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洛珍稀鸟类探秘之三——
中华秋沙鸭
文/本报记者 张珍珍 摄影/张生超 王 鹏
文章字数:2535
    自由翱翔(张生超2021年1月30日摄于洛河)

    ◁中华秋沙鸭雄鸟的头和上背及肩羽为黑色(张生超2021年11月19日摄于丹江湿地)

    ▽中华秋沙鸭脑后有一簇像凤头一样的冠羽,两胁有鱼鳞斑纹。(张生超2021年1月1日摄于洛河)

    △中华秋沙鸭雌鸟在活吞一只冬眠的青蛙(张生超2021年1月22日摄于洛河)

    ▷你追我赶(王鹏2021年1月1日摄于洛河)

    ◁求偶期的两只中华秋沙鸭(王鹏2021年12月20日摄于洛河)

    悠闲戏水(张生超2021年1月30日摄于洛河)

  谷雨一过,夏季将至,阳光逐渐热辣起来。万物勃发,鸟儿们有的衔枝垒窝,忙着繁殖后代,有的雏鸟羽翼已经丰满。
  对于生态摄影师来说,此时正是拍摄的好时节。以拍摄鸟类为主的摄影师张生超每天一大早都要出门拍鸟,但一听说记者要写关于商洛珍稀鸟类的稿子,他非常积极,乐意接受采访。
  4月26日8时,记者见到了久闻其名的张生超。今年60岁的张生超,是一位有着40多年摄影经验的摄影师,其摄影作品在《人民摄影》等报刊多次发表,并在生态旅游摄影大赛中多次获奖。2021年5月,央视一套纪录片《汉丹清流》第二集“和谐共生”对他的故事进行了报道。
  十五六岁上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张生超接触了到一台照相机,他被其中的光影世界深深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
  参加工作后,张生超的工作单位换了好几个,但因为喜欢摄影,他的每一个岗位都与摄影有着不解之缘。
  接触到鸟类拍摄,是在2014年。“有一次,西安一个影展上展出的鸟类摄影作品震撼了我,原来还可以拍这么漂亮的鸟儿,它们在天空翱翔,那种自由自在的姿态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张生超说,“自此,我确定了今后的摄影方向,就是拍鸟。”
  这些年,张生超不停购买拍鸟的家当,在丹江、洛河追寻鸟儿的踪迹,拍摄到野生鸟类150多种。他说:“作为一个曾经的林业人,我也是想用镜头把在商洛停留的鸟儿记录下来。因为鸟类是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鉴定师,有些鸟越来越少,有些可能就消失了。我把它们来过的痕迹记录下来,希望将来能够出一本画册,留给下一代,也是对商洛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的一个见证。”
  在洛河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是张生超非常高兴的一件事,当然这也让他费了很大的功夫。
  2019年,一位西安来的摄影师在讲课时提到,曾在洛南县的洛河上见过中华秋沙鸭。张生超听到后非常激动,就决定去洛南寻找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末期残存下来的物种,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被称为“鸟类的活化石”“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还有“生态试纸”之称,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所以,在洛河发现中华秋沙鸭,意义非凡。
  “中华秋沙鸭每年秋季从东北繁殖地飞往长江以南地区越冬。通过这几年观察,它们每年12月到来年1月会在商洛停留一个来月,补给能量,接着就启程返回东北繁殖地了。”张生超说。
  2020年12月,张生超联系洛南摄友王鹏先行探路,“侦查”到了中华秋沙鸭在洛河的栖息地。2021年1月1日,张生超早上6时就起床,驱车赶到洛南县,与早已在洛河畔等候的王鹏汇合。他们顺着洛河向下游寻找中华秋沙鸭的踪迹,一直到柏峪寺镇还是没有发现。随后,他们在一处中华秋沙鸭常栖息的地方扎好帐篷,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鸟始终没来。这时,得知从西安来的摄影师王勇已在别处发现了中华秋沙鸭的踪迹,他们便驱车前往。
  “到达地点后,我们发现王勇隐藏在草丛中,距我们100多米,而鸟儿距我们七八百米。”张生超说。
  他们之所以离得那么远,是因为中华秋沙鸭警觉性特别高,稍有惊扰立刻就飞走了。张生超说:“当时从西安来的几位摄影师心急,从河道边绕过去,站在王勇身后的田地边,刚一露头,5只中华秋沙鸭全部飞走了。”
  下午2时许,当他们返回帐篷时,发现水面上有12只中华秋沙鸭。“太兴奋了!这次我们吸取教训,在迷彩服的伪装下,往前爬着靠近河岸边。在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的情况下,我们在冰冷的地面上足足趴了50多分钟,终于成功拍摄到了它们戏水、觅食、求偶等精彩画面。”张生超语速很快,略带激动地讲述着。
  2021年1月9日到2月1日,张生超和摄友又先后4次到洛南寻找、拍摄,在多处发现了5到8只数量不等的中华秋沙鸭。
  当年在同样的时间段,丹凤摄影师郝建勋也在丹江漂流下码头段发现了中华秋沙鸭。他在美篇中写道:“这里丹江拐了一个大弯,相对比较僻静,应该适合鸟儿栖息。”张生超也说,通过几次拍摄,他们发现,中华秋沙鸭主要栖息在洛河下游河道的弯道处。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大概是因为河流弯道处水流比较平稳,从上游漂下来的食物会在此滞留,鸟儿在这里能够更好地觅食。
  “中华秋沙鸭是一种潜鸟,可以潜水捕食鱼类,就像鸬鹚那样,我还拍摄到了一只中华秋沙鸭活吞一只青蛙的画面。”张生超笑着说。
  今年5月12日,记者在洛南见到了摄影爱好者王鹏。他告诉记者,中华秋沙鸭对颜色非常敏感,他们拍摄时都要穿迷彩服,尽量融入周围环境中。有一次,一个摄友开了一辆红色的车,车刚停到路边,一群中华秋沙鸭立刻就飞走了。这两年,沿洛河修建卢洛高速,中华秋沙鸭受到干扰,在洛河的栖息地不断向下游转移,已经到了灵口一带。在洛河发现的鸭类有几十种,中华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最大的不同,是两胁羽毛上有祥云一般的鱼鳞斑纹。
  “我拍鸟时间短,当时也是查阅了资料,用镜头拉近,通过鱼鳞纹确认拍到的就是中华秋沙鸭。”王鹏说。
  据了解,中华秋沙鸭雄鸟的头和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杂以黑色斑纹,尾灰色,大覆羽、三级飞羽和初级飞羽组成的翼镜为白色,有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嘴形侧扁,前端尖出,其尖端具钩,与鸭科其他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脚红色,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雌鸟的头和颈为棕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由褐色逐渐变为灰色,并具白色横斑;尾黑褐色,沾灰色;下体白色,肩和下体两侧具鳞状斑。色暗而多灰色,与红胸秋沙鸭的区别在于体侧具同轴而灰色宽黑色窄的带状图案。
  中华秋沙鸭脑后有一簇冠羽,像凤头一样,因两胁羽毛上有鱼鳞斑纹,也称作鳞胁秋沙鸭。鸟类学家发现它们的原产地是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因此名字被冠以“中华”二字。
  中华秋沙鸭有严重的“洁癖”,对生存环境尤其是水质极为挑剔,喜欢生活在开阔干净、水质清澈的山区河流、水库环境里,因此它们是直接反映水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中华秋沙鸭来到洛河和丹江,充分说明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