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勤劳换得幸福来
本报通讯员 张 含
文章字数:969
    过滤杂质

  春寒料峭,屋外一片寂静。凌晨4点,位于柞水县曹坪镇荫沟村一组的脱贫户李祚贵就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靠着5个月前刚买的榨油机,李祚贵现已榨核桃2.75万公斤,收入6万多元。每天清晨六七点,天刚蒙蒙亮,小小的油坊里,已挤满了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榨油人。一直到中午,仍然还有络绎不绝的顾客。一时间,小作坊的榨油生意十分火爆。
  今年58岁的李祚贵不善言辞,每当听到有人夸他时,他总是腼腆一笑,直言国家政策好,各级干部一直帮助他,才有了尝试发展各种产业的勇气,让昔日的贫困户一跃成为村民心目中的致富带头人、“多面手”“土专家”。
  李祚贵坚信,要办成一件事,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是正常的,只要方法对、功夫足,能吃苦、够勤劳,问题肯定能解决,小日子一定会过殷实,乡亲们的致富梦一定能实现,村子也一定会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李祚贵被纳入贫困户,戴上贫困户的“帽子”,这对要强的李祚贵来说并不光彩。从那一刻起,他暗暗琢磨着如何赚钱增加收入。李祚贵先后购买了多本关于发展农村产业的书籍。他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苦苦摸索了一段时间。勤劳是他的习惯,吃苦是他的代名词。从当建筑工到种植中药材,从废品收购到贷款买拖拉机犁地……他从不让自己闲下来。2017年,他率先走出贫困户行列。不过,他并未满足于此,仍不断寻找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村里人没少帮我,这些在大伙看来可能没什么,但是对我来说,这是困难时期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力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乡亲的恩情。我给村上做不了什么大事,能搭把手的时候就搭把手。富了之后,我不能忘党的恩,不能忘乡亲的情。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义务带领乡亲发家致富,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李祚贵笑着说。
  致富不忘乡邻。李祚贵靠着勤劳朴实,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不断把脱贫的喜悦和幸福传递给更多人。李祚贵脱贫后,积极带动村上其他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
  2020年,荫沟村117户群众全面实现脱贫。在李祚贵的带动下,村里先后发展中药材玄参种植210多亩、其他中药材50亩,带动农户32户87人;土鸡出售6000多只,生猪出栏72头,完成销售产值55万元,带动26户79人。经统计,2022年,荫沟村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5805.14元。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李祚贵通过自己的苦干、实干,靠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敲开了“致富门”,走向了富裕。他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