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随 时 听 从 党 召 唤
倪双民
文章字数:2592

 退伍后担任护林员巡山护林  
 
何小朝在老山前线留影  
 
  改革开放初期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早已烟消云散,但对于亲身经历过那场战火的老兵何小朝来说,却终生难以忘怀。每当回忆往事,他总是情绪激动,颇多感慨。  
  从小立下英雄志  
  1965年10月,何小朝出生在洛南县麻坪镇峪口村一个普通的农家,自从上学以后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他童年的记忆里,《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是他最崇拜的英雄人物。8岁那年,他当了小班长,课后经常给同学们讲勇斗坏人的刘文学、无私无畏的向秀丽、“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还有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那时他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了一粒种子:长大后要像这些英雄人物那样,保护集体财产,保卫祖国河山。  
  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以后,他就回家务农,随即参加了基干民兵队,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军事训练。1984年10月,18岁的他听到征兵的消息后,异常兴奋,准备报名参军。当时父母年迈,弟弟年幼,家中正缺劳力,如果留在父母身边,既可以孝顺双亲,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家中的生活状况,可他觉得好男儿志在四方,一定要去当兵。父母是开明的,自然满足了他的心愿。  
  1985年元旦,他穿上了崭新的军装,迈进了渴盼已久的军营,被编入野战第47军139师416团2营第二炮兵连,驻扎在军事要塞潼关。从入伍到1985年10月,他们连队进行了严格而又艰苦的军事技能训练。那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他时刻盼望着能够奔向战场痛击侵略者,所以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个战术动作都要反复练习。当时主要训练82迫击炮随地推进、调整角度、瞄准发射,还有一种82无后坐力炮需扛在肩上跟随步兵前进,这种炮后推力极大,发射瞄准难度大。为了锻炼体能,他常常扛着82无后坐力炮独自模拟练习,节假日也不休息。  
  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勤奋不懈的练习,他的考核成绩达到了全优,被评为“优秀士兵”。  
  守护国门立战功  
  1985年12月,何小朝所在连队开赴云南前线。为了保密,部队乘坐闷罐列车到达文山州,在马关县又训练了3个月。1986年3月,开赴麻栗坡县接收济南军区67军阵地。  
  进入阵地以后,部队随即分散开来,守卫老山的各个山峰,团部设于54号坑道,可容纳多人。何小朝所在的2营2连7班守卫55号坑道的弹药库,与老山主峰距离较近。主峰以南为越南地界。  
  他们接到换防任务时,正是老山战事最为激烈和残酷的时候,因为越军不甘心军事上的失败,企图占据我方领土,不断进行骚扰。接防不久,上级就命令展开拔点战役,对越军占据的我方阵地进行收复。第一次战役于春末的一天黄昏打响,夜幕即将降临时我军发起了攻击,首先向敌方阵地发射炮弹进行全方位轰炸。平时的苦练此时发挥了作用,他发射的炮弹带着弧线全部落在了敌军阵地。当时炮弹密集如雨,炮声隆隆,烟雾升腾,我军共计发射82迫击炮弹数百枚,山头降低了近10米。轰炸结束,我军战士奋不顾身地冲向敌军阵地。越南士兵十分狡猾,又极其顽固,躲藏在不易察觉的地方,企图射杀我军战士,很难对付。尽管如此,我边防战士英勇顽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杀,经过多次争夺,我军牺牲了28名战士,终于把敌人全部消灭,收复了被敌人长期占领的阵地。  
  第二次战役发起于初秋时节,主要任务是夺取制高点。由于我军对地形逐渐熟悉,采取了迂回包抄的战术,把敌人围在了山坳里,进展十分顺利,按照原计划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后来,部队又与越方进行了多次不同规模的战斗,何小朝除按命令发射炮弹外,还曾随步兵多次攻占山头,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他也多次得到上级嘉奖,被评为“五好战士”。  
  猫耳洞里长坚守  
  两次大的战役结束以后,就是坚守阵地严防敌人偷袭。因为老山地处云南断层,是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山体呈现出大大小小的溶洞,可供战士们藏身,同时战士们也挖掘出一些人工洞穴做掩体,避免敌军炮火侵袭,可供休息,也可适当储存弹药、食物,从远处看洞口仿佛猫的耳朵,战士们形象地称之为“猫耳洞”。  
  老山属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主峰1422.2米,不仅海拔高,坡陡路险,而且空气湿度大,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坚守很不容易。猫耳洞虽能藏身,但洞内十分潮湿,空间有限,大一点的可以站直身子,小一点的只能低头弯腰,像小猫小狗一样蹲在里头,就连睡觉也要弯头屈膝,更不能随便走出洞口,要防备敌人放暗枪。洞内空气污浊,霉菌味、汗渍味、腥臭味常常相互交织,有时还缺水,洗脸、刷牙、擦身都成了奢侈的享受,因为没有命令是不能出洞的,有的战士几天喝不到一滴水。下雨的时候,猫耳洞里又会灌满污水,把人泡在里边,战士们只能像青蛙一样露出脑袋瞪大眼睛巡视周围,严防敌人袭击。  
  到了晚上,蚊子成群结伙地飞出来,咬得战士们奇痒难忍,以至于皮肤红肿,化脓溃烂,疼痛钻心。除此之外,蜈蚣、毒蛇等各种毒虫层出不穷,时刻危及战士们的安全。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何小朝和战友们坚守了半年之久,其间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偷袭,始终保证阵地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中。  
  随时听从党召唤  
  1987年战事趋于平稳,何小朝所在的部队换防回到了原来的驻地渭南潼关,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继续进行军事训练。  
  这年年底,他复原回家,乡亲们夹道欢迎。此后,他从未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投入到家乡的生产建设中,在农村的生产劳动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担任村干部期间,何小朝常常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帮其解决生活难题,同时积极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村民的拥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信念永恒,才能继往开来。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何小朝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时时牵挂着祖国的国防建设。他常常对人说:“祖国的和平安宁与富强离不开军人,复员以后国家给我生活补贴,祖国不忘我,我不忘祖国。”
  2020年,家乡遇到了暴雨洪涝灾害,当地政府决定在他家设立临时灾民安置点,他不但及时腾出房间,为受灾群众提供歇息的地方,还把厨房腾出来,用自家的柴火给灾民烧水做饭,解决了灾民的生活问题。长达20多天的时间里,他跑前跑后采购安排,分发物资,使得群众情绪稳定,生活无忧。今年“7·22”水灾发生后,他又在麻坪镇峪口小学避险安置点为灾民服务,收集、清点、分发救灾物资,为灾民的日常生活前后奔波,忙碌劳累,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平时普普通通的何小朝,到了危急时刻总是走在前边,这是一个军人不一样的情怀和境界。谈及往事,已经50多岁的他总是微微一笑:“虽然我现在不是军人,但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随时听从党的召唤,时刻走在老百姓的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