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老磨坊豆制品跨入大市场
——洛南青年王洋的创业故事
文章字数:3725
 2017年3月17日,王洋参加洛南县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其生态养殖项目荣获一等奖。

2017年4月19日,王洋参加商洛市首届“美瑞杯”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三等奖。

工人在公司质检车间忙碌

2021年6月12日,王洋向环卫工人送去粽子和蜂蜜。领办众鑫农园合作社以来,每逢春节、端午、国庆等节日,王洋都会看

   王志锋 许耀堂
  “当代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移跟党走,就是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实践‘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勇立潮头、敢于担当!我决心通过传承祖传工艺,带领父老乡亲合作创业,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上克难攻坚、再立新功!”
  这是不久前,首次当选洛南县党代表的洛南县众鑫农园合作社理事长王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这位既纯朴又大方的农家女,是洛南县保安镇许庙村人。2009年7月,她从西北政法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不久被招聘到一家央企从事外贸工作,后因偶读家谱,从此走上别样的人生。
  短短几年时间,王洋开启创业人生,用工业化思维、现代科技手段,树立品牌意识,通过网上营销,把“小作坊”的“王家豆腐”推向大市场,让老磨坊豆制品焕发出新活力。
  技术工艺攻关
  让传统手艺与高科技接轨

  2009年大年初一,大雪纷飞。王洋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阅读起家谱。
  20世纪30年代末(1939年),“王家豆腐”第二代传人王朝相为躲避战乱,从山西太原古郡举家迁徙到地处秦岭南麓的洛南县,在呼伦山下落户,开办豆坊,沿用祖传手艺生产鲜豆腐,过着殷实的生活。当时,因当地豪绅抢夺工艺秘方,他们不得不再次举家搬迁,隐居到保安一带的深山中,依靠祖传手艺养家糊口。
  “王家豆腐”真正传承到王洋的父亲王振书这辈,已是改革开放初期。最初,王振书开办豆腐作坊,只生产鲜豆腐,但经历数十年如一日的揣摩,他把祖传手艺发展为“石磨磨浆,陈浆点卤,小块定形,自然风干”的豆腐干制作工艺,产品从单一的鲜豆腐发展到豆腐干、豆腐皮,包装从袋袋提、串串穿发展到真空包装,销售从提篮小卖、店铺零售发展到批零兼营、进入超市,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祖传手艺、家族传承向社会传承的跨越。21世纪之初,他们创办洛南县民生豆制品合作社,带领群众从事豆制品生产,让陈浆点卤秘方和手工工艺成为父老乡亲圆梦小康的共享技艺。
  从阅读家谱到回想起父亲的艰辛努力,王洋在为王家几代人传承家族工艺付出的心血深深折服的同时,心中也掀起阵阵波澜,宛如那大年初一的鞭炮声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是按部就班地按“鲤鱼跳龙门”的路线描绘人生,还是在传承传统工艺中抒写新的答卷?她有了大胆的抉择。
  王洋从家谱中了解到,“王家豆腐”鲜嫩清爽、芳香自然、洁白如雪,在全县少有。当年,春节过后,她从呼伦山和草链岭取来山泉进行化验,从山西太原一带和洛源一带提取大豆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水质微量元素和大豆营养成分均有差异。随后,她使用呼伦山之水和山西大豆,采用祖传古法,亲手制作出一锅完全具备“王家豆腐”原始味道的豆腐,令父亲王振书感到惊诧。
  阳春三月,王洋接手父亲的生意。为从源头上提升产品品质,当年5月,王洋在洛南县城关街办栖凤湾社区征地,创办洛南县民生食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把呼伦山的山泉直接引入生产车间,专门从事传统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生产,在城区和西安等地设立“百年王家豆腐”鲜品店。2年后,公司成为商洛市首批农业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公司拥有技术工人32名,开辟就业扶贫岗位55个,年加工大豆5000吨,生产鲜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12类系列豆制品。
  次年3月,王洋采用公司投资流转土地、引进良种交由专业户承包、建档立卡贫困户投劳的办法,在洛源等地创办高品质大豆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为公司提供专用原料。她引进安徽、山西、吉林、内蒙古大豆品种,进行性价比和适生性对比试验,最终把安徽大豆品种作为豆腐干生产专用原料。目前,3处千亩示范基地吸纳100户村民从事大豆生产,户均年增收3.3万元。
  为适应批量生产,2013年2月,王洋主持完成豆制品生产传统工艺与流水线作业嫁接科研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建成豆腐干自动化生产线,使公司生产能力从年加工大豆1800吨提高到5000吨。她撰写的科研论文《洛南豆腐干主要致腐微生物的分离生物防腐研究》在《陕西农业科学》(2013年第二期)发表。
  公司把食品包装分四级,一、二级为烹调食材真空包装,三、四级为经烹调的食品真空包装。三级属大众化食品,品质和口味相同;四级属差异化食品,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口味。
  为适应食品消费快餐化趋势和电商发展需求,王洋经过2年多的探索,把祖传工艺融入流水线作业,完成豆制食品无菌包装三、四级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和设计。她主持研发的四级包装“百年王家”豆腐干获得第十九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开发的“秦农阳阳”豆腐宴荣获2018年中国上海豆腐宴争霸赛“金奖”和“金厨奖”。
  经营模式革新
  让家族传承与新常态接轨

  厨艺类手工工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靠家族传承的优势在于原汁原味,弊端是难以做大做强。
  为突破瓶颈制约,在保持传统工艺特色和百年老店风味的前提下,让“百年王家豆腐”手工工艺成为更多群众共同致富的共享技术,在完成传统手艺与高科技接轨的技术攻关后,王洋着手探索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
  2011年3月,王洋领办洛南县众鑫农园豆制品专业合作社,主持编制了“百年王家”豆制品手工工艺流程、豆制品原材料(水源、大豆、陈浆)品质导引、标准化生产指南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同时,依托合作社组织适度规模生产。
  强化准入条件。凡是加入合作社从事“百年王家”系列豆制品生产的农户,必须具备经过统一监测的优质水源,采用统一的施工图纸修建生产作坊,使用统一的原材料生产陈浆,使用统一的大豆品种从事生产。
  强化质量管控。初级产品的生产,以家庭为单元分户实施,进入流通环节的经营,合作社提供产品统一质检、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服务。
  强化工艺传承。凡是申请入社的群众,先行在民生食品公司生产线上岗培训3个月(发工资),合作社帮扶1万元(在产品包销中分次扣除)修建手工作坊,在投产后的前6个月,合作社选派技术员现场指导。王洋采取“316”传承机制,2016年实施“牵手行动”以来,帮扶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豆制品生产,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
  强化基地建设。2016年,王洋实施精准扶贫,合作社采取投资良种、农家肥使用专项补贴和以奖代补等手段,在洛源、保安、石门、石坡、巡检、寺耳等6个镇的高寒山区建成万亩豆腐干生产专用大豆种植基地。目前,已发展2万多亩,从业农户达5000多户。
  强化循环生产。为解决豆制品生产废料(豆渣)的再利用和优质大豆生产农家肥稀缺的双重问题,合作社于2017年10月投资创办陕西秦农阳阳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采取“120”模式从事生猪生产,采取散养模式从事土鸡蛋生产,2020年实现总收入1500万元。2018年9月投产的“秦农阳阳土鸡蛋项目”荣获商洛市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不仅实现祖传工艺从家族传承向大众传承的跨越,而且带动180多户农户从事“百年王家”系列豆制食品生产,让更多农户走上合作创业之路。
  历史的车轮跨入新时代,王洋全力以赴推进合作社把生产经营范围从单一的豆制品生产向从事山地特产深加工转变,继“秦农阳阳”豆腐宴荣获中国上海豆腐宴争霸赛“金奖”之后,经过5年的爬坡过坎,合作社相继推出的“秦农阳阳”牌槲叶粽子、高山洋芋、古法闲菜、土鸡蛋、香菇酱、蜂蜜、玉米粒、香油、空心挂面、核桃仁月饼等山地特产,已成为合作社电商公司销售的主营品种。其中,“秦农阳阳豆腐家宴”成为城区外卖的主打快餐。2020年端午节期间,通过电商平台上市的槲叶粽子,在3天之内销售5000单,实现总收入350万元。今年5月份开发的“秦农阳阳”香菇酱、洛南小豆干等产品,上市4天时间,网售接单突破1万单。
  营销方式创新
  让百年老店与新时代接轨

  如果说“王家豆腐”的销售模式,在王振书这辈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店铺零售到批发销售、进入超市的市场化跨越,那么,在王洋手中,则实现了从“传统店面”向“品牌营销”的跨越。
  自领办众鑫农园合作社以来,王洋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百年王家豆腐”系列产品营销的主要策略。
  2011年10月,“百年王家”成为全省驰名商标。2016年5月,合作社创办洛南县忆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秦农阳阳”成为著名品牌。2018年10月,民生食品公司生产的“秦农阳阳”豆腐干被评为汉江流域优质农产品。王洋领办的合作社开发生产的风味豆腐、香卤干、代餐豆干等“百年王家”牌零食类四级包装食品,成为天猫店铺、工行融e购、抖音小店、邮乐网、拼多多等12家全国著名电商平台网购主打商品。
  2020年,王洋领办的合作社推出的槲叶粽子、秦岭原乡蜂蜜、洛南核桃仁月饼等“秦农阳阳”牌山地特产,在全国多家知名电商平台上市。目前,合作社旗下的实体企业和社员生产的四级包装快餐食品,电商平台销售额占其企业总产值的75.8%。
  目前,众鑫农园合作社经过10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山地特产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实体企业,拥有民生食品科技开发、秦农阳阳生态养殖、忆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3家实体企业,万亩优质大豆生态种植基地,11个主营豆制品生产的加盟合作社,旗下的185名社员都创办有家庭农场或手工作坊,采用传统工艺从事豆制品专业化生产。2020年,合作社从事豆制食品和山地特产经营,生产有30多种系列产品,拥有“百年王家”“洛源”“秦农阳阳”多个商标。
  回顾青春的足迹,展望美好的未来,35岁的王洋说:“奉献,永远是共产党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