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的北司村
潘靖壬
文章字数:1455
  两年,是很短的一个节点;两年,大抵不至于重塑一个人的“风骨”;两年,也不会让一个人从此变成另一个人……但正是在北司村驻村的这两年,我背靠山河,走过秦岭山村中每一个角落,听遍了每一个清晨、黑夜里叫不上名来的山林野兽的呼喊;我越过山脊,看到了自然赋予生命的万千景貌;我历经四季轮转,感知到了山里决然的冷峻和忽至的温暖。这是生命羁旅的一种过渡性场域,这更是日常生活乡民情感不同向度流变的一个真实性所在,也是各种助农、惠农政策辐射边界的“最后一公里”。
  静默地坐于房间里,才能够更加理性地“眺望”两年来商州到北司这条不知道走了多少遍的路。闭目回想,眼帘耳畔所达之处皆是沿路乡民们在集市升腾起、浮泛出的人间至味烟火气,叫卖声、孩童的啼闹声、忽至而过的汽笛声以及偶有传来的父母训斥孩子胡乱穿行的吼叫声……不知多少次,总是喜欢在人声鼎沸的“闹市”,看着老少乡民为了个把块钱你一句我一句地讲价,偶有的“流浪汉”也会被好心的店家叫进门面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生活很实际,良善也没有大小区分,在乡下这样淳朴善良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便是“乡土中国”的乡亲——有我一口吃的定有你一口喝的。
  说起三要镇北司村,那远近闻名的“网红套馍”,大多数人一定听说过其美名。大铁锅里翻滚的汤汁,肥而不腻的嫩羊肉以及老板炼制而成凝脂般的羊油,没走到跟前,扑面而来的香气就会令你走不动道,不由得坐在小板凳上就着大蒜,美美地咥上一碗“三要套馍”。每年四五月份,就到了北司西瓜丰收的季节,国道围挡两旁,乡民临时搭起的不同风格的售卖点,总是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或是圪蹴着吃几块,或是成个成个地往车上搬。北司大棚光伏发电板下自留地种植的各类圣女果、水果西红柿,更是远销省内外。不同品种的圣女果,咬一口,顿时席卷的糖分和崩裂而出的果汁,令人好不清爽,尤其是那孤傲的“黑色玫瑰”,更是不一样的味觉体验。
  闲暇时,沿着潘沟组的小道缓步而行,一路领略不同的风景。在乡亲住房门口的檐架上,不同庄稼整排整排地晾晒着,看到路过的乡亲眼中羡慕的神情,你就知道,这一定是一户“庆余年”的丰收之家。秋日里的树叶在秋风的裹挟下飘落,漫步在尽是泥土味、瓜果甜的路上,这是一种被幸福填满的洋洋得意的心境,与自然的融通,即便当下你是多么不愉快,都会被瞬间治愈,毕竟,去有风的地方,有时候,生命可以到达一种豁然和无我。走到半沟组,随意路过一户农家,不管到了哪家门口,你都会听到:“小伙子,来家里吃饭么……”沿声而寻,你便见到在场院挑拣玉米的慈祥老奶奶笑盈盈地看着你,或许她也不认识你是谁,只是入户民情调研时间只能选在当地农户在家做饭的时候,因为只有这个时间点,勤劳的庄稼人才会歇息片刻,端着洋瓷碗、圪蹴在房檐下与你拉家常、谈收入、说说美好生活。
  囿于工作岗位的分工,驻村这两年始终未能真正做到用脚步丈量北司村每一片土地。常常是入户调查,谈的都是平平淡淡的家长里短,可村民将我一个很小的举动温存于心底当作莫名的善念,对我的每一次到访总是穷尽最大的热情和真诚。离村的那天,委托村委会干部向我的四户帮扶户送去微薄的慰问金,不敢亲至,不能亲口道一句“再见”,看不得那一双双被星星填满的眼睛和永远挂着微笑的面庞,决然地说上一句别离。
  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生活画上句号。别离北司后的这十多天中,忙碌之余,我总能想到在北司村与村民朝夕相处时的温情时光。或许还会有那么一天,我在北司的场院里,依旧不管不顾地放肆大笑,依然行走在追逐光亮的每一个角落,蹲下去逗逗狗,进一户门闲谝,日复一日的生活升腾起扑面而来的热气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