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西安抗疫中的商洛力量
本报记者 胡 蝶
文章字数:5031

 整建制医疗队收治的“小病号”作画为西安加油
  

殷捷出发去做核酸采样

  繁华的城市一下就安静下来
  1月25日,商洛支援西安流调队胜利归来。
  商洛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陈彦炜是第一批流调队的队长。他带领市疾控和其他市直医疗单位的业务骨干,于2021年12月20日抵达西安,连续作战数日,顺利完成流调任务,集中隔离7日后,安全返回商洛,继续进行居家隔离。“这次支援西安抗疫,我们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作为队长,走时我承诺把所有队员平安带回来,争取零感染。我做到了,很欣慰。”他说。
  20日下午到达西安后,商洛的流调队伍和来自我省其他低风险地市的流调队伍,都驻扎在碑林区。商洛流调队伍的成员都是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其中有2020年去首都机场支援回来的,有前不久刚从咸阳机场支援回来的,随行的防护物资也有整整一轻卡。重量级的人员配置和充足的物资储备,成了本次商洛流调队伍的亮点之一,受到了省上相关领导的大力表扬。
  对穿脱防护服等事务进行专业培训之后,陈彦炜被分配到了现场流调确诊病例的第一组。每次执行流调任务,都是第一组先上,流调人员需要把确诊病例的感染来源、暴露史、发病经过、B类密接、行动信息等在最短时间内调查清楚并提出防控建议。
  快速开展病例流调,准确判定密接人群,是控制疫情扩散蔓延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据统计,截至2022年1月15日,商洛2021年12月20日到达西安的第一批流调队伍连日奋战,按照“4小时内提交风险点位报告、8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的刚性要求,累计完成124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任务,判定密接人员5982人,撰写风险点排查报告117份、流调报告114份,排查重点场所324处,提出防控措施改进建议5类216条,风险点位排查报告和流调报告及时完成率均达100%,基本信息、行动轨迹、感染来源、传播方式、播散范围、密切接触者和防控建议等关键信息齐全、清晰、明确,为及时落实管控、阻断疫情传播扩散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对聚集性疫情开展风险点位和人员信息核查,对隔离酒店开展评估,参加国家督导组特殊任务风险点位摸排并完成省指挥部分配的临时任务。
  队长陈彦炜印象最深的,是在潘家庄进行的“敲门行动”。这里是城中村,家家户户都把能盖房的地盖了房,基本上都是七八层,住的是农民工,卫生和通风条件都不好,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点。陈彦炜和组员晚上进去,第二天才出来,用了10多个小时,将所有人员的基础信息全部调查清楚。
  “我们到西安的时候还没有封城,路上还有一些车辆。封城以后,经常要去郊区进行流调,大部分都在晚上,街道上只有救护车和警车在行驶,感觉繁华的城市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陈彦炜回忆道,“那个时刻,就感觉我们干的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一心想着赶紧把疫情控制住,让老百姓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付出的很多,收获也很多
  45岁的文申英,是商洛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医学科主任。他带领的整建制医疗队,接管了西安人民医院航天城分院第13病区。
  医疗队四班倒,每个队员每班工作6小时,加穿脱防护服时间,大概需要9个小时,其间不吃饭、不喝水,以免弄坏防护服。
  文申英每天早上7点到医院,下午5点多下班。他需要进行交班、查房、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出院病人把关等例行工作。很多病人情绪焦虑、不配合,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跟他们交流、科普相关知识,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有个病情相对较重的老人,引起了文申英的特别关注。老人有糖尿病,走路不便,连续高烧将近一个周,老伴也在另一家医院住院,所以他的情绪很低落,刚到病区的时候不愿和医护交流,甚至焦虑到不吃饭。医疗队在医院给他开小灶下面条,哄着他吃饭。护士每天耐心地给他翻身、拍背,扶他上厕所。经过17天治疗,最终老人恢复得挺好。“这个过程,感觉我们付出的很多,收获也很多。”文申英说。
  病区还收有六七个小孩,有些小孩的父母在其他医院住院,医疗队通过各方协调,对小孩父母也进行收治,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商洛市中心医院的这支整建制医疗队,于2021年12月29日到达西安,2022年1月20日正式撤离,进入隔离阶段。
  “有国家、省级专家组指导,我对治疗很有信心,但刚开始时,内心也是非常恐惧的,因为我们整支医疗队要进病区,做到病人零死亡,队员零感染。后来,几个较重的病人慢慢好转,也没有出现院感问题,我的心才慢慢轻松下来。”文申英回忆道,“很多年轻人,尤其是90后,都能担起重任,我很感动。”
  商洛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孙静,是这支整建制医疗队的护士长。她曾于2020年1月26日加入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去武汉支援,在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病房工作了55天。到达西安之后,她负责整个医疗队的对接、病房护理和院感防护。整个病区的所有工作,包括病人的一日三餐,都是她在管理。
  每天早上7点,孙静从酒店出发,进行交班,9点半左右进入病区,查看所有患者护理措施的落实、护理文件的书写、病房消毒措施以及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分类等。下午2点多出病房,把当天在病房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制定各项改进措施,回酒店之后还要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
  对孙静来说,这次来西安支援,和在武汉时并不一样。那时她只需要干好自己的工作,而这次她是护士长,需要负责病房所有的事务。武汉的病人病情相对较重,而这次主要是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护理和生活上的关怀。因为管的事情多,她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一两点。
  “因为我们是独立接管,刚来时对医院的整个物资、环境等都不熟悉,前期流程适应起来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大家都感觉特别特别累。”孙静说,“我还对文主任说‘这样搞下去,我坚持不了了。’后来,每天事情多,把时间都填满了,没有时间考虑那些问题,才慢慢适应了这种节奏。”
  为自己的老家作贡献
  商洛市中心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杨伟,是第一批支援西安的流调队的副队长。
  2021年12月20日抵达西安之后,他被分配到现场流调确诊病例的第二组,接到去高新区流调的任务,开启了他的流调工作。他在西安期间,70%的时间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调,20%的时间做西安市隔离酒店的评估工作,剩下的时间对后期西安点状暴发的疫情进行溯源调查。
  杨伟是博士学历,他带来的商洛市中心医院的流调人员都是临床一线的业务骨干。直到1月中旬,他们夜以继日地连轴转,一个个都熬成了熊猫眼,有的女队员脸上还憋出了痘痘,但大家工作都很扎实,团结一心,毫无怨言,年轻队员也表现得很积极。
  杨伟是西安灞桥人,他住的酒店离自己家很近,但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他的爱人在西北妇幼工作,也是医生,两人双双在一线工作,8岁的孩子没人看管,已经在家吃了一个多月的泡面。
  “我2012年到商洛,这次代表商洛支援西安,为自己的老家作贡献,心里有好多感触。”杨伟说,“首先,是我们队员专业上的成熟,能够给以后商洛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经验;其次,通过这次疫情,我希望女儿能够知道,爸爸妈妈是为老百姓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是在体现自身最大的价值。我感谢我的小家庭,感谢我的爱人,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
  西安是个温暖的城市
  1月1日凌晨4点多,商洛市疾控中心的田春艳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从没有想到过2021年的最后一天,会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空荡荡的西安城内……”
  她是商洛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科科长,2021年12月22日中午1点接到紧急通知,作为第二批商洛支援西安流调队副队长奔赴西安碑林区。当天晚上8点半左右到西安,领取应急物资后,立即给队员分发,接着对全体队员进行新冠肺炎第八版方案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演练,直到23日凌晨3点才结束。23日早上,田春艳接到西安市疫情指挥部通知,去指挥部上班,主要进行新冠疫情数据实时、定时收集汇总统计分析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从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17日,田春艳对1866例本土确诊病例和23例境外输入病例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测、病例发现方式、隔离治疗情况、报告时间、报告医院、病例类型和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整理上报,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白天也不休息,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小会儿,醒来继续工作。因为长时间缺觉,导致她缺乏食欲和生物钟紊乱。
  2021年12月25日下午,她和省疾控传防所的同事一起,冒着大雪赴西安市胸科医院进行新冠病例报告指导,回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继续整理统计当天的疫情数据,忙完已是深夜。
  1月9日,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某小区报告2例确诊病例,需立即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接到通知后,田春艳立即和省疾控同事一起奔赴现场。因为管控,电梯已停运,他们穿戴着厚重密闭的防护装备,气喘吁吁地爬到12楼患者家门口,汗水顺着脸颊流进脖颈,面屏因雾气覆盖而模糊不清。在门外略作休息后,他们走进两名确诊患者家中。因为家中面积小、空间密闭、患者仅佩戴一次性口罩,风险非常大,他们深入细致地开展流调,和时间赛跑。1月11日,他们又再次奔赴该小区查看封控措施、病人和密接管理、核酸检测、终末消毒和环境采样等落实情况,赴西咸新区公安局沣东新城分局镐京大道派出所交巡警中队了解病人轨迹、密接和次密排查情况。
  如此紧张忙碌的工作带来的压力,远不及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带给田春艳的冲击。正像她在朋友圈里写的那样:“下班很晚,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路上空无一人。拿着笔记本,走在大街上,听着音乐,那种感觉用语言表达不了。”
  西安的朋友看到了她的朋友圈,打电话问候她,并且给流调队的50个人捐赠了60套羽绒服、20箱水果以及女性的拉拉裤等。“这让我觉得,西安也是一个很温暖的城市。”她说。
  流调队队员所住酒店楼底下小卖部的老大爷,好多东西都给流调队队员打折或者不收钱。一次上班路上,一位也是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陌生人老远把车停下等着她,一直把她送到工作地点。晚上下班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偶尔遇到交警,也会跟她说:“辛苦了。”……这点点滴滴,都让田春艳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
  体验到了万众一心的感觉
  魏卫是商洛市中医医院院感办公卫医师,是该院第一批派出的核酸采样队队长。他带领的核酸采样队于2021年12月20日抵达西安,驻扎在莲湖区。
  前期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吃完早饭后出发,8点到达点位,听从街办安排,为两个街办全员采样。因为人手比较少,工作量比较大,队员们互相帮助,统一采完样一起返回。
  后期集中进封控区上门采样,两个人一组上楼采样,要跑楼梯,一般是8层或10层。群众特别配合,好多人给他们送来孩子画的抗疫绘画,有的人还主动要求给他们送饭。街办也很配合,工作人员对采样队评价特别高。
  1月2日和3日,魏卫带领采样队队员从莲湖区去雁塔区采样。大家凌晨4点就起来,采样完已是12点多,因为没有协调好,队员们早饭和午饭都没有吃上,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党员在工作中起了极好的带头作用,任务完成后,好多队员申请入党。
  “我刚开始来的时候,因为第一次带队伍,工作有时处理得不太好,压力有点大。后来就好了。”魏卫说。
  商洛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殷捷,是该院第四批派出的核酸采样队队长。她是队里唯一的80后,其他队员都是90后,最小的甚至是97年的。“他们有纪律,听指挥,有担当,不怕吃苦。”她说。
  殷捷带领队员于1月7日晚上9点多到西安,住进酒店已经11点多了。8日出任务,作为核酸采集人员,他们定点支援高风险区雁塔区,需要走很多路,上门采集。
  因为高风险社区封控的时间长,有些市民脾气焦躁,说话不好听。“我们能理解,他们居家30多天,核酸检测都是阴性,脾气暴躁也很正常。”殷捷说。
  队员们每取一次核酸后,要进行手消,天又特别冷,经常一天下来,有些人的手都肿了。穿着防护服,早上也不敢喝水,任务结束时,已经到了下午两三点或三四点,有些女同志生理期肚子疼得腰都直不起来也不请假,一直坚持到底。
  有些市民看到队员的手僵得捏不住棉签,自发给队员拿来暖手宝、热水瓶等暖手。
  核酸采样队10个人,其中3个党员,这回抗疫,又有3人申请入党。
  “关键时刻,党员的自身要求、医护的职业本能,会使得你主动积极地往前冲。”殷捷哽咽起来,“我体验到了万众一心的感觉。我们在一线抗疫,被看得特别重,但留守商洛的同事承担了我们的工作,所以其实是全民抗疫。希望此时医患一家的和谐,能一直保持下去。”
  商洛仁真中医脑病康复医院的临床医师相童谣和疼痛科护士罗诗琪也加入该院的5人抗疫小组,于1月7日夜抵达西安,次日前往高风险的雁塔区执行核酸采集任务。他们在城中村挨家挨户地敲门,喊村民做核酸。有一次,他们给一个小孩采核酸时,因为已经居家隔离了30多天,大人的情绪很不稳定,小孩却给相童谣送了一张“叔叔辛苦了”的贴画,相童谣很是开心。
  罗诗琪是1999年出生的小姑娘,她说道:“终于独当一面了,这次工作总体感觉还挺好,让我成长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