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梳 洗 楼 记
蔡红旗
文章字数:1569
梳洗楼新村

梳洗楼远眺(位于民房背后的山上)

  商南县湘河镇的梳洗楼,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致于一体的村落,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其与中原名镇荆紫关毗邻,随着丹江古航运的兴盛,成了丹江边的一颗璀璨明珠。
  夏日的一个清晨,我独自驱车从商南县城出发,行驶在商郧公路上,满目苍翠,赏心悦目。到湘河丹江大桥桥头,左拐进入湘荆公路,沿丹江而下,河道并不宽敞,江水一会儿移到对岸,在山下形成一片深水区,似乎凝固了,不动了,一会儿又回到近岸,形成一个回水湾后,又向前流去了。除了零散的几户人家建在岸边高台上外,处处尽是青山绿水。山青青,水蓝蓝,白云绕山涧。
  到梳洗楼,江面忽然变得开阔起来,房屋集中成片。步行穿过房屋间的过道,眼前是一块面积不大的沙地,沙地尽头一个高约30米、底长约20米的三角形断崖矗立在面前,崖壁好似人工精心打造堆叠出来的,上面长着矮小的野山枣、瘦小的黄荆,恰似一个金字塔,又似一个高高翘起的龙头。绕过断面崖壁,侧面还是崖壁,崖壁顶端的岩石被榔榆树树根紧紧抱着,盘根连枝,也是一绝。环绕龙头的断崖全被房屋遮挡着,有的断崖成了农户的后院墙。据说细心的人发现这些断崖形似狮子头和犀牛角,看到断崖上有高楼一座,便给这座高楼取名狮犀楼,说传音后就叫梳洗楼了。走几十米,拾级而上,一会儿就登上山脊,一座庙宇出现在眼前。此庙为玉皇庙,坐北朝南,庙前一块新立的石碑上记载,其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600年历史,原有土木结构、八角转顶、四水归堂的二重大殿,2015年重修。进殿后,脚下为金砖地面,但地基的石块还是过去的石块,遂猜想重建的时候用的还是老地基。玉皇庙前,还建有娘娘庙。
  往庙前走几步,山脊越来越窄了,两三米宽,十几米长,两块挡道的石头很特别,靠近庙的一块似一个站起的乌龟,取名龟石,高一米五左右,下方连着山石,石色蜡黄,像是玉石。其表面深黑,有一处十多公分的三角凹槽,传说这是苏母娘娘征战时留下的三寸金莲印迹,旁边还有一只梳子印痕,当然是苏母娘娘在此台上洗漱时,随手把梳子放在台子上而留下的。这也是梳洗楼得名的另一种说法。在它前面不远处,有一块直立的石头,高两米多,呈四棱柱状,上大下小,立于龙头之上,好似天上降下的一枚印章,称作印石。
  印石前面是一块翘起的石头平台,中间裂开一道缝隙,登临其上,前方悬空,远处江水奔流。正前方的丹江对岸,又有一块矗立的崖壁,和它翘首相望。此崖壁酷似一只老虎头,在龙头下方的沙地里,曾经有一块几米高的大卵石,当地人将此景称作“二龙戏珠”。早些年兴修水利之时,人们炸掉了卵石,“二龙戏珠”没了“珠”,只能叫“二龙戏水”了,也有人称作“龙虎戏水”。
  庙西边,丹江轻轻滑过,好似一条舒展的蓝色飘带。庙东面观沟和龙潭沟交汇处,一排排崭新的移民小区拔地而起,真乃青山绿水间的美丽家园。
  州志“商南八景”之一的“高楼梳洗”是这样说的:“南九十里,怪石垒成,从下列二石肖狮犀,有梳洗楼辩。”
  历代诗人都曾在梳洗楼留下诗篇。有诗曰:“高楼临水净尘埃,古石玲珑做镜台。秦楚云山开阔处,一帆飞去一帆来。”有诗曰:“梳洗楼边骑暂停,清油河畔路曾经。当年楚豫谁分界,一色遥山不断青。”
  下楼往东过小桥,路边立有一块石碑,高约1.7米、宽约0.8米,为清代护林防火乡规民约碑,历经上百年,数次洪水淹没,仍完好无损,实属罕见。
  驱车过月亮湾丹江大桥,逆水而上,来到老虎头的峭壁上。江水迎面直击峭壁,冲出一个大水潭,深不可测。如果丹江发洪水,浩浩荡荡的江水从上游而来,站在老虎头上望过去,那非凡的气势定会让人惊心动魄。峭壁上能看到一些开凿的凹槽,是古代搭建楼台的基座。老虎头上过去建有楼台,与对面的梳洗楼遥遥相对,于是就有了“两城夹一河,船从城中过”的传说。
  隔江而望梳洗楼,别是一番风景。“半山半水梳洗楼,青山绿水掩映中。昔日遗迹今犹在,无限风光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