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打好“科技牌” 做活“水文章”
市水土保持学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陆 斌
文章字数:737

  求学期间,幸得“诚朴勇毅”的校训勉励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校风感召,常怀造福乡里之心,常思如何将所学融入“一线”的实践中。借此机会,分享三段科研实践的经历和收获。
  深入基层一线,俯身解决问题。2017年初,接受组织选派,赴洛南县保安镇贫困区,负责推进北斗溪乐谷流域治理和仓颉小镇项目。深耕4年,坚持调研在村里、摸底在田里、踏勘在山里,探索实践了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同村镇建设发展融合的开发模式。期间,合作开展绿色宜居村镇工程研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示范,引入实践了“流域系统治理”“绿色营建”等技术,助推了区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深入项目一线,创新解决问题。在承担丹江、南秦河等河流水生态综合治理中,创新技术思路,研究探索南水北调水源区水生态规划建设,实践了“水生态+”“湿地+”等综合治理新模式。在承担洛河源保安镇段项目开发时,参与完成了伊洛河等河流生态调研工作。总结提出的河道生态治理措施体系,指导了秦岭腹地河流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治理;所著论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深入科研一线,突破解决问题。同先进单位开展广泛合作交流,突破技术知识瓶颈,“走出去”掌握新知识,“引进来”创造新价值。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等单位科研合作,开展“空天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测的试验,为大型水电站生态建设和绿色建造提供了基础支撑;编著发表的应用论文,为秦岭山区水电站等重大项目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在城市水土保持调研中,特别关注到新型城市发展趋势,独著的秦岭腹地公园城市构建路径探究论文,总结了“开展秦岭腹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雨水循环体系、慢行绿道网络的建设,以河流、绿地作为城市肌理,构建公园城市”的研究方案,为中心城区“2+7”河流水生态修复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