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老 家 的 风 箱
陈 静
文章字数:1180
  周末,在大荔县老家的厨房,奶奶在案边切菜,我一手拉着风箱杆,一手往灶膛里放柴火,5岁的女儿对“呼哧呼哧”的风箱充满好奇。
  女儿盯着风箱看了一会儿,伸出小手抚摸风箱杆,一会儿盯着推拉杆和进风口“呼扇呼扇”动的小木板,一会儿盯着灶膛里燃烧的柴火。这是女儿第一次认真地观察风箱,以前每次回老家她并没有注意过。
  我告诉女儿,这个木板做成的箱子叫作风箱,通过推拉中间的木板,让空气在木箱内循环流动,再从出风口不断地吹出气流,就像吹气球一样,风箱拉动,灶膛里面的火势会变大,温度变高,锅里的馍馍就会熟得很快。
  女儿显然没听懂我的解释,她拾起地上的木柴,小心翼翼地扔进灶膛里,弯腰探头观察灶膛里的木柴燃烧的过程。
  老家的风箱杆手握的部分已经被磨得只有手指般粗细。奶奶说,这个风箱最少有70年的历史了,她60多年前嫁到两宜镇的时候,家里就用的这个风箱,那时候风箱杆的上下两部分已经不一样粗了。83岁的爷爷说,这个风箱是他小时候父辈分家时得的,那时候一个风箱算是家里的大件家产,从他记事起家里就用这个风箱,所以这个风箱的历史应该有80年了。
  在爷爷和奶奶讨论风箱年限的时候,奶奶又开始了她经常挂在嘴边的感叹,“以前人们经常说好日子就是‘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没想到这样的好日子还真能实现,啥都有专门的机器,照明有电灯,收麦有收割机,做饭有电磁灶,现在拉风箱烧火都不多见了。”
  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风箱用的次数并不多,我也像女儿一样玩耍般拉过几次。后来父亲将家里的风箱拆卸,和做木匠的三爷爷一起用那些木料,为学画画的姐姐做了个画板。为此,母亲埋怨了父亲很久,她觉得那个风箱出风很利,做饭还能用得上。渐渐地,家里用上了煤气灶、电磁灶,母亲才不再提风箱的事情。
  在大荔老家,做饭必备的风箱具有七八十年的历史,爷爷奶奶住的房子历史更加悠久。爷爷说,房子的地基和房屋框架是他的爷爷修建的,后来修葺过几次,主体却一直没有动过。
  老家的房子和现在路边随处可见的二层小楼不一样,是典型的关中土木老瓦房,就像大多数关中传统的房屋一样,房子的整体色调和黄土地极其搭配。
  房子的墙是土墙,用胡基砌成,再用黄泥土加秸秆粉刷外表,瓦为小青瓦。两边山墙用青砖垒成墙基或檐口,这样更加结实。屋内的炕也是冬天取暖必备。那时候的房子都有几根巨大粗壮的木柱子,来支撑整个房屋的构架。奶奶经常对女儿说:“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盖房子的大梁,不做边角料。”想来,奶奶口中的“大梁”就是那几根木柱子般的存在。
  每当村里有人问爷爷老房都那么老了,怎么不盖新房时,爷爷总会笑着说,儿女们已分别在北京、西安、渭南发展并定居,他和奶奶加起来160多岁的人了,盖了新房也住不了几天,就不浪费资源了。
  对爷爷奶奶来说,不管是风箱,还是土木老瓦房,他们从未想过更换,他们觉得风箱烧火更利,老房子住着更舒服。我想,或许,那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代表了几代人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