  这时,我终于明白,我就是一棵移栽到小城的茶,我的根仍扎在故乡的土地上,扎在故乡的民风里。
  香花刺茶
  香花刺茶,是我独创的。
  香花刺,不知别处叫什么,查遍书籍,也不知其学名。看来,这时一种很难引起人注意的植物。可是,它又是一种很美的植物。在我的老家,这种植物是十分普遍的,无论山上沟边,无论坝上河沿,都有,甚至人家的房前屋后也有。
  香花刺生命力很强,那藤如怪蟒一般,几年时间,就长得粗如一握了。
  我们老家人爱修窨笼,这是别处所没有的。如果在哪儿发现了泉水,村民们都会赶去,拿着锄头铁锨,顺着泉眼,掏出一条神圣的沟渠,一路延伸到一片秧田处。然后,在渠的四壁砌上石板,水在里面哗哗地流着,上面铺上土,继续种庄稼,或是玉米,或是土豆。这样,无形中就等于把泉水的水路延伸了一段。在小村的一处窨笼上面,一块石板落下去,露出方方两尺的一个洞眼,旁边坝上就长着一棵香花刺。那棵香花刺藤子竟然有小碗粗,四处伸展着,盘曲着,一到香花刺开的时候,白花如雪,密密麻麻的,简直是一片香雪海。夏天的时候,大家放秧水,就坐在香花刺影里打牌,旁边就是那个洞眼,清凌凌的寒气冒上来,六月三伏天,人身无汗。
  每年,香花刺一开,整个小村就浮荡在一片香花刺的香味中。有人来游,会吸溜着鼻子道:“嗯,好香。”
  香花刺的香,真不是一般的香,那种香很浓,有点波涛荡漾的气势。
  香花刺的香,又香得清,香得净,香得毫无渣滓。
  我想,为什么不用香花刺制茶呢?那样,一定会很香的。
  于是,我就去了对面山上,采下一些香花刺的花苞拿回家,放在笼屉上蒸了,然后拿出,阴干,放在茶叶里。再然后,将茶和花一起放入瓷罐里,一段时间后拿出来泡了,那种香味,流荡而来。
  那是一种天然的香。
  那是一种素面朝天的香。
  很多香味,是加入了化学物品的,是虚假的,就如美女,描眉点唇,红唇蓝影。而香花刺的香,是一种毫不做作的、原汁原味的香。嗅着这种香,你仿佛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四月五月花草葳蕤的样子。
  泡此茶,当用玻璃杯。水注入茶中,茶芽缓缓地漂荡着,中间是几粒洁净的花苞,雪珠一样,在滚水的催泡下,慢慢地开了,如睡醒的月宫嫦娥,朦胧惺忪,雪色衣裳,一痕不染,慢慢地舞之蹈之,有一种“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的轻盈美好之态。
  拿起杯子,品上一口茶汤,一种洁净,一种清明的香味,就落入喉内,再浮荡上来,回旋荡漾,让人浑身透明,一尘不染。
  可惜,茶味有点黏,有点腻,他人喝了都摇头,我却爱喝,常常会泡上一杯,对着窗户,看着远山浮云独品。
  喝一杯香花刺茶,涵养心灵如花。
  品茶,有时不是品茶,是品一种心情,品一种性情。诗人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雪花飘飞的夜晚,朋友来访,两人对坐,在炉子上坐一壶水,水开,开始泡茶。此时,外面雪花如扯絮一般,一片洁白,了无纤痕。房内,窗子上的白纸生光,一室洁白。炉火很旺,房内温暖如春。两个知己,一人一杯清茶,慢慢品着,谈着诗词,可算“浮生又得半日闲”了。
  品茶如此,制茶亦如此。
  一个人在制茶中,心慢慢静下来,也慢慢清灵起来,空灵如不着一毫力气。制茶的这种感觉,如读唐诗一般,如听《二泉映月》一样,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