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收 麦 子
陈宏哲
文章字数:1501
  周末回老家看望父母,凌晨四点多,被一声接一声急促的“算黄算割”声所惊醒再也无眠,脑海里浮现出儿时收麦子的情景。
  儿时,土地刚分到农户手里,饱受饥饿的乡亲们在房前屋后的每一块地上都种上了麦子。芒种过后,麦子开始泛黄,向阳的“十八亩塬上”金灿灿一片,使人不由想起“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家家户户喜洋洋”的歌曲。走近麦田,只见一穗穗麦子颗粒饱满,鼓鼓胀胀的,如丰满的少女,如临盆的孕妇。夏风拂面,送来阵阵麦香,让人有种充盈而幸福的感觉。
  最先成熟的是“露仁子”麦,它的芒刺长而密,喜欢顺着背麦人的衣领往身上钻,扎得人火烧火燎的。“露仁子”麦擀面缺乏筋道,只能用来蒸馍,但它成熟早,能解决乡亲们的断粮之急。家乡人种得最多的还是“新洛8号”麦,这种麦子穗大,病虫害少,适宜商洛气候环境,所以最受欢迎。
  麦子快成熟时,“算黄算割”鸟也来啦!在房前屋后的树上不停鸣叫,仿佛告诫人们要选黄了的麦子先割。母亲常说,收麦子是“龙口夺食”,火麦连天,古代就连绣女也要下床参加劳动呢。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天刚麻麻亮,父母就早早起床到地里割麦子去了。等我起床后找到他们时,整整齐齐的几行麦子已割倒摊晾在地里了。看着父母那么辛苦忙碌,我连忙回家在锅里热了几块馍,倒一瓶开水给他们送去。
  十点前后,父母匆匆忙忙吃过早饭,她和父亲就去地里割麦了。下午,骄阳似火,苞谷叶晒得全拧了绳子,给父母送水途中,我感到热浪滚滚,衣服全粘在身上了,真正体会到“火麦连天”的滋味了。远远望见父母在阳光下挥动着镰刀,一镰一镰地向前割,镰刀所到之处,麦子一撮撮整齐倒下。父亲腰里别着毛巾,不时地擦汗。母亲则头戴草帽,弯腰弓背,通红的脸上是黑色的汗渍。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炙烤着在地里劳作的父母,同样炙烤着勤劳的乡亲们。
  收麦期间,乡亲们每天前半天主要是割麦子,把割倒的麦子平摊在麦田里,等下午太阳暴晒后,麦秆重量减轻,既方便运送,也利于储放。后半天主要是运麦子,即把割倒的麦子运回家。运麦子多经过羊肠小道,没法用架子车拉,只能靠人力挑或者背。父亲用一根长扁担挑着两大捆牛腰粗的麦捆子,“吭哧吭哧”地快步疾行。母亲背着一大捆麦子,我和姐姐则每人背一小捆麦子。背麦子时,肩背部负重,需弓腰驼背前行,小路崎岖,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沟里,那样就会摔落麦粒。我们都知道粮食的珍贵,所以感觉麦捆即将从背上滚落时,只能拼命用头顶住,咬牙坚持。麦芒扎在脖子上,火辣辣地疼,但我能坚持挺住,因为我时刻记着母亲“我们是在龙口里夺食”的话。
  记得有一年夏天,麦子刚熟就下起了连阴雨。父亲天天打开收音机收听天气预报,母亲则是一遍又一遍焦急地站在屋檐下看天。邻居大婶面对毫无转晴迹象的连阴雨,失声痛骂:“老天爷,你眼睛瞎了!让我一家大小喝西北风吗?”骂声里饱含着绝望,也骂出了乡亲们的共同心声。连阴雨一直持续了十多日才晴,麦穗上都长出了绿色的麦芽,往年我家能收五石麦子,那年只收了不到两石的出芽麦子。
  学生时代,收麦时学校总会放忙假,让我们回家帮忙,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做饭,给忙碌在田间地头的父母送水送馍,有时也帮忙背麦子,给收割后的空地里点豆子等。五年前,父母还一直坚持种麦子,麦子黄时,他们趁清早割倒了麦子,只等我后晌学校放学后帮忙拉运,但那年学校里的建档工作吃紧,我抽不开身,只好让父母掏钱寻人拉麦子。父母年岁已高,后来就劝他们不再种麦子了。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好多田地都荒芜了,大多田里种植着药材、烤烟或者蔬菜。当年站在村子里看麦浪滚滚的情景,如今只能在回忆中。有时听着“算黄算割”的叫声,或偶尔看到一块两块的麦田,也让我感到无比激动,无比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