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诵读经典
赵 娟
文章字数:1021
  我之所以走上经典阅读之路,源于羞愧。这些年,因工作关系,经常参加活动,与众多文化界人士交往,深感自己知识有限,认知肤浅,才思干瘪。虽常以工科出身来自我安慰,然在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朋友面前,只能以羡慕与赞美来掩盖深深的羞愧。慢慢就萌生了读人文经典的想法,却又踟蹰,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所幸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聆听了上大学时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的读书讲座,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两年来,我照着老师教诲的去读去思,小有收获。
  读书就要读经典。经典汗牛充栋,所以读书要有次第、有本末。国外的经典与民族的经典相比,民族经典优先,是本;国外经典其后,是末。所以要格外重视民族的传统经典。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作为中国人,不管你在学校时学何专业,现在从事何种职业,都要读民族的传统经典作品。这是我们文化的根,它告诉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也指引着我们往何处去;记录着我们民族的辉煌,也记载着我们民族的苦难。辉煌的文明,将通过我们对经典的阅读,继续流传下去。
  从读书效益与方法论考虑,也要读经典。如古人所言,“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这就告诉我们,“取法乎上”才仅得其中,“取法其下”那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充斥耳目的大多是赘疣般的知识垃圾与信息垃圾,浪费着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生命。人生何其短!研读经典,就像航海者找到指南针,能指引我们校正航向。高效阅读,另一种意义上也是生命的节省。
  读经典是一种最有效却最廉价的高贵。当前社会时间节奏快,空间小,诱惑多,使人精力分散,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老师坦言,现今人们读书大都有着强烈的功利性,为学历读、为就业读、为财富读,但对于人何以为人,从哪里来、往何处而去,何为幸福、德性、天命,这些问题鲜少关心,人们缺乏一种精神向度。读经典,是使人高贵有效的途径。
  经典要精读、熟读。人常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读熟,才能“化而用之”;不熟,则“文我两分”,如油和水一样不能相融。老师还以曹雪芹、鲁迅等为例,讲述这些大师的童子功——传统经典作品背诵得滚瓜烂熟,取用如囊中取物,信手拈来。
  两年来,循着老师的教诲,我日日与经典为伴。读《诗经》《论语》,诵古文名篇,品鉴名著。很充实,也很欢欣,感觉收获满满。我变了,文学素养提升了,亲朋夸我温和儒雅多了。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熏陶之故吧。
  老师说,经典是一条砂金铺底的历史长河;我愿跣足涉水,捡金以归,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