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挂满院落的深秋
郝壮壮
文章字数:1340
  白露渐渐结于草茎,早晨与傍晚,湿重的霜也陆续爬上窗帘或屋檐。随着季节,顺着光阴再前行几步,连院里的晾衣绳也不可免于霜凝,经历过数个深秋的人,见此情景,便绝不会在早晨洗衣浣裳;中午洗晾出去的衣服,在日落时也必要将衣服收回,待翌日太阳重新熠熠于蓝色天帷之时,再挂出去。俟各色被浆洗得发硬的衣服挂满院落之时,秋,也就走到了季节的深处。
  记忆中这挂满院落的深秋景象,大多是由奶奶独自一人书写的。
  奶奶是喜欢给儿孙们洗衣服的。她眼睛不好,我实在记不起来她眼睛是什么时候不好的,好像自记忆开始,她的视域便布着一角泥泞。囿于这泥泞,她被上天剥夺了作为一个母亲和奶奶给儿子、孙子补缝衣服的天伦乐趣。洗衣服固然是苦差,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乡下,洗衣粉、洗衣液之类的洗衣用品一概没有,甚至连热水都难求,奶奶就蹲在溪石上用冰冷的秋溪水和湿沉的捣衣棒来洗衣,焉能不苦?但想着至亲至爱都能穿上干净的衣服,都能在干活或上学时在衣领上闻到皂荚的清香,那一切苦都是值得的。
  父亲较之其他中年男人,有一项他人所无的独家技能:他的针线活特别好。莫说缝件衣服、补个扣子,就是绣一幅刺绣,对他而言都不算难事。这技能是与奶奶的视力有关的。奶奶视力不好,无法缝补衣服,而爷爷又实在是过于“地道”:于他而言,衣服只要不是烂了裤裆,那就是不烂,扯开再大窟窿也权当衣饰。父亲念小学时,若是衣服破了洞或扯开一道口子,他便扯一根布条,把破洞和开口处结一个疙瘩。我的四个伯伯和两个姑姑,也都在他们上学的时候做过这样的“疙瘩名士”。可怜天下父母心,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所以,在那个农家子女无一不亲自洗衣的岁月,姑姑伯伯们的衣服皆是由奶奶所洗,当然,爸爸的也是。
  待到儿女们都成家后,她也完成了母亲到祖母的身份转变。农村人口中常言的“隔辈儿亲”在奶奶身上得到了绝佳的印证,我、哥哥、堂姐、堂妹、堂弟,诸人的衣服无一不是奶奶亲手浆洗。那时农村条件也有了改善,院子里有了太阳能热水器,洗衣粉、肥皂、洗衣液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奶奶自觉迎来了好时代,常常洗衣洗得满面红光,笑容盈盈如溪水清流。有时候,她会一个人坐在金灿灿的阳光中,对着那根用了一辈子的捣衣棒自语喃喃,仿佛不舍,仿佛眷恋,仿佛感念万千。望着挂满院落的散发着洗衣粉清香的洁净衣服,奶奶和那棵老皂荚树一样若有所思。当初,就是为了洗衣便利,才在院里植了这棵皂荚树。如今,它的作用,唯纳荫与绑晾衣绳而已。
  深秋是最需洗衣服的时节。春寒料峭,孩子们多嫌冷,不愿多出门;夏日炎炎,时间最好用来午睡;冬风凛冽,恨不得整日偎着被子坐炕上才好。于是秋天,尤其是天高气爽、微风凉凉的深秋,中午或傍晚时分,那真是孩子们出去疯玩的好时机。我们这几个调皮的孙子,每逢深秋,都是最“费”衣服的时候——差不多隔一天就得周身换洗一次。晾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男孩女孩的衣服呀,真的是挂满了一院落的深秋。
  前几天,单位有一个消防演习,须统一着装,我便趁着太阳晴朗,把工装洗净晾干,却不料在收衣服时,发现衣服是湿的。我摸着湿重的衣服,心中五味杂陈。怪我,是我自个儿忘了深秋凝珠的白露和湿重的冷霜,忘了在日落之时将晾晒得差不多的衣服收回屋内。这时,不由得想起了我那远在故乡高坡土窑里的奶奶:奶奶啊,自别离了您后,便再无人给孙儿洗衣
  服、晾衣服了!