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旗引领强产业
江学树 熊国亮 代绪刚
文章字数:1806
  初冬时节,天气渐寒,笔者走进商南县富水镇油坊岭村的万亩茶园,30多名村民在县茶叶技术员的指导下,忙着给茶苗培土、施肥。
  “不要小看这些茶苗,它是我们的致富树,光靠在茶园里务工,我一年就能挣1万多元。”村民陈帮福乐呵呵地说。
  油坊岭村的百姓因茶而富,是商南创新开展“党旗引领振兴路”党建主题活动的一个缩影。
  2021年,商南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紧抓党建引领“牛鼻子”不放松,创新开展“党旗引领振兴路”党建主题活动,通过实施“建强振兴堡垒、配优振兴头雁、做强振兴产业、配备振兴专员”等举措,有力抓好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支部引领 产业兴旺
  “这片万亩茶园是村上和县茶叶联营公司联合建立的茶叶基地,实行村企联营以来,村党支部牵头创办了集体经济合作社,积极探索‘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企业+农户’运行模式,村民流转土地有报酬,入股合作社有分红,再加上在茶园务工,收入是越来越多,日子是越过越好。”油坊岭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清说。
  作为商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商南县湘河镇后坪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吸铁石”作用,吸纳5名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花椒、柿子、土鸡蛋、中华蜂、苍术五大产业,120多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乡村振兴步伐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商南县坚持以“红色引擎”驱动“产业兴旺”,带动百姓坐上“致富快车”。该县大力推行“党支部+五联”模式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村村联建12个村、村企联营25个村、村社联促44个村、村户联帮32个村、店户联结10个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27个,新建优质茶园1.5万亩、中药材基地4.8万亩,把1.4万户农民镶嵌在产业链上。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金”、创业赚“资金”、兑补得“现金”,实现了“一地五金”稳定增收的目标。
  目前,该县已打造集体经济示范村30个,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8.2%。
  人才聚集 活力增强
  今年33岁的刘尚武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和朋友一起开办了商南县金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村“两委”换届中,他当选试马镇大坪村党支部副书记。
  “之前我在湖北的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上班,虽然收入高,但是一直想回家乡发展。近几年,商南发展日新月异,县上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我便决定回乡创业。我一定不辜负村民的信任,尽自己所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富裕美好!”刘尚武坚定地说。
  人才是乡村发展、拉动生产力的源泉。针对农村人才匮乏、流失迅速、活力不足等问题,商南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统筹制定“一揽子”政策,通过选聘“振兴人才”、开展“振兴课堂”、强化“振兴保障”等措施,着力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商南县建立村干部“三岗十四级”和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使基层干部的待遇得到了充分保障。据统计,在2021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共有147名外出创业人员返乡担任村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商南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三大计划”,2021年已招录140多名高素质人才助力振兴。
  “人才+”服务模式推进以来,农业、科技、卫健等10支人才服务团深入农村帮扶帮困,先后开设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技术培训860多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00多人次;建立社区工厂20多家,就近就业1200多人,年均增收1.4万元。
  “头雁引领”激发“群雁活力”。在商南,越来越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草根工匠等乡土人才脱颖而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身手、绽放才华。
  精细治理 优质服务
  “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真热心,经常组织大家锻炼身体,有琐碎小事找到他们,解决得又快又好,给他们点赞!”东兴社区居民熊开行高兴地说。
  东兴社区是商南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为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社区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起“社区党支部—居民片长—小组长”三级治理网络。40名党员干部主动担任片长、组长,采取上门询单、主动接单、分类建单、精准派单、支部验单的“五单”模式,积极发挥政策宣讲、应急抢险、防返贫监测、调处纠纷等八大职责,零碎小事立刻解决,大事难事共商共议,累计办结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650多件次。
  乡村社会要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商南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全面推行“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精细治理和优质服务重心下移,有力绘就社会治理“同心圆”,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