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父亲为我写书序
刘丹影
文章字数:1185
  父亲步入耄耋之年后,因眼花手抖已基本不写东西了,当得知我要出版散文集时,却先后两次为我的散文集书写序文。他的举动既是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又是文学前辈对后生的深切关爱。
  2011年春季,受文友的鼓励,我也想凑凑出书的热闹,就将十几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豆腐块”文章,按照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后,将书稿背到了西安,让父亲给我把把关。
  父亲仅用两天时间就看完了书稿,他欣慰地告诉我可以出版,虽然所收录的文字都是些小片段小抒情,但有生活气息,能让人读得下去。不过有些篇章还得认真修改。同时,他还答应为我的散文集写序。
  10多天后,父亲把写好的序文从西安寄回了丹凤,读着父亲一笔一画抄写在方格稿纸上的《一枚未熟透的苹果》序文,让我想到了父亲极不平凡的一生。
  20世纪30年代中期,父亲出生于终南山下一普通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受祖父影响,酷爱读书,还不到上学年龄,就由其祖父教他认字,等上完初小,他就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和《唐诗三百首》,刚进入高小,就能读《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书籍。高小毕业后只上了一年初中就辍学回家,恰巧这时,他接触了写《地道战》的作家李微含先生,在接受其赠书《渭河两岸》后,便发誓也要当作家,便放弃了在省城工作的优越条件,毅然从关中老家偷跑到了商洛山区,开始了漫长的艰苦生活体验。
  商洛是陕西较偏远的山区之一,自然条件差,生活艰苦。父亲来到商洛后,除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把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因工作需要,他常常奔波于基层乡村,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对农村生活渐渐熟悉。不长时间,就以当地的火热生活为题材,创作出了许多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作品。他把这些作品寄给作家柳青,求得他的指导,柳青送了他一句:“苹果熟了自有掉下来的时候,不熟也不要勉强。”父亲牢记柳青的教诲,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终于等到了苹果成熟的那一天。小说《我和永清》、诗歌《测量队来到丹江边》、现代戏《桑园人家》等先后发表,尤其是《桑园人家》在《延河》发表并出版了单行本后,一时轰动了商洛。从此,父亲的创作热情更为高涨。
  父亲之所以用未成熟的苹果来比喻我的文字,其用意是不言自明的,他多么希望今天的我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收获自己日渐成熟的苹果。
  父亲的序文为我的散文集增色不少,尽管在出版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坎坷,但散文集《鸟语》还是出版了,且读者反响不错。于是,我便有了出版第二部散文集《花香》的想法。
  时隔三年后的又一个春季,我再次将整理好的书稿背到西安,让父亲审读把关。父亲对此感到颇为意外,没想到我很快就有出第二部书籍的想法,且比第一部作品要成熟许多,但要严格地用文学标准来衡量,还是不成熟的苹果。在他读完书稿后,仍然用颤抖的双手,为我的散文集《花香》书写了序文《鸟语花始香》。
  当我展开父亲那情真意切的序文,仅那满纸的黑疙瘩、黑点点就足以看出,父亲在书写时的艰难与不易,读着读着我的泪水便模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