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首例:将3D打印技术成功应用于脑科手术
文章字数:845
  本报讯 (记者 肖 云)12月7日,记者从市中心医院获悉,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尚立宏首次将3D打印技术成功应用于脑科手术。
  据尚立宏介绍,国庆节期间,家住山阳县的刘先生因剧烈头痛,急诊转入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尚立宏接诊后,诊断为颅内自发性出血,在进一步检查中发现颅内多发动脉瘤,变异型主动脉弓。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极易因破裂而大出血,在业内被喻为“颅内不定时炸弹”,是神经外科最凶险的疾病之一,致死致残率极高。
  尚立宏说:“当时病人意识不清,血压一度飙升,颅内动脉瘤随时有再次破裂的风险,情况十分危急。”
  人体颅内血管分布较为复杂,个体差异极大,在常规二维影像片上难以直观呈现,往往需要医生凭借经验构建这一立体结构,即便这样,也难免与实际存在偏差,手术风险和难度进一步增加。鉴于患者的伤情,如何准确夹闭动脉瘤,降低再次脑出血成为手术的关键。经过分析研判,尚立宏想到借助国际上先进的3D打印技术来完成这例手术。
  “我们利用脑血管CT数据,重建了患者主动脉弓及颅内血管的三维模型,按3:1的比例打印出了实物模型,并模拟了手术入路及夹闭动脉瘤等重要操作。”尚立宏说。
  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尚立宏和团队花费了4个小时顺利完成手术,相比以往减少了近一半时间。同时,得益于参考3D模型的仿真血管结构,在显微镜下顺利实现一个手术切口同时夹闭两枚动脉瘤的效果,避免了二次手术。经过康复治疗,刘先生恢复良好,满意出院。
  尚立宏告诉记者,大概两年前,他接触到医用3D打印技术,对这项新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私底下自学了不少相关知识,没料到这次能成功运用在临床上。“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个体化私人定制,将临床影像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组织器官具体化、实物化,一方面可以让患者直观了解疾病及手术的方法,另一方面更多用来设计手术方案及模拟手术操作,让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更精准。”尚立宏说。
  目前,市中心医院逐渐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应用三维重建打印技术,比如三维模型助力手术定位、3D打印导板实现脑出血精准微创引流等,更多患者将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