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基层财政三十年嬗变记
李西北
文章字数:3895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在基层财政岗位工作了30年。30年的苦乐年华,30年的岁月沧桑,30年的满腔热血,见证了一代代财政人对财政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见证了一代代财政人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坚守。蓦然回首,不由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艰苦岁月释芳华


  1991年6月,我高中毕业,被原商州市财政局招聘为农税助征员,一辆自行车、一床被子成了我全部的家当。带着对财政事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到距离县城近百里的偏远山区上官坊乡政府财政组上班。那时乡政府只有13个人,财政组只有2个人,肩负着全乡8000多人的农业生产、社会事业和群众生活等工作,但农业税收和计划生育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农业税收是当时基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计划生育又是基本国策。
  每年春季,我们不但要组织群众搞春耕生产,还要植树造林,和村组干部群众一起劳动。记得一天晚上,有个村发生了森林火灾,乡长一声令下,我们几个人合用一把手电,组织了100多名群众上山扑火。当时火势很大也很凶猛,但朴实勇敢的当地群众硬是拿着铁锹、镰刀等简易农具,通过挖隔离带等手段,于第二天中午控制了火情,傍晚扑灭了大火。我们连累带饿,几乎从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走不下来。
  夏收大忙季节,也是我们收税的紧要关头。20世纪90年代的农业税收已经从过去的交公粮被代金取代了,农民忙着收粮,我们忙着收税,真是紧处加楔,矛盾重重,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农业税收涉及千家万户,基层财政收税也不是仅仅依靠我们财政组一两个干部,而是乡政府干部全民皆兵一起帮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农民还要忙于夏收夏种,工作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往往是我们白天帮助村组干部干农活,晚上挨家挨户上门下通知、收税、开票,白天晚上连轴转,忙得不亦乐乎,而且没有电,只能在煤油灯下记账。那时,我们每月工资才50.5元,全乡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虽然不过七八万元,加上村上的“三提五统”款,农民的负担还是很重的,有些村组干部也经常拿不到工资。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绝大多数农民收了粮食卖了钱就交了农业税,但其他统筹款要收到年底。少数贫困户交不起农业税,就形成了上清下不清的情况,只有用村提留或者来年减免款来解决了。
  秋季农田基建也是实打实的工作,我们和群众一起抬石头、修梯田,真正做到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冬季的群众生活也是我们的工作,无论再忙、再苦、再累,坚决不能饿死、冻死人,要让每个群众都过好春节,这是我们乡镇干部工作的底线,所以必须做到底子清、情况熟,否则是要出事的。那时是没有星期天的,每月休假三四天,遇到大型运动还不能休假,几个月也回不了家。我离家八十多里,经常聚少离多,家中还有责任田,只有交给父母和妻子耕种了。单位财政拮据,常常几个月发不了工资,炊事员有时还厚着脸皮出去赊米面油,肉菜都成了奢侈品。乡政府只有在开大会时,才挤出钱吃几天大锅饭,那是我们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尽管当时的财政很困难,但是乡镇财政干部都是农税干部,享受着税收服装、岗位津贴等待遇,所以那时我们深感事业的神圣和光荣,乡镇财政也成了很体面风光让人羡慕的行业。
  1997年迎来了香港回归,举国欢庆,我们每人增加了20元工资,记得我们高兴地喝酒庆祝,几个人都喝醉了,直到醒来嘴角还挂着笑容。同年乡镇机构改革,取消了原来县管辖的区公所,合并了小型乡政府,成立了县财政直管的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从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税费改革惠三农


  1998年,我调到了省道边的闫村乡,交通便利,离家也近了。这时,财政工作的体制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时间也实行了星期日休息制度,身心压力轻松了许多。我是乡财政所预算会计,经历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的全过程,乡镇财政所成为最基层的一级预算单位。
  乡镇财政所的成立,标志着过去乡镇政府下的财政组的消亡,财政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但还不能完全实现业务型财政,仍是“万能”型乡镇干部,配合当地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而且随着区公所的撤销、乡镇政府七站八所的相继成立,乡镇干部人员一下子多了起来,由过去的十几个人增加到三四十人,随之也增加了财政负担。虽然实行了分税制,建立了国税、地税部门,但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地方财政拮据的局面,因为农村经济发展远远满足不了财政支出增长的需求,于是乡镇干部工资的一半几乎来自地方非税收入,也就是计划生育超生、农村违法建房、木材砍伐等罚没收入,因此便出现了地税部门跨区域收税、乡镇干部乱罚款、少数干部领不到工资的现象,既增加了农民负担,更激化了干群矛盾。
  2003年的“非典”波及全国,当地一打工农民从北京归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成为全市首例“非典”疑似病人。市区采取果断措施,全镇2万多人进入戒严封闭状态,该村1800多人成为重点隔离区,财政所又是该村的包村单位。面对紧急疫情,全体财政干部无所畏惧,和村组干部一起赤膊上阵,先将密切接触者送往市区隔离诊治,然后吃住在村,对全村群众认真排查,测量体温、家庭消毒、在村口路口设卡昼夜巡查等,严格控制人群聚集流动。一周后,省上专家排除了那位“非典”疑似病例,我们仍然坚守一个月,最后迎来了全国“非典”战斗的胜利,基层财政人迎难而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终生难忘。
  随着分税制等财政管理体制成果的慢慢释放,乡镇财政拮据的情况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从2000年开始,国家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到2006年全面推行,历经7年时间,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村收取的各项税费,农民迎来了税费改革和减轻负担的春天,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终于成为历史。我们乡镇财政仅仅保留了农村耕地占用税、契税两个税收,而且也不像过去那样下达征收任务和指标,而是实行应收尽收、超额返还的激励财政体制,绝大部分财政资金缺口靠财政转移支付来弥补,基层财政的日子慢慢好过起来。但是,作为税改的配套政策,基层财政设立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和农村财务代理记账服务中心,又相继实行农民种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惠农政策,基层财政工作量陡然加大,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但使命光荣。当然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乡镇财政也经历了农村税费改革摸底、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税收减少保基层机构正常运转、盘活农村资产等繁重的业务工作。我们凭借着对财政事业的热爱、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激情和信心,加班加点、精打细算,和村组干部、农民群众一起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走过了多少个山山水水,终于迎来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巨大胜利。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全国农民每年减负总额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8亿农民得到实惠,也收获了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成果。农民的负担降下来了,身份和地位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见我们的笑容和笑声也多了。税费改革深得民心,干群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干群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我们的工资也上涨到了2000多元,比10年前增加了50倍,上班告别了自行车,骑上了摩托车,国家提出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现代财政续新篇


  不知不觉间,又过了10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财政制度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016年扶贫攻坚战打响,我们根扎基层,脚踏实地,认真按照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深入到包扶的贫困户家中,分类实施精准扶贫,采取结对子、想法子、走亲戚、心连心的方法,用准用活扶贫政策,通过发展产业、培训技术、政策帮扶、财政兜底、扶贫扶志、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等帮扶措施,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包扶的2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同时,我们还做好各类涉农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及时拨付扶贫资金,并严格资金监管,让所有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全力以赴做好扶贫工作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几年来累计投入辖区各类扶贫资金高达6000多万元,基层财政“立体护航”扶贫工作功不可没
  十九大引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乡镇财政所建设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2019年省编办、财政厅通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适时出台《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乡镇财政所的重要性、职能定位、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进行了明文规定,市区先后出台政策,新时期乡镇财政所建设被纳入议事日程。我们财政所的建设按照规范、标准、科学的原则逐步达到“六化”,即创建标准化、管理智能化、业务一体化、数据规范化、应用服务化、资源云化的现代财政管理新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基层财政服务保障能力,助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如今,我也进入城区财政所工作10多年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家都在城区买了房子,开着小汽车上班。
  这两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夺取了扶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新冠肺炎病毒抗疫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亲历了建党一百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让我感到祖国的无比强大,也感到了基层财政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代、新体制、新作为,现代财政政策让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巩固扶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服务“三农”、实现财政“三保”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要我们砥砺前行。重温长征路、再踏新征程,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30年基层财政工作的经历让我豪情万丈、信心百倍,我决心不负韶华、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为新时代财政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